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是一种既常见又有趣的昆虫。(段评:开头简洁明了,直接点明主题,用“既常见又有趣”抓住了蚂蚁的特点,很棒!如果能加上一点你观察蚂蚁的小场景,比如“每次蹲在路边看蚂蚁搬家,我都觉得它们特别神奇”,会更有画面感,也能一下子吸引读者哦。修改版:每次蹲在路边看蚂蚁搬家,我都觉得它们特别神奇!蚂蚁是一种既常见又有趣的小昆虫。)
蚂蚁的身体非常小,通常只有几毫米长,最大的蚂蚁也不过几厘米。它们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就像两根小小的天线 (改:头上的触角就像两根小小的天线) ,能帮助蚂蚁与同伴交流,还能辨别方向和气味。蚂蚁有六条腿,别看腿细,却十分有力气,能轻松地支撑起它们,它们有着明确的分工。一个蚁群里通常有蚁后、雄蚁和工蚁。蚁后体型最大,它的主要任务是繁殖后代。雄蚁的数量相对较少,它们的主要任务是与蚁后交配。而数量最多的它们任务是 (改:而数量最多的工蚁任务是) 建造巢穴、照顾幼蚁等。(段评:你详细介绍了蚂蚁的身体结构和分工,内容很丰富!不过有几个小问题:第一,写触角的时候,句子没说完哦,“就像两根小小的天线”前面应该加上“头上的触角”;第二,“数量最多的它们”这里重复啦,改成“数量最多的是工蚁”更清楚;第三,分工部分可以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式,让逻辑更清晰。修改版:蚂蚁的身体非常小,通常只有几毫米长,最大的蚂蚁也不过几厘米。它们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的触角就像两根小小的天线,能帮助蚂蚁与同伴交流,还能辨别方向和气味。蚂蚁有六条腿,别看腿细,却十分有力气,能轻松地支撑起它们的身体。蚂蚁有着明确的分工:有的是体型最大的蚁后,主要任务是繁殖后代;有的是数量较少的雄蚁,负责与蚁后交配;还有的是数量最多的工蚁,它们要建造巢穴、照顾幼蚁,忙得团团转。)
蚂蚁的力气可以大得惊人!据科学家研究发现,一只蚂蚁可以举起400倍的东西 (改:超过自身体重400倍的东西) ,能拖动超过自身体重1700倍的物体,是不是很不可思议?蚂蚁们常常一起合作搬运食物,它们的巢穴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里面有储存食物的仓库、养育小蚂蚁,还有蚁后的专属房间。(段评:你用科学家的研究数据说明蚂蚁的力气,这个方法很专业!不过有两个小细节可以改进:第一,“举起400倍的东西”应该加上“自身体重”,不然读者会好奇是多少倍什么东西;第二,“养育小蚂蚁”后面少了“的育儿室”,和前面的“仓库”“专属房间”对应起来,结构更整齐。另外,把“是不是很不可思议”改成“你说神奇不神奇”,更有小朋友的语气哦。修改版:蚂蚁的力气大得惊人!据科学家研究发现,一只蚂蚁可以举起自身体重400倍的东西,还能拖动超过自身体重1700倍的物体,你说神奇不神奇?蚂蚁们常常一起合作搬运食物,它们的巢穴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里面有储存食物的仓库、养育小蚂蚁的育儿室,还有蚁后的专属房间。)
何启康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有趣的蚂蚁》,老师立刻被你对蚂蚁的细致观察和科学认知打动了!你不仅抓住了蚂蚁“小而有力”的核心特点,还能结合“400倍体重”“1700倍拖力”的科学数据,让文章既有童趣又有说服力,这是非常棒的思考!
接下来我们可以给文章“加一点魔法”:比如你写“它们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就像两根小小的天线”,这里可以把“天线”的功能写得更生动——是像对讲机一样碰一碰传递信息?还是像雷达一样转来转去闻气味?再比如“蚂蚁们常常一起合作搬运食物”,能不能加一个具体场景?比如看到它们搬面包屑时,有的拉、有的推、有的喊(用触角“说话”),这样画面感会更强!
💡 最后我们再深入想想:
- 蚂蚁这么小,却能建造“迷宫”一样的巢穴,你觉得它们的“建筑师”智慧藏在哪里?
- 如果把蚂蚁的分工和我们的班级生活对比,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联系?
- 下次观察蚂蚁时,试着蹲下来看10分钟,它们会不会有“排队走直线”“突然绕圈”的小秘密?把这些细节写进去,文章会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