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如一场比赛、一次郊游……有些事情是我们经历的,有些事情是我们看到的,还有些事情是我们听说的。在记忆的长廊里,我至今还珍藏学习煮酸甜排骨的画面,它让我体会到了妈妈做家务的辛苦,也知道了劳动带来的果实是甜的。(段评:开头用万花筒和记忆长廊的比喻很生动,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也自然引出了学煮酸甜排骨的主题,很棒!要是能把"珍藏学习煮酸甜排骨的画面"说得更具体一点,比如加个小细节,像妈妈手把手教我的样子,会更有画面感哦。修改版:我们的生活就像一个五彩的万花筒,每天都会转出各种各样的事儿——一场热闹的比赛、一次开心的郊游、一道妈妈新学的菜……在我记忆的小抽屉里,藏着一幅暖乎乎的画面:妈妈站在灶台边,手把手教我煮酸甜排骨。那锅咕嘟咕嘟冒着香气的排骨,不仅让我尝到了甜丝丝的味道,更让我懂了妈妈做家务的辛苦。)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餐桌上摆着一碟让人直流口水的酸甜排骨。妈妈走过来说:“儿子,你回来了,妈妈做的酸甜排骨好吃吗?”我尝了一块:“啊!真香,真好吃啊!令人身处于仙境。”我问妈妈可不可以教我做酸甜排骨,妈妈欣然答应了。(段评:你把想吃酸甜排骨、求妈妈教的过程写得很真实!不过"令人身处于仙境"这个说法有点夸张啦,换成具体的感受,比如排骨酸溜溜甜滋滋的,肉一咬就脱骨,会更贴近生活哦。还有妈妈的话可以再自然点,比如加个摸头的动作,就更像平时妈妈和你说话的样子啦。修改版:有天放学回家,我刚推开家门,就闻到一股酸甜的香气飘过来。跑到餐桌前一看,一盘金闪闪的酸甜排骨正躺在白盘子里,油珠还在上面滚来滚去呢!妈妈擦着手走过来,摸了摸我的头:"儿子回来啦?快尝尝妈妈刚做好的排骨!"我夹起一块咬了一口——哇,外面的汁酸酸甜甜,里面的肉嫩得能掐出水,连骨头都想啃干净!我拉着妈妈的衣角晃了晃:"妈妈妈妈,你教我做好不好?"妈妈笑着点头答应了。)
妈妈告诉我,做好酸甜排骨关键是要调味。首先,在碗里放一点酱油,再放一点白糖,一点醋,搅拌均匀。然后,把适量的水进锅里 (改:把适量的水倒进锅里) ,把排骨煮到七分熟。最后,把调料倒入,和排骨一起翻炒,直到有油沥出,可口的酸甜排骨便可以出锅了。做法听起来简单,实际操作却很有难度。(段评:你把妈妈教的步骤写得很清楚,先调汁再煮排骨最后翻炒,逻辑特别顺!要是能加一点妈妈说这些话时的小细节,比如她指着调料盒告诉我每种料放多少,或者帮我挽袖子的样子,就能让妈妈的形象更温暖啦。还有"有油沥出"可以换成更具体的,比如排骨裹着亮闪闪的汁,香味飘满厨房,会更诱人哦。修改版:妈妈拉着我站到灶台前,指着案板上的调料说:"煮酸甜排骨,调汁是关键!"她拿起小勺子,在碗里舀了半勺酱油、一勺白糖、两勺醋,一边搅一边教我:"醋要比糖多一点,这样才是酸甜口哦。"接着她把排骨放进开水锅,说要煮到七分熟,肉刚变成粉红色就行。最后她告诉我,把调好的汁倒进去翻炒,直到排骨裹上亮晶晶的酱汁,香味飘满整个厨房,就能出锅啦。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刚开始,我把排骨倒入锅里,热水便溅了起来,差点把我给烫着。等排骨煮到七分熟,我把配好的料倒进锅里,炒了一下,越炒越干,都快要和锅底黏在一起了。我用锅铲使劲把排骨铲起,发现有一部分排骨已经被炒焦了。原来,是我把火开得太大了。费了好大劲儿,酸甜排骨终于出锅了。我尝了一块成品发现味道很酸,这才想起放了太多的醋。(段评:你把第一次煮排骨的失败经历写得太真实啦,排骨溅油、炒焦、太酸,这些小插曲特别有意思!要是能把你的动作和心情写得更具体,比如你吓得往后躲、急得冒汗的样子,还有尝了一口酸得皱眉头的表情,会让这段更生动哦。修改版: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排骨倒进热锅,"滋啦——"油星子一下子跳起来,我吓得往后躲了两步,差点把锅铲扔了!好不容易等排骨煮到七分熟,我赶紧把调料倒进去翻炒,可火开得太大,锅里的汁很快就干了,排骨黏在锅底怎么也铲不动。我使劲一铲,好几块排骨都焦黑了!盛出来尝了一口——呀,酸得我眉毛都皱成了小疙瘩,原来刚才手抖放了太多醋。)
总结经验后,我又做了几次酸甜排骨,味道越来越好,爸爸妈妈尝了,妈妈说:“你做得太好吃。 (改:做得太好吃了。) ”爸爸妈妈们 (改:爸爸妈妈) 夸赞不绝口,夸我长大了,是他们的小帮手,我开开心心的笑了 (改:开开心心地笑了) 。(段评:你写了反复练习后成功的喜悦,还提到爸爸妈妈的夸奖,特别有感染力!不过"妈妈说:'你做得太好吃。'"这句话有点小语病,加个"了"会更顺。还有"爸爸妈妈们"多了个"们"字哦。要是能加一点你端菜给他们时的小细节,比如爸爸夹了一块竖起大拇指,妈妈笑着摸你的脸,会更温暖呢。修改版:后来我又试了好几次,慢慢掌握了火候,醋也不会放多啦。终于有一次,我端出一盘金闪闪的酸甜排骨,爸爸妈妈赶紧围过来尝。妈妈咬了一口,眼睛弯成了月牙:"儿子做得太好吃了!"爸爸也连连点头:"比妈妈做的还香!我们家有小厨师啦!"听着他们的夸奖,我心里甜滋滋的,比吃了排骨还开心。)
这次下厨的经历,不仅让我品尝到了美食的美味,又让我体会到了动手的快乐和被认可的幸福,还让我知道了一句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段评:结尾总结了这次经历的收获,还提到"失败乃成功之母",主题升华得很棒!要是能把这个道理和具体的小事联系起来,比如现在你经常帮妈妈煮排骨,或者一闻到酸甜味就想起妈妈教你的样子,会让结尾更有温度哦。修改版:现在我已经能熟练煮酸甜排骨啦,每次看到爸爸妈妈吃得笑眯眯的,我就特别开心。这次煮排骨的经历,不仅让我尝到了自己做的美食,更让我知道,原来妈妈每天做饭这么辛苦。而且我还懂了一个道理:就算第一次做不好也没关系,多试几次总能成功——这就是妈妈说的"失败乃成功之母"吧!)
卢垣存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学做酸甜排骨》,老师特别欣赏你从一次下厨体验中感悟到“劳动果实是甜的”,还体会到妈妈的辛苦,这让文章有了温暖的深度!你把学做菜的过程写得很清楚,从请教妈妈到实际操作的小失误,都很真实。
不过我们可以给文章“加个特写镜头”哦!比如第四段里“热水溅起来差点烫到我”,这里可以写得更细致:当时锅里的水声是“滋滋”还是“噼里啪啦”?你的手有没有下意识缩回来?心里是不是“咯噔”一下?把这些细节加进去,就像电影慢镜头,读者会更有代入感!
还有结尾那句“失败乃成功之母”,如果能结合你第二次调整火候和醋量的具体改变,说说“失败让你学会了什么”,道理会更生动。比如“原来失败不是终点,而是帮我找到‘七分熟’和‘小火慢炒’这些小诀窍的老师呀”,这样思想会更饱满!
💡 再想想:
- 妈妈教你做菜时,她的眼神或动作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 第一次做砸的排骨,除了酸,还有没有别的味道?比如焦糊味里藏着你的小慌张?
- 当爸妈夸你时,你心里的“甜”和排骨的甜,有什么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