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是什么?暖是父亲的教诲,是同学的关心,还可以是奶奶的问候。(段评:开头用设问的方式引出主题,排比句的运用也很清晰,能快速点明“暖”的不同来源,很棒!如果能把排比句里的内容和下文具体写的妈妈、朋友、老师对应起来,会更连贯哦。修改版:暖是什么?暖是母亲温柔的安慰,是朋友贴心的关心,还是老师耐心的教导。)
暖是母亲的安慰。有一次期末考试,我的成绩十分不尽人意,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十分忐忑不安,生怕遭到父母的责问。走进家中,刚换好鞋,妈妈就微笑地迎上来,拿着我的书包放好,“小明,饭早就煮好了!快来吃吧!”看到我的样子,妈妈又问:“怎么了?是遇到什么问题了吗?我不责怪你,说吧!”我吞吞吐吐地说:“我——我这次考试考砸了。”“没关系!”妈妈笑着说,“下次努力就好了!”听到妈妈这样说,我心中的阴霾终于散去,微笑着点了点头,同时告诉自己,下次考试一定要努力,不要让妈妈失望。(段评:这段写妈妈安慰考试失利的“我”,情节很真实,情感也很真挚!不过可以增加一些妈妈的动作细节,比如妈妈摸“我”头的动作,或者妈妈说话时的眼神,这样画面感会更强,也能让“暖”的感觉更具体。修改版:暖是母亲温柔的安慰。有一次期末考试,我的成绩很不理想,走在回家的路上,心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脚也重得抬不起来,生怕妈妈会责怪我。推开家门,妈妈正系着围裙在厨房忙碌,听见动静就笑着迎过来,伸手接过我的书包放在沙发上,还轻轻摸了摸我的头:“小明,饭早就焖好了,都是你爱吃的!”她看我低着头不说话,又蹲下来看着我的眼睛,声音软软的:“是不是遇到不开心的事啦?别害怕,妈妈不怪你,跟我说说好吗?”我咬着嘴唇,小声说:“我…我这次考试考砸了。”妈妈笑着拍拍我的肩膀:“没关系呀,一次没考好不算什么,我们一起找找原因,下次努力就好啦!”听着妈妈的话,我心里的大石头一下子落了地,也跟着笑了起来,暗暗告诉自己:下次一定要加油,不让妈妈失望。)
暖是朋友的关心。有一次我和朋友去打篮球,我在抢球时摔倒了,膝盖破了一层皮,鲜血直流,我的朋友看见后立马扶我到椅子坐下,转身去他背包拿创口贴,看着他掏背包的背影,我的心暖暖的。(段评:这段写朋友关心受伤的“我”,内容很温暖!不过可以补充朋友帮“我”处理伤口的动作细节,比如朋友吹伤口的样子,或者帮“我”贴创可贴时小心翼翼的样子,这样“暖”的感觉会更生动哦。修改版:暖是朋友贴心的关心。有一次我和好朋友去打篮球,抢球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破了皮,鲜血一下子渗了出来,疼得我直咧嘴。朋友看见后,立刻扔下球跑过来,小心翼翼地扶我坐到旁边的椅子上,还皱着眉问:“疼不疼啊?你等着,我去拿创可贴!”他转身跑向背包,蹲在地上飞快地翻找,找到创可贴后又急忙跑回来,蹲下来轻轻帮我擦掉伤口周围的灰尘,还对着伤口轻轻吹了吹,然后小心地把创可贴贴好。看着他额头上的小汗珠,我的心像被温水泡过一样,暖暖的。)
暖是老师的教导。有一天,老师正讲着一道重点题,我因为迟到没有听到老师讲解决过程,一下课,我便拿着课本问老师怎么写,本以为要被老师责问,没想到老师不但不责怪我,反而更认真为我讲解,看着老师认真的样子,我的心暖暖的。(段评:这段写老师耐心教“我”做题,很贴近校园生活!可以增加老师讲题时的细节,比如老师用笔在课本上画重点的动作,或者老师放慢语速讲题的样子,这样能让“暖”的感觉更真实具体。修改版:暖是老师耐心的教导。有一天早上,我因为迟到错过了老师讲重点题。下课铃一响,我就攥着课本走到讲台边,低着头小声问:“老师,刚才那道题我没听到,您能再给我讲一遍吗?”我以为老师会批评我迟到,没想到老师笑着点点头,拉过一把椅子让我坐下,然后拿起笔在课本上指着题目,一边画一边慢慢讲:“你看,这道题的关键在这里,先算括号里的,再算外面的…”她讲得很仔细,还不时停下来问我:“听懂了吗?要不要再讲一遍?”看着老师认真的眼睛,我的心里暖暖的,也记住了这道题的解法。)
暖是母亲的安慰,是同学的关心,是老师的教导。它们像一颗颗星星,照亮了我,也照亮了我的未来。(段评:结尾总结了“暖”的不同来源,还用到了比喻,很棒!不过可以把比喻改得更具体,比如把“星星”和生活里的小细节联系起来,这样升华主题会更自然哦。修改版:暖是母亲温柔的安慰,是朋友贴心的关心,还是老师耐心的教导。这些温暖的小事,就像我口袋里的糖,每次想起,都甜丝丝的,让我更有勇气面对每一个明天。)
赖恩皓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暖》,老师首先要为你对“暖”的细腻感知点赞!你没有停留在单一的温暖场景,而是从母亲、朋友、老师三个不同角度,用具体事例诠释了“暖是生活中点滴的善意”,这种多角度立意让文章充满了温度。
我们来试试给文章“拍个电影”。你写的“妈妈微笑着迎上来”这里,是全文最温暖的瞬间。能不能把镜头推近?当时客厅的灯光是暖黄的吗?妈妈接过书包时手的温度是怎样的?你吞吞吐吐说“考砸了”时,她的眼神有没有从微笑变成心疼?用这些细节把“特写镜头”拍出来,温暖的感觉会更动人。
再给思想“挖一口深井”。结尾的“照亮未来”很棒,如果能加一句“原来暖不是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藏在每一句安慰、每一次帮助里的小确幸”,你的感悟会更深刻。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
- 除了他人给予的暖,你有没有给过别人“暖”?把这个角度加进去,文章会更完整。
- 奶奶的问候在开头提到了,能不能补充一个奶奶的小例子,让结构更呼应?
- 你觉得“暖”在传统文化里是什么样的?比如“雪中送炭”的故事,能不能和现代事例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