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每当我听到这首歌,就会想起太爷家门口的那片稻田——它像一片金黄的地毯,围绕着我的家乡,也围绕着家乡的日月星辰。(段评:第一段用歌曲引出家乡的稻田,开头很有感染力,还把稻田比作金黄的地毯,比喻生动形象,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了画面里,很棒!不过可以再增加一点稻田和家乡生活的联系,让开头和后面的故事衔接更紧密哦。修改版:"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每当我哼起这首歌,就会想起太爷家门口那片金灿灿的稻田——它像一块铺在大地上的黄绸子,裹着我的家乡,也裹着我小时候跟着太爷在田埂上跑的快乐时光。)
小的时候每次回老家总是很堵,要坐一天的车。道路又窄,行驶很不方便。那时田里的小麦还没有收完:因为地太大了,并且太爷的工具也就是一把大镰刀,所以所以 (改:所以) 还剩大于一平方千米 (改:大于一亩) 地没有收。太爷总是说:“这地也太大了呀,这些小麦又没收完喽!可惜呀!”(段评:第二段写出了以前回老家的不方便和太爷收麦的辛苦,内容很真实,但有两个小问题:一是数字不太准确,比如"大于一平方千米"对小朋友来说太大啦,不符合实际;二是可以多加点细节,比如坐车时的感受或者太爷割麦时的样子,会更生动。修改版:小时候每次回老家都要坐一天的车,路上堵得厉害,窄窄的土路坑坑洼洼,车开得摇摇晃晃,我坐在后座都快睡着了。那时候田里的麦子熟了,太爷只能扛着大镰刀一点点割,他弯着腰,汗水顺着皱纹往下流,割完一小块就直起腰捶捶背,叹着气说:"这地咋这么多哟,麦子都要落地里了,可惜哟!")
而现在可不一样了。去年春节回老家的时候,**又开发了一条道路,只用了十小时的时间就到老家了,而且还行驶在宽敞的柏油路上。稻田还围起来了,用来分清楚这是谁的地那是谁的地,太爷每天就只需要站在外边,操控着洒水无人机给小麦洒水。到收割的时候,他就驾驶着一年前才买的拖拉机收割小麦,那速度,一亩地(大约是666.66平方千米 (改:666.66平方米) )只需要半个小时!太爷笑着说:“这几年**给我们全村每人一个洒水无人机和一个拖拉机 (改:每户配备洒水无人机和拖拉机) ,每年只要给**50块钱,便宜的很嘞 (改:便宜得很嘞) !”(段评:第三段对比了现在的变化,写出了科技带来的方便,想法很好,但数字也有点问题,比如"666.66平方千米"其实是很大的面积,应该是"666.66平方米"才对。另外可以加点太爷用新工具时的表情和动作,让故事更有趣。修改版:现在可不一样啦!去年春节回老家,新修的柏油路宽宽的,只用十个小时就到了。田里的地都用小栅栏分开了,太爷每天拿着遥控器,操控洒水无人机在天上飞,水雾细细地洒在麦苗上。收割的时候更厉害,他开着新买的拖拉机,"轰隆隆"一会儿就割完一大片,一亩地(大约666.66平方米)只需要半个小时!太爷坐在拖拉机上笑眯了眼:"**帮我们买了无人机和拖拉机,每年只交50块钱,真是省劲儿多啦!")
我的家乡所在的小城,就像祖国这棵大树上的一片新叶,沾着时代的露水,亮得耀眼,也暖得入心。(段评:结尾把家乡比作祖国大树的新叶,升华了主题,很有想法!不过可以把抽象的"时代的露水"变得具体一点,比如结合前面的稻田或太爷的变化,会更自然哦。修改版:我的家乡就像祖国这棵大树上的一片新叶,沾着科技的露水,闪着幸福的光——你看,那片金黄的稻田里,太爷操控无人机的身影,就是最亮的那道光呀!)
唐晟青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家长,祖国的缩影》,老师首先要为你的巧妙立意点赞!你用家乡稻田的变化、太爷劳作工具的更新,来映照祖国的发展,这个“以小见大”的视角特别有创意,让抽象的“祖国进步”变得具体可感。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也很用心,用《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声串联起稻田的意象,前后呼应,让主题更突出。不过,我们可以让细节更生动些。比如写太爷用无人机洒水时,能不能加入他的表情、动作?比如“太爷眯着眼睛盯着无人机,粗糙的手指在遥控器上灵活点动,嘴角的皱纹都笑成了稻穗的形状”,这样的细节会让画面更鲜活。
最后,老师想和你一起再深入思考几个问题:
- 除了稻田和工具,家乡还有哪些变化能体现祖国的进步?比如学校、医疗或者老人的生活?
- 太爷说“**给我们发无人机”时,你有没有注意到他语气里藏着的情感?是自豪、感激还是对未来的期待?
- 如果让你用一个新的小物件(比如手机、快递箱)来写祖国的变化,你会选什么?
期待你下次用更细腻的笔触,写出更动人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