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暖,它是人与人帮助的温馨;暖,它也可以是人与人拥抱的温度,让人满心愉悦。(段评:开头用排比的方式写"暖",比喻很贴切,一下子就抓住了主题,很棒!不过可以把比喻写得更具体,让画面感更强,比如把"一缕阳光"加上温暖的细节,这样开头会更吸引人。修改版:暖,是冬日里照在脸上的一缕阳光,轻轻柔柔的;暖,是同学借我橡皮时指尖的温度,让我心里甜甜的;暖,是陌生人递来一把伞时的微笑,像春天的风一样,吹得人满心欢喜。)
记得那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我站在校门口的小店里躲雪,看着同学们欢声笑语的坐上车 (改:地坐上车) ,我多么希望这时妈妈忙完事尽快来接我,但我知道她今天出差了,不会过来。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大雪早已没过了我的脚踝。我心想:“这雪要下到什么时候?!我该如何回家呢?今天还有不少作业呢!我得几时才能写完。老天啊,别下了,别下了……”(段评:这段环境描写和心理活动都很真实,能感受到你的着急!不过可以把等妈妈的心情写得更具体,比如想到妈妈平时接你的样子,或者脚踩在雪地里的感觉,这样会更生动。还有"大雪早已没过了我的脚踝"可以写得再细腻点,比如雪钻进鞋子里的凉。修改版:记得那一年冬天,鹅毛大雪飘个不停,寒风像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我缩着脖子躲在校门口的小店里,看着同学们裹紧围巾坐上车,笑着跟司机叔叔挥手。我攥着口袋里的钥匙,心里空空的——妈妈今天出差,爸爸在外地工作,谁会来接我呢?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雪落在我的棉鞋上,慢慢渗进来,脚尖凉丝丝的。我盯着越下越大的雪,咬着嘴唇想:这雪什么时候才能停啊?作业还等着我呢,要是走回家,鞋子肯定全湿了……)
这时,一位阿姨匆匆路过,但我满脸愁容 (改:见我满脸愁容) 的站在那里,便停下脚步,歪着头问我:“你怎么了小朋友,雪下的这么大,你为什么还不回家?”“我……我没带伞,家人也有事,没法来接我……”我低着头,一字一句的说 (改:一字一句地说) 。(段评:阿姨的出现很自然,对话也符合当时的情景!不过可以加一点阿姨的外貌细节,比如她的围巾颜色,或者说话时的语气,这样人物会更鲜活。还有你说话时的动作,比如搓着手,会让画面更真实。修改版:这时,一位围着红围巾的阿姨匆匆走过,看见我皱着眉头站在那里,就停下脚步,弯下腰问:"小朋友,雪这么大,怎么还不回家呀?"我搓着冻红的手,低着头小声说:"我……我没带伞,家人今天都有事,没人来接我……")
阿姨抬起头,看了看越下越大的雪,又看了看手中的伞。(段评:这段写阿姨的动作很简洁,但可以加一点她的心理活动的暗示,比如她犹豫时的表情,或者看伞的眼神,这样能让故事更有张力。修改版:阿姨抬头看了看天上的雪,又低头看了看手里那把天蓝色的伞,手指轻轻捏了捏伞柄。)
“那……我这把先给你,反正这儿离我家近!”她把手中的伞递给了我。(段评:阿姨借伞的情节很温暖!不过可以加一点阿姨说话时的语气,比如带着点商量的口吻,或者她把伞递给你时的动作,比如把伞柄塞到你手里,这样会更感人。修改版:"那……这把伞先给你用吧!"阿姨把伞往我手里一塞,笑着说:"我家就在前面那条街,跑几步就到了,你拿着伞慢慢走,别摔着!")
“那怎么能行!?”我虽然十分想要伞,但这样大的雪没伞怎么回家!?阿姨却执意要给,我只好收下了伞。“那明天我把伞给小卖部的老板,你找他来拿吧!”“好!”一声匆匆答应下,阿姨一头钻进雪中,望着她越来越小的身影,我才猛然想起赶紧回家。天越来越冷,而我的心中却暖洋洋的……(段评:这段心理描写和结尾的温暖感都很好!不过可以把阿姨走后的细节写得更具体,比如你拿着伞的感觉,或者雪落在伞上的声音,还有回家路上的心情变化,这样情感会更饱满。修改版:"这怎么行呢?您会淋湿的!"我连忙摆手,可阿姨已经把伞柄塞进我手里了。"明天你把伞放在小卖部阿姨那里就行,我会来拿的!"说完,她裹紧围巾,冲进了雪地里。我举着那把还带着阿姨体温的伞,看着她的红围巾在雪地里越来越小,心里突然暖烘烘的。雪还在下,可我走在伞下,一点都不觉得冷了——原来,一把伞就能把冬天变得这么暖和。)
暖,它不仅仅是空调发出的热气,它也可以是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举动。就像给他人一把伞,给别人一块橡皮,在别人最紧急时帮助他人,那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段评:结尾总结得很到位,把"暖"的意义写清楚了!不过可以把道理和具体的事结合起来,比如提到阿姨的伞,或者平时同学帮你的小事,这样升华主题会更自然,不会像喊口号。修改版:暖,不是空调吹出来的热风,是藏在生活里的小细节。它是阿姨递来的一把伞,是同学帮我捡笔时的弯腰,是老师摸我头时的温柔。这些小事像星星一样,在冬天里闪着光,让我们的心里一直暖暖的。)
姚梓萱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暖》,老师特别欣赏你对“暖”的理解——从自然现象到人与人的温情,最后落脚在“雪中送炭”的小举动上,这个立意既温暖又深刻!你选取的雪天借伞事例,把“暖”的具象化做得很棒,结尾的感悟也让主题更鲜明。
我们可以试试给文章“拍个电影”:比如阿姨“匆匆路过”时,她的神态、语气能再细致些吗?你接过伞时,手指触到伞柄的温度、心里的紧张和感动,这些“特写镜头”如果用五感法写出来,会让“暖”的感觉更真实。另外,开头的排比句很精彩,如果结尾能再呼应一下,比如“那把伞后来一直放在我家的玄关,每次看到它,冬日的阳光仿佛又照进了心里”,文章的结构会更完整哦。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
- 除了“雪中送炭”,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显眼的小举动也藏着“暖”?
- 如果把“暖”比作一种颜色/味道,你会怎么形容?为什么?
- 当你给别人带去“暖”时,自己的心情是怎样的?和被温暖时有什么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