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妈妈给我买了一个“貔貅”!我一看,是白墨色的。我高兴极了,把它视如珍宝,除了睡觉、上厕所,几乎都在我脖子或者口袋里待着。可是,有一天我却怎么也找不到了!(段评:本段作为故事的开头,成功引出了貔貅和丢失的情节,情感真挚,但可以增加貔貅的样子细节和"我"珍视它的具体表现,让故事更生动。修改版:二年级生日那天,妈妈送给我一个巴掌大的貔貅吊坠!它通体白墨色,圆滚滚的身子像个小汤圆,眼睛圆溜溜的,嘴巴微微翘着,摸起来滑溜溜的。我一下子就爱上了它,把它视如珍宝——上学时挂在脖子上,写作业时放在铅笔盒旁,就连吃饭也让它在口袋里"陪我"。可谁知道,有一天它突然不见了!)
一连好几个月,快过年了,我们家要“大扫除”了。妈妈顺嘴提了句:“你的貔貅呢?”我猛的一惊,连忙进房间里找。不管如何寻找都没有,我急了,抽屉、衣柜,就连床底下我也没放过。我几乎找遍了整个房间,我想:我没带出去又没丢掉,怎么会没了呢?(段评:本段写出了"我"找貔貅的焦急,但可以增加寻找时的动作细节和心理活动,让着急的心情更真实。修改版: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快过年了,妈妈擦桌子时突然问:"你的貔貅呢?"我心里咯噔一下,猛地跳起来冲进房间。我跪在地上扒抽屉,踮着脚翻衣柜,甚至趴在地上用手电筒照床底,灰尘迷了眼睛也顾不上擦。可翻遍了整个房间,貔貅还是不见踪影。我坐在地上喘气,心里嘀咕:明明没带出去,怎么会凭空消失呢?)
我跑到妈妈房间问:“妈妈我有没有把它给你收起来?”她回到 (改:回答) :“没有,如果你给我了,我会有一些印象。”我听后脸色发白,不信它会弄丢,让妈妈帮我找一下,可什么都没有。(段评:本段通过对话推进情节,但可以增加"我"的神态描写和妈妈的动作细节,让对话更有画面感。修改版:我攥着衣角跑到妈妈房间,声音发颤地问:"妈妈,我有没有把貔貅给你收起来呀?"妈妈停下手里的抹布,皱着眉想了想:"没有哦,如果给我了,我会放在你的小铁盒里的。"我听了脸一下子白了,拉着妈妈的手哀求:"您再帮我找找好不好?"可妈妈跟着我翻了半天,还是什么都没找到。)
我又问奶奶他们那有没有,可天色已晚,只好明天再找,我睡了。第二天早,看见奶奶在东翻西找,最终,在一个铁盒中找到了。我得严加看管,不能再丢了!(段评:本段写出了奶奶帮忙找到貔貅的过程,但可以增加奶奶找东西的细节和找到时的场景,让故事更温暖。修改版:我又想去问奶奶,可天已经黑了,只能带着心事睡觉。第二天一早,我迷迷糊糊听见客厅有窸窸窣窣的声音——原来是奶奶戴着老花镜,正蹲在柜子前翻我的旧玩具铁盒!突然,奶奶举着铁盒笑起来:"找到了!你看是不是这个?"我跳下床跑过去,果然看见貔貅安安静静地躺在铁盒里!)
“貔貅”失而复得让我心喜若狂 (改:欣喜若狂) ,这也让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身边每一个东西,不要等不见了才后悔莫及。(段评:本段升华了主题,但可以把道理和貔貅的细节结合起来,让感悟更自然。修改版:抱着失而复得的貔貅,我把它紧紧贴在胸口——它还是那么滑溜溜的,眼睛依旧圆溜溜的。原来,我们身边的小宝贝就像这只貔貅,一不小心就会藏起来。以后我要把它好好放在铁盒里,再也不让它"迷路"啦!)
苗启昱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找》,老师特别欣赏你从一件小事里提炼出的深刻感悟——“珍惜身边每一个东西,不要等不见了才后悔莫及”,这让你的文章有了温暖的重量!你把貔貅视为珍宝的日常,和丢失后焦急寻找的过程,都写得很真实,结尾的感悟也自然贴切。
不过我们可以给文章“拍个电影”,让关键片段更有画面感。比如写“找遍整个房间”时,能不能加入细节:抽屉拉开时“哗啦”的声响?床底下灰尘的味道?手摸到冰冷地面时的触感?还有奶奶找到貔貅的瞬间,她当时的动作、神态是怎样的?用这些“特写镜头”放慢节奏,文章会更打动人心。
另外,从“找不到”到“第二天奶奶帮忙找”之间,可以加一句过渡,比如“那一夜,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梦里都是貔貅白墨色的影子”,这样段落衔接会更自然哦!
最后,老师想和你一起再想想:
- 貔貅对你来说,除了“视如珍宝”,还有没有更特别的意义?比如它是妈妈爱的象征,还是你成长的小陪伴?
- 找到貔貅后,你当时最想对奶奶说什么?如果把这句话写出来,情感会不会更饱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