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路灯,一个为人默默奉献的路灯。(段评:第一段用自我介绍的方式引出路灯,很亲切,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而且点明了“默默奉献”的主题,很棒!如果能加入一点路灯工作的场景,比如“每天晚上,当城市渐渐安静下来,我就开始亮起温暖的光”,会让开头更有画面感哦。修改版:大家好,我是一盏路灯,每天晚上当城市渐渐安静下来,我就会亮起温暖的光,默默守护着夜晚的街道。)
在一个布满迷雾的早晨,一辆大货车直直冲过来,我看向那边正在扫地的清洁工,我立马开灯,清洁工一看货车,立马跑开,真好又救了一个人。(段评:第二段通过具体的事例写路灯救了清洁工,内容很真实,也体现了路灯的作用。不过可以把“直直冲过来”“立马开灯”这些动作写得更细致,比如“一辆大货车从迷雾里猛地冲出来”“我赶紧把灯光调到最亮”,这样故事就更紧张、更生动啦。修改版:在一个布满迷雾的早晨,一辆大货车从迷雾里猛地冲过来,我看见那边正在扫地的清洁工阿姨还没发现危险。我赶紧把灯光调到最亮,清洁工阿姨抬头看到刺眼的灯光,又顺着灯光看到了货车,立刻往路边跑开。还好,我又帮了一次忙。)
你们肯定很想知道怎么样的 (改:什么样的) 路灯会那么热心帮助别人,我的脑袋是圆圆的,脑袋的下面有一个会发光的灯,笔直的身体像保家卫国的战士。(段评:第三段介绍了路灯的外形,用“圆圆的脑袋”“笔直的身体像战士”这样的比喻,很形象!如果能把“会发光的灯”写得更具体,比如“脑袋下面藏着一个圆圆的灯泡,到了晚上就会发出柔和的光”,再加上一点材质的描写,比如“身体是灰色的金属做的”,路灯的样子就更清楚啦。修改版:你们肯定好奇我长什么样吧?我的脑袋是圆圆的,下面藏着一个会发光的灯泡,到了晚上就会发出柔和的光。我有一个笔直的灰色金属身体,像站岗的战士一样站得稳稳的。)
每一个星期一,我都看见特别多小朋友在路上玩,我也想玩,但我的责任是为他们照亮前行的路,只能希望他们以后能把我发明成可以移动的。(段评:第四段写路灯看到小朋友玩时的想法,很有童真!不过“照亮前行的路”有点像口号哦,我们可以换成具体的场景,比如“看着小朋友们安全地走回家”,这样更真实。另外,“想玩”的心情也可以写得更可爱,比如“我也跟着他们的笑声晃了晃身体”,是不是更生动呀?修改版:每到星期一,我都会看到很多小朋友在路边追跑打闹,他们的笑声像铃铛一样好听。我也跟着他们的笑声晃了晃身体,真想像他们一样跑来跑去。不过我得站在这里,看着小朋友们安全地走回家。要是以后能有人把我改成可以移动的,那该多好呀!)
这就是我,一个为人默默奉献的路灯。(段评:第五段和开头呼应,总结了路灯的特点,很棒!如果能加上一点路灯每天的工作,比如“从晚上到天亮,我都会亮着光”,会让结尾更完整,也更能体现“默默奉献”的主题哦。修改版:这就是我,一盏从晚上到天亮都会亮着光,默默守护街道的路灯。)
黄莹同学,你好!读完你的《路灯的自述》,老师特别惊喜——你用第一人称赋予路灯“默默奉献”的灵魂,还通过“救清洁工”的具体事例让这个形象活了起来,这种把“物”当“人”写的巧思,比单纯罗列外形更动人!
不过我们可以给这篇说明文“加些料”哦。比如写外形时,除了“圆圆的脑袋、笔直的身体”,能不能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再细一点?比如“我的灯头像一个倒扣的碗,白天收拢着光,晚上就把暖黄色的光洒成一片圆形的‘安全区’”,这样读者能更直观看到你的样子。还有“默默奉献”这个特点,除了救清洁工,还能举“照亮晚归学生的书包带”“陪外卖小哥看手机导航”这样的小例子,让奉献的形象更丰满。
最后老师想和你一起思考:
- 路灯的“光”除了照亮路,还能照亮人们心里的什么?
- 如果让你给路灯设计一个新功能,既能保持奉献,又能实现“想移动”的愿望,会是什么呢?
- 你觉得城市里还有哪些像路灯一样“默默奉献”的事物?它们和路灯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相信你再修改后,这盏路灯会更温暖、更立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