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巷口,老槐树的影子斜斜铺在青石板上,水珠顺着槐树叶尖往下滴,在地上砸出一个个圆溜溜的小水洼。我蹲在墙角,盯着墙根下的一群蚂蚁出神——这是外婆常说的“小世界里的大妙趣”,今天倒要好好探寻一番。(段评:本段作为开头,用环境描写引出主题,画面感强,还提到了外婆的话,为后文埋下伏笔,很棒!如果能加入一点声音描写,比如水珠滴落的声音,或者风穿过树叶的声音,会让场景更生动哦。修改版:雨后的巷口,老槐树的影子斜斜铺在青石板上,水珠顺着槐树叶尖往下滴,“滴答滴答”砸出一个个圆溜溜的小水洼。我蹲在墙角,盯着墙根下的一群蚂蚁出神——这是外婆常说的“小世界里的大妙趣”,今天倒要好好探寻一番。)
最前头的工蚁顶着粒比它身子大两倍的饭粒,黑亮的触角飞快晃动,走两步就停下来碰碰旁边的同伴,像在哼着不成调的号子。突然一阵风卷着半片梧桐叶扫过,饭粒“咕噜”一声滚进了石缝。我正皱着眉替它着急,后头的蚂蚁却“呼啦啦”一拥而上:有的咬着饭粒边角往后拽,有的钻到下面把身子弓成小拱桥往上顶,还有几只绕到石缝外,仿佛在喊着“加油”的啦啦队。没一会儿,那饭粒竟真被它们抬了起来,摇摇晃晃地往蚁穴挪,那憨态可掬的模样,像极了外婆厨房灶台上,几个铜勺叠在一起晃悠悠的样子,妙得我忍不住笑出了声,指尖轻碰水洼,溅起的水珠惊得蚂蚁们顿了顿,又立刻匆匆赶路。(段评:本段描写蚂蚁搬饭粒的过程,细节丰富,还用了比喻,把蚂蚁比作啦啦队,很有童趣!要是能加上“我”看到蚂蚁成功时的心理活动,比如心里的惊喜,会让情感更真实。修改版:最前头的工蚁顶着粒比它身子大两倍的饭粒,黑亮的触角飞快晃动,走两步就停下来碰碰旁边的同伴,像在哼着不成调的号子。突然一阵风卷着半片梧桐叶扫过,饭粒“咕噜”一声滚进了石缝。我正皱着眉替它着急,后头的蚂蚁却“呼啦啦”一拥而上:有的咬着饭粒边角往后拽,有的钻到下面把身子弓成小拱桥往上顶,还有几只绕到石缝外,仿佛在喊着“加油”的啦啦队。没一会儿,那饭粒竟真被它们抬了起来,摇摇晃晃地往蚁穴挪,那憨态可掬的模样,像极了外婆厨房灶台上,几个铜勺叠在一起晃悠悠的样子。我心里一阵惊喜,忍不住笑出了声,指尖轻碰水洼,溅起的水珠惊得蚂蚁们顿了顿,又立刻匆匆赶路。)
傍晚帮外婆收衣服,晾衣绳上的棉被单被风鼓成了圆滚滚的小帐篷。我偷偷钻进去,阳光透过棉布织的菱形花纹漏下来,在我手背上印出星星点点的光斑。风一动,光斑就跟着跳,像把天上的星星揉碎了撒在掌心,连呼吸里都裹着阳光的暖香,外婆在绳外敲了敲被单:“这被单里藏着太阳的妙处呢,快出来,别把被单弄皱啦。”(段评:本段写和外婆收衣服的场景,光斑的描写很优美,还体现了祖孙间的互动,温暖极了!如果能加上被单晒过的味道,比如阳光的味道,会让感官体验更丰富。修改版:傍晚帮外婆收衣服,晾衣绳上的棉被单被风鼓成了圆滚滚的小帐篷,还带着太阳晒过的暖暖香气。我偷偷钻进去,阳光透过棉布织的菱形花纹漏下来,在我手背上印出星星点点的光斑。风一动,光斑就跟着跳,像把天上的星星揉碎了撒在掌心。外婆在绳外敲了敲被单:“这被单里藏着太阳的妙处呢,快出来,别把被单弄皱啦。”)
原来“妙”从不是什么惊天动地奇迹,是蚂蚁搬饭粒的热闹,是被单里跳舞的光斑,只能肯 (改:只要肯) 蹲下来看、静下来听,就能碰着生活递来的糖,甜得人心尖都发颤。(段评:本段作为结尾,总结了“妙趣”的含义,主题明确!不过“只能肯蹲下来看”有个小语病,改成“只要肯蹲下来看”就通顺啦。另外,如果把“碰着生活递来的糖”和前文的蚂蚁、被单场景联系得更紧,比如提到“像蚂蚁搬饭粒那样的甜,像被单里光斑那样的甜”,会让结尾更呼应前文哦。修改版:原来“妙”从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奇迹,是蚂蚁搬饭粒的热闹,是被单里跳舞的光斑。只要肯蹲下来看、静下来听,就能碰着生活递来的糖——是蚂蚁齐心协力时的惊喜甜,是被单里光斑跳动的温暖甜,甜得人心尖都发颤。)
杨凯棠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巷陌间的微妙时光》,老师被你笔下“妙”的独特诠释深深打动——你没有写惊天动地的大事,却从蚂蚁搬饭粒的热闹、被单里跳舞的光斑里,捕捉到生活最细腻的甜,这份“以小见大”的观察力和感悟力,让文章充满了温暖的烟火气!
我们来试试给文章的“血肉”再添点细节:你写蚂蚁搬饭粒时,“黑亮的触角飞快晃动”这个细节特别生动,如果能再加入一点声音描写——比如蚂蚁们“窸窸窣窣”的爬行声,或者你当时屏住呼吸的心跳声,这个“特写镜头”会更有画面感。另外,从蚂蚁的“妙”转到被单的“妙”时,加一句过渡句,比如“蹲在巷口看了一下午蚂蚁,直到外婆喊我收衣服,我才发现‘妙’藏在每一个不经意的角落”,会让两段衔接更自然哦!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除了蚂蚁和被单,你生活里还有哪些“蹲下来看、静下来听”才能发现的“妙”?
- 如果用“五感法”(比如触觉:被单晒后的温度,嗅觉:槐树叶的清香)再写一个“妙”的瞬间,会是什么样子?
- 外婆说的“小世界里的大妙趣”,你现在对这句话有新的理解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