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教我做过许多菜,有香气扑鼻的炒西兰花,有受人欢迎的麻婆豆腐,有香喷喷的蛋炒饭……可我最喜欢的还是那色泽诱人的番茄炒鸡蛋。(段评:本段用排比列举妈妈教的菜,突出对番茄炒鸡蛋的喜爱,开头能快速点题,很棒!要是能加一点具体的场景感,比如炒菜时的香味飘出来,或者自己看到番茄炒蛋时的小反应,会更生动哦~修改版:妈妈总系着碎花围裙在厨房忙,教我做过好多菜:炒西兰花绿得发亮,麻婆豆腐辣得过瘾,蛋炒饭粒粒喷香……可我每次趴在灶台边最盼的,还是那盘红亮的番茄裹着金黄鸡蛋的番茄炒鸡蛋,闻着就让口水打转!)
我先把鸡蛋打碎,放在碗里搅拌均匀,并起锅烧油,把碗里的鸡蛋倒到锅里,等待两面金黄时即可捞出备用;接着,把番茄放到锅里炒;然后炒出汁水后把刚才备好的鸡蛋放入番茄中翻炒一下;最后,番茄炒鸡蛋就做好了,就可以把它捞出锅了!(段评:本段把做菜步骤写清楚啦,逻辑很顺!不过要是加上自己动手时的小细节,比如打鸡蛋时溅到手上,炒番茄时听到“滋滋”声,会让过程更真实有趣~修改版:我踮着脚拿起鸡蛋,“啪”地在碗边磕开,蛋黄蛋白滑进去,用筷子搅得“哗啦哗啦”响;接着把油倒进锅里,油热得冒小泡泡时,倒鸡蛋液——“滋啦!”蛋液一下子鼓成金黄的蛋饼,我赶紧翻面,煎得香香的盛出来;再把切好的番茄倒进锅,用铲子压一压,番茄汁“咕嘟咕嘟”冒出来,最后倒回鸡蛋一起炒,红红的汁裹着金黄的蛋,香极啦!)
我兴高采烈地把妈妈叫了过来,妈妈夹起一块鸡蛋尝了一下,说:“这菜可真是色香味俱全啊!”我不好意思地说:“谢谢夸奖!”(段评:本段写出了和妈妈互动的小场景,很温馨!要是加上妈妈的表情,比如她笑着眯起眼睛,或者你递盘子时的小紧张,会让画面更暖哦~修改版:我端着盘子一路跑到客厅,拉着妈妈的手晃:“妈妈快尝!”妈妈弯下腰,夹起一块裹着番茄汁的鸡蛋,放进嘴里眼睛一亮,笑着摸我的头:“我的小厨师真棒!这蛋嫩乎乎的,番茄汁酸甜刚好,比妈妈做的还香呢!”我脸一下子红了,攥着衣角小声说:“是妈妈教得好嘛~”)
通过这次做菜,我体会了下厨辛苦 (改:体会到下厨的辛苦) 和需要的时间,我爱吃番茄炒鸡蛋。这次学做菜的事情我永远不会忘。(段评:本段写出了学做菜的体会,很棒!不过要是把“辛苦”换成具体的小感受,比如站得脚酸,或者担心炒糊的小紧张,再把“不会忘”和菜的味道连起来,会更真实哦~修改版:原来做菜要站好久,搅鸡蛋时胳膊都酸了,还总怕火太大炒糊——但看着妈妈吃的笑脸,心里甜滋滋的。现在每次吃番茄炒鸡蛋,我都能想起那天油锅里的“滋啦”声,还有妈妈夸我的温度,这件事像番茄汁一样,酸甜地留在我心里,永远都忘不了。)
罗文锶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番茄炒鸡蛋》,老师首先要为你从做菜中体会到“下厨辛苦”的感悟点赞——很多同学只会写“好吃”,而你能从亲身实践里理解劳动的价值,这让文章一下子有了温暖的深度!
不过我们可以让这篇“厨房故事”更生动些。你写的做菜步骤很清晰,但过程像“快进镜头”,少了点“烟火气”。比如打鸡蛋时,蛋壳有没有碎在碗里?搅拌时筷子碰到碗边的声音是怎样的?炒番茄时,汁水“滋滋”冒出来的瞬间,你心里是紧张还是期待?试着用“五感”(眼睛看的色泽、耳朵听的声响、鼻子闻的香味)把这些细节“慢放”,文章就会像刚出锅的番茄炒蛋一样诱人!
另外,从“学做菜”到“体会辛苦”的过渡可以更自然。比如妈妈尝菜时,除了夸“色香味俱全”,能不能加一句她擦汗的动作,或者你看到她眼角细纹时的小触动?这样情感就会像番茄汁一样,慢慢渗进鸡蛋里,更真实动人。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
- 番茄炒鸡蛋里藏着妈妈的味道吗?有没有某个细节让你想起妈妈平时做菜的样子?
- 下次做菜时,你想给这道菜加个“小创意”吗?比如撒点葱花,或者调整糖和盐的比例,这会不会让你更懂“用心”的意义?
- 如果你教朋友做这道菜,会先提醒他哪个步骤最容易出错?这背后藏着你对“耐心”的新理解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