“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到过年,大人们就开始在厨房忙忙碌碌,准备各种各样的好吃的“年味”,这个春节,我也跟爷爷学会了蒸年糕。(段评:开头直接引用俗语引出春节,稍显单调,可以简单描述一下春节的热闹氛围,增加读者对春节的感受。修改版:“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到过年,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到处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大人们开始在厨房忙忙碌碌,准备各种各样的好吃的“年味”,这个春节,我也跟爷爷学会了蒸年糕。)
首先,准备好所有的原材料:两斤的糯米粉和白糖。然后,我和爷爷洗好手,开始和糯米粉。爷爷一边加水我一边搅拌,不一会儿,米粉变成了絮状,我学着爷爷的样子,一条一条地揉在一起,慢慢有了面团的样子。我激动地揉着面团,可是,这团软乎乎的面团好像不太听话,总是布满了裂缝,怎么也搓不圆,我渐渐地开始不耐烦了,手上的力气也越来越大,倔强的面团把桌子拍得啪啪响。爷爷也看见了我的愤怒,在旁笑着,耐心地说:“不要着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力度要匀,要往一个方向揉。像这样,你再试试。”在爷爷的帮助下,面团开始慢慢变得温顺、光滑、富有弹性。接着,把揉好的面团搓成长条状,分成相同的剂子。爷爷也有秘诀,用棉线分割,这样年糕就不会变形,边角都很圆润。 糕箱是专门蒸年糕的模具,底部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最后,把糕箱放进蒸笼里,蒸笼架在放好水的铁锅上,我激动得大声叫着,灶台下的火苗“滋滋”地冒着,锅里的水咕嘟嘟地开始沸腾,香甜的气味开始在整间房间里弥漫。半小时后,年糕整整齐齐地躺在桌子上,我迫不及待地想拿起一块尝尝,爷爷说:“等一等,还有最后一步:‘点红’,一种可食用的红粉泡成水,爷爷拿起印章,温柔得敲了下去,一个大大的、鲜红的“福”字印在了年糕上,“年味”一下子就有了。(段评:在描述和面团作斗争的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自己的心理描写,让读者更能感同身受。在描述蒸年糕的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对蒸笼和糕箱样子的描写。修改版:首先,准备好所有的原材料:两斤的糯米粉和白糖。然后,我和爷爷洗好手,开始和糯米粉。爷爷一边加水我一边搅拌,不一会儿,米粉变成了絮状,我学着爷爷的样子,一条一条地揉在一起,慢慢有了面团的样子。我激动地揉着面团,心里想着这么简单肯定能很快揉好,可是,这团软乎乎的面团好像不太听话,总是布满了裂缝,怎么也搓不圆,我渐渐地开始不耐烦了,手上的力气也越来越大,倔强的面团把桌子拍得啪啪响,我心想这面团怎么这么难搞。爷爷也看见了我的愤怒,在旁笑着,耐心地说:“不要着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力度要匀,要往一个方向揉。像这样,你再试试。”在爷爷的帮助下,面团开始慢慢变得温顺、光滑、富有弹性。接着,把揉好的面团搓成长条状,分成相同的剂子。爷爷也有秘诀,用棉线分割,这样年糕就不会变形,边角都很圆润。糕箱是专门蒸年糕的模具,木质的,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底部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蒸笼是竹编的,透着一股质朴的气息。最后,把糕箱放进蒸笼里,蒸笼架在放好水的铁锅上,我激动得大声叫着,灶台下的火苗“滋滋”地冒着,锅里的水咕嘟嘟地开始沸腾,香甜的气味开始在整间房间里弥漫。半小时后,年糕整整齐齐地躺在桌子上,我迫不及待地想拿起一块尝尝,爷爷说:“等一等,还有最后一步:‘点红’,一种可食用的红粉泡成水,爷爷拿起印章,温柔得敲了下去,一个大大的、鲜红的“福”字印在了年糕上,“年味”一下子就有了。)
年糕,作为新春的象征,寓意年年高升、岁岁平安。新春佳节,家人团聚,每一口都是祝福,我们更应该把它传承下去。明年,我还要来做年糕。 (段评:结尾可以再具体一点描述对年糕的喜爱或者对下次做年糕的期待。修改版:年糕,作为新春的象征,寓意年年高升、岁岁平安。新春佳节,家人团聚,每一口都是祝福,我特别喜爱这充满年味的年糕。我已经开始期待明年再次做年糕了,到时候我肯定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