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我被厨房“滋啦”一声轻响唤醒时,我总疑心,“乐”字是带着水汽与香气的。(段评:开头用厨房的声响引出"乐"的主题,很有画面感和生活气息,把抽象的"乐"和具体的水汽、香气联系起来,这个比喻很巧妙!要是能再加入一个小小的感官细节,比如鼻子先闻到的米粥香,或者耳朵里除了"滋啦"声还有奶奶的脚步声,会让开头的画面更丰满哦。修改版:清晨,我刚把眼睛睁开一条缝,就听见厨房传来"滋啦"一声轻响,鼻子还没来得及反应,一缕米粥的甜香已经钻了进来。我忽然疑心,课本里的"乐"字,是不是本来就带着这样的水汽与香气呀?)
奶奶的青花瓷碗里,白粥正冒着细烟,她用木勺搅着碗底白糖,糖粒在粥里化开的涟漪,像极了她眼角的笑纹。我捧起碗时,指尖触到的温热顺着血管漫到心口,忽然想起课本里“不亦乐乎”四个字——原来最妥帖的乐,从不是惊天动地的欢呼,是有人记着你不吃葱花,记得你爱把油条泡在粥里。(段评:这段描写奶奶的粥特别温暖,把糖粒化在粥里的涟漪比作笑纹,这个细节写得真好!不过提到"不吃葱花"和"泡油条"的时候,要是能加个奶奶特意挑出葱花,或者把油条掰成小段放进我碗里的小举动,会让奶奶的细心更具体,也更能突出"妥帖的乐"哦。修改版:奶奶的青花瓷碗里,白粥正冒着细细的烟,她用木勺轻轻搅着碗底的白糖,糖粒在粥里化开一圈圈涟漪,像极了她眼角弯起的笑纹。我捧起碗时,指尖的温热顺着血管漫到心口,忽然想起课本里"不亦乐乎"四个字——原来最妥帖的乐,从不是惊天动地的欢呼,是奶奶盛粥时特意挑出我碗里的葱花,是她早把油条掰成小段放在碟子里,等着我泡进粥里。)
楼下的修车铺总飘着叮叮当当的响,老周师傅戴着沾了油汗的手套,却总把打气筒擦得锃亮。放学路过时,他总要给我一颗橘子,说:“刚从家里树上摘的,甜着呢。”有回我的自行车链条掉了,他蹲在地上摆弄,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风里混着他身上的机油味和橘子香。我递给他一瓶水,他仰头灌了一口,喉结滚动的弧度里,满是汗水也压不住的轻快。他说:“修好了车,看你们骑着跑远,比喝冰镇汽水还乐。”原来乐是这样——把自己的力气,变成别人的方便,心里就会开出小小的花。(段评:老周师傅的修车铺写得很生动,机油味和橘子香的对比很有意思!不过描写他修链条的时候,要是能加个他擦汗的小动作,或者他跟我聊天的小细节,比如问我"今天学的课文难不难",会让老周师傅的形象更亲切,也更能体现他"修好了车就乐"的心情哦。修改版:楼下的修车铺总飘着叮叮当当的响,老周师傅戴着沾了油汗的手套,却总把打气筒擦得锃亮。放学路过时,他总要从口袋里摸出一颗橘子塞给我,说:"刚从家里树上摘的,甜着呢!"有回我的自行车链条掉了,他蹲在地上摆弄,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风里混着他身上的机油味和橘子香。他时不时用袖子擦一下额角的汗,还笑着问我:"今天学的算术题难不难?"我递给他一瓶水,他仰头灌了一口,喉结滚动的弧度里,满是汗水也压不住的轻快。他说:"修好了车,看你们骑着跑远,比喝冰镇汽水还乐。"原来乐是这样——把自己的力气,变成别人的方便,心里就会开出小小的花。)
周末去公园练琴,我总选湖边老柳树下。琴袋刚打开,就有穿着碎花裙的小姑娘凑过来,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子。我弹《小星星》时,她跟着哼,跑调的尾音像被风吹歪的蒲公英,却逗笑了长椅上的爷爷,后来她每次都会带一颗水果糖:“我把最甜的给你,因为你的曲子会发光。”(段评:小姑娘听琴的画面很可爱,把跑调的尾音比作蒲公英,这个比喻充满童趣!要是能加个小姑娘吃糖时的小表情,比如她把糖纸叠成小飞机,或者吃完糖咂咂嘴说"比我妈妈买的还甜",会让这个小片段更有生活气息,也更能突出"分享的乐"哦。修改版:周末去公园练琴,我总选湖边的老柳树下。琴袋刚打开,就有个穿碎花裙的小姑娘凑过来,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子。我弹《小星星》时,她跟着哼,跑调的尾音像被风吹歪的蒲公英,逗得长椅上的爷爷直笑。后来她每次来都攥着一颗水果糖,踮着脚塞给我:"我把最甜的给你,因为你的曲子会发光!"她剥开糖纸把糖放进嘴里,腮帮子鼓鼓的,还偷偷把糖纸叠成小飞机,趁我不注意往天上扔。)
“乐”字好像一个拥抱啊,摊开的手臂里,揽着风,揽着人情,揽着寻常日子里不肯凉透的暖。它从不是遥不可及的星,是分给彼此的瞬间。(段评:结尾把"乐"比作拥抱,总结得很温暖!不过最后一句"是分给彼此的瞬间"可以再具体一点,比如把前面奶奶的粥、老周的橘子、小姑娘的糖这些小瞬间串起来,会让结尾的升华更自然,也更能呼应前面的内容哦。修改版:"乐"字好像一个暖暖的拥抱啊,摊开的手臂里,揽着清晨的粥香,揽着修车铺的叮当声,揽着柳树下的琴声和糖纸。它从不是遥不可及的星星,是奶奶碗里的白糖,是老周手里的橘子,是小姑娘塞过来的水果糖——是这些你分给我、我递给你的小瞬间,把寻常日子捂得暖暖的。)
林华轩同学,你好!读完《乐在寻常烟火里》,老师被你细腻的观察和温暖的感悟深深打动!你从奶奶的白粥、老周师傅的修车铺、公园练琴时的小姑娘这三个寻常场景切入,用“乐是带着水汽的粥香”“乐是修车铺的橘子甜”“乐是会发光的曲子”这些生动比喻,把“乐”字从抽象概念变成了可触可感的烟火气,立意新颖又接地气,真是以小见大的典范!
如果想让文章更上一层楼,老师有两个小建议:一是给“老周师傅修车”这个片段加个“特写镜头”——比如他沾着油污的指尖怎么拨弄链条,夕阳下他额头的汗珠闪着什么光?用细节让画面更立体;二是在结尾前加一句过渡句,比如“这些藏在烟火里的乐,像串起来的珍珠”,把三个场景轻轻勾连,结构会更紧凑。
我们还可以再想想:
- 除了粥香、橘子香,你还闻到过哪些“乐”的味道?
- 如果给“乐”画一幅画,你会用什么颜色和线条?
- 下次遇到不开心的事,能不能试着从烟火里找一找“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