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是什么?既可以是冬日的阳光,也可以是爱的温暖。在我们生活中,暖无处不在。(段评:这段开头用设问引出“暖”的主题,把“暖”比作冬日阳光和爱的温暖,能自然引出下文,很有想法。不过可以再增加一点画面感,让“暖”的感觉更具体,比如把阳光的温暖和生活里的小细节结合起来,这样能更快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修改版:暖是什么?是冬日里晒得人后背发烫的太阳,是妈妈递来的一杯热牛奶,也是陌生人一个善意的微笑。在我们的生活里,暖就藏在这些小小的瞬间里,等着我们去发现。)
在一个寒冷的日子。雪落在地上,踩上去“咯吱咯吱”的响着;雪飞到树上,树枝戴上了晶莹的王冠;雪落在小草上,小草铺上了透明的衣服。(段评:这段描写雪景很生动,用了“咯吱咯吱”的声音和比喻,让冬天的画面活了起来。不过开头的“在一个寒冷的日子”有点平淡,可以加上具体的时间或自己的感受,比如“上周三的早晨,天寒得连哈气都能结成小冰晶”,这样能让场景更真实。另外“测所”是错别字哦,要改成“厕所”。修改版:上周三的早晨,天寒得连哈气都能结成小冰晶。雪慢悠悠地落在地上,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脆响;雪粘在树枝上,给光秃秃的树枝戴上了晶莹的银王冠;雪盖在小草上,像给小草铺了一层透明的羽绒被。)
在学校里,我去上测所 (改:厕所) ,门口突然听见微弱的喵声。我走出门看见一只小流浪猫,它的身上脏兮兮的,它的眼睛被眼屎堵住了,走路歪歪扭扭的。我回到班级跟同学说:“外面有一只流浪猫!快过来看!”顿时小猫的周围围满了人。小猫在看见这么多人的时候,身体不停的颤抖 (改:地颤抖) ,它的眼神充满了惊恐。好像在说:“这么多人围着我干什么?”大家都很热心,有的人找老师帮忙,毛浩宇 (改:手浩宇) 最想帮助流浪猫,下楼打电话叫妈妈带点奶粉和猫粮。老师拿来一个盒子和一点水,帮小猫整理干净后,把它放进了盒子里。最后把手浩宇 (改:毛浩宇) 带来的猫粮放进盒子里。小猫闻着味道走到了食物面前,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看来他 (改:它) 已经很久没吃饱了,真是可怜。后来老师问有没有人收留小猫,李清竹胸有成竹的说 (改:地说) :“我可以!”最后在李清竹的照顾下,小猫越来越可爱越来越活泼了。在照顾小猫的过程中,她也学会了责任和关爱。(段评:这段故事写得很感人,同学们帮助小猫的过程具体又温暖,尤其是小猫害怕和狼吞虎咽的细节,特别真实。不过可以增加一点自己的心理活动,比如看到小猫时的心疼,或者帮小猫时的紧张,这样情感会更饱满。另外“手浩宇”应该是“毛浩宇”哦,要改过来。修改版:在学校里,我刚走出厕所,就听见墙角传来微弱的“喵——喵——”声。我蹲下来一看,是一只小小的流浪猫:它的毛粘成一团,灰扑扑的,眼睛被眼屎糊住了一半,走路时歪歪扭扭,好像一阵风就能吹倒。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赶紧跑回教室喊:“外面有只可怜的流浪猫,大家快来看看!” 同学们一下子围了过去,小猫却吓得缩成一团,身体不停颤抖,圆溜溜的眼睛里满是惊恐,好像在说:“你们……你们要干什么?” 大家都很着急:有人跑去叫老师,毛浩宇最热心,立刻下楼给妈妈打电话,让她带奶粉和猫粮来;老师拿来一个纸箱和温水,轻轻帮小猫擦干净眼睛和身子,把它放进纸箱里。不一会儿,毛浩宇捧着猫粮跑上来,倒进纸箱的小盘子里。小猫闻到香味,慢慢探出头,然后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小肚子一鼓一鼓的,看来真的饿坏了。后来老师问谁能收留小猫,李清竹立刻举手说:“我可以!我会好好照顾它的!” 现在小猫在李清竹家长胖了,毛变得雪白雪白的,每次见我都蹭我的脚,可爱极了。)
所以只要我们传递温暖,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和谐美好,所以我们要乐于助人,帮助他人,传递温暖。(段评:这段结尾总结了帮助别人的意义,主题很积极。不过“所以只要我们传递温暖,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和谐美好”有点太笼统啦,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把道理说得更具体,比如“原来暖不是什么大道理,就是看到小猫吃饱时的安心,是同学们一起帮忙时的热闹——只要我们愿意伸出手,就能把这些小小的暖串起来,让世界变得更温柔”,这样会更自然哦。修改版:现在每次看到李清竹抱着那只胖乎乎的小猫,我都会笑着想起那天的雪天。原来暖不是什么遥远的东西,就是看到小猫狼吞虎咽时的安心,是同学们一起围过来帮忙时的热闹,是李清竹每天给小猫梳毛时的认真。只要我们愿意伸出手,就能把这些小小的暖串起来,让身边的世界变得更温柔。)
叶霆坤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暖》,老师首先被你“以小见大”的立意打动——从救助流浪猫的小事,自然引出“传递温暖让世界更美好”的感悟,这让“暖”字有了具体的温度,特别棒!
我们可以给文章加两个“进阶buff”:一是给小猫的“特写镜头”再拉长些——它颤抖时的毛是不是结成了冰碴?吃猫粮时爪子会不会沾到食物?用视觉、触觉细节放大它的可怜与被救助后的安心,“暖”的对比会更强烈;二是给结尾的感悟搭座“小桥”——李清竹照顾小猫后,除了“学会责任”,能不能加一个她抱着活泼小猫笑的画面?让“暖”从救助瞬间延伸到长久的改变,立意会更有回甘。
💡 再深想两步:1. 流浪猫的“暖”,除了人的帮助,有没有同学之间互相配合的细节?比如有人递纸巾、有人轻声安抚,这些小互动能让“暖”的层次更丰富;2. 如果你是那只小猫,被围住时最害怕什么?被清洗时又是什么感觉?换个视角写,“暖”会不会更戳人心?期待你下次让文字像阳光一样,把细节照得更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