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
暖,像是妈妈煮的红糖水,甜滋滋、暖洋洋,一直在我的口腔里回味。(段评:这个段落用妈妈煮的红糖水来比喻“暖”,很贴切,能让读者一下子感受到温暖的感觉。不过可以把比喻写得更具体一点,比如加上红糖水的颜色、热气,这样画面感会更强哦!修改版:暖,就像妈妈煮的红糖水——冒着丝丝热气,琥珀色的糖水在白瓷杯里轻轻晃,喝一口,甜滋滋的暖流从舌尖滑到心里,一直暖到小脚趾头呢!)
寂静的夜晚,我正坐在书桌前整理着书籍,刚要把书放回书架,一本书滑落而出,我被吓得一愣,低头看去,是看看那本 (改:那本) 五年级的数学题集,推开了我甜滋滋又暖洋洋的回忆。(段评:你通过一本书引出回忆的想法特别好,像打开了回忆的小盒子!不过有个小问题,“看看那本”有点重复啦,而且“推开了回忆”可以换成更温柔的词,比如“唤醒了回忆”,这样更符合温暖的感觉哦。修改版:寂静的夜晚,我坐在书桌前整理书籍,刚要把一摞书放回书架,最上面的一本“啪嗒”滑落下来。我低头一看,是那本五年级的数学题集——它呀,轻轻唤醒了我心里甜滋滋、暖洋洋的回忆。)
那一天,老师让我上讲台解一题难。一上讲台,我紧张的嘴里一个字也说不出,定定地站在那,脸头通通红 (改:脸通红) ,一向思路清晰的我此时晕晕地,言脑子里 (改:脑子里) 一片空白,我站着在那 (改:站在那) 自语自语到 (改:自言自语道) :“这个……五分之四怎么约分来着?……”大约过了五分钟,我终于解完了这题,我转过身,面对着大家,我感到十分羞愧,因为我觉得我做错了,越想我的头就低的越低 (改:头就低得越低) ,感觉就像一百多双眼睛盯着我。我慢,慢地走回位置生怕被同学们笑,可是下一秒,耳边传来一阵激烈的掌声,我的心就像喝了妈妈煮的红糖水,热乎乎,甜滋滋,那时我就暗自下定决心,我下一次一定要写得又快,又准。(段评:这段写讲台解题的经历特别真实,紧张的心情写得很生动!不过有几个小地方可以更流畅:比如“解一题难”可以说“解一道难题”,“脸头通通红”是“脸蛋通红”哦,还有“言脑子里一片空白”多了一个“言”字。另外,掌声响起时,可以加个小动作,比如“我猛地抬起头”,这样更能体现你当时的惊讶和感动呀!修改版:那一天,老师让我上讲台解一道难题。一踏上讲台,我的心“怦怦”跳得像揣了只小兔子,喉咙干干的,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能定定地站着,脸蛋涨得通红。平时思路清晰的我,此刻脑子里一片空白,小声嘟囔着:“这个……五分之四怎么约分来着?……”大约过了五分钟,我终于磕磕绊绊解完了题。转过身面对大家时,我羞愧地低下头——肯定做错了,一百多双眼睛盯着我,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我慢慢往座位走,生怕听到同学们的笑声,可下一秒,耳边突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猛地抬起头,心里像喝了妈妈煮的红糖水,热乎乎、甜滋滋的。那一刻我暗暗下定决心:下次一定要又快又准地解出题目!)
暖,像温汤,小小的暖,又使人回味无穷。(段评:结尾用“温汤”比喻“暖”,和开头的红糖水呼应得很好,让文章更完整啦!如果把“小小的暖”写得具体一点,比如“像口袋里藏着的热奶糖”,会更有童趣哦!修改版:暖,就像奶奶端来的温汤,又像口袋里偷偷藏着的热奶糖——小小的,甜甜的,藏在心里,回味好久好久。)
庞鑫垚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暖》,老师被你对“暖”的独特感悟打动了——用妈妈的红糖水作比喻,把抽象的“暖”变成了甜滋滋、暖洋洋的具体感受,这个开头和结尾的呼应特别巧妙,一下子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
你选择的“讲台解题”事例也很典型,尤其是“被吓得一愣”“脸通通红”“头低得更低”这些细节,真实写出了紧张时的窘迫,最后同学们的掌声带来的“暖”,和开头的红糖水形成了情感闭环,这点做得很棒!
如果想让文章更出彩,我们可以试试给那个“掌声瞬间”拍个“特写镜头”:当你低头走回座位时,耳边的掌声是从哪个方向先传来的?是前排同学轻轻的鼓掌,还是全班突然的爆发?你抬头时,有没有看到老师鼓励的眼神?把这些声音、眼神的细节加进去,“暖”的感觉会更真切。
另外,第二段“书滑落”引出回忆的过渡可以更自然些,比如加一句“这本带着折痕的题集,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藏在心底的那杯‘红糖水’”,这样从“书”到“回忆”的桥梁就更稳啦!
💡 我们还可以再想想:
- 生活中还有哪些像“红糖水”一样的“暖”?是陌生人的帮助,还是自己帮助别人时的感受?
- 如果把“暖”比作另一种东西(比如冬日的阳光、奶奶织的围巾),你会怎么写它的味道和温度?
- 那次掌声后,你后来有没有实现“又快又准”的目标?如果加一小段后续的努力,“暖”的意义会不会更深刻?
相信你调整后,文章会像那杯红糖水一样,让人读了心里热乎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