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是我们人体不可或缺的成分,而要补充蛋白质,可以吃肉、吃蛋、吃奶……而说到蛋白质自然不得不又提到 (改:不得不提到) 大家的老熟人——大豆了。豆浆、豆腐、酱油,都是大豆制品,可以说,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大豆出现。(段评:本段作为开头,能自然引出大豆这个主题,还提到了生活中常见的大豆制品,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了,这点很棒!不过可以更生动一点,比如用设问的方式开头,或者加一点生活里的小场景,让读者更有兴趣读下去。修改版:蛋白质是我们身体的“小帮手”,要补充它,我们可以吃肉、吃蛋、喝牛奶……说到蛋白质,就不得不提我们的“老朋友”——大豆啦!早上喝的豆浆、餐桌上的豆腐、炒菜用的酱油,都是大豆变出来的“魔法”,它就像个小超人,藏在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呢!)
先说大豆的外形。大豆品种众多,如赤大豆、黄大豆、青大豆等,黄大豆比较常见,大家就将它们俗称为黄豆。大豆被种下后,它们先是开花,花朵多呈紫蓝色,枝干上带有绒毛。而大豆的叶在古代称为藿,先秦时期的人就把藿当蔬菜,它还与薤、葵、韭、葱并列为“五菜”。再是豆荚,豆荚还没成熟时是绿色的,壳上长满了毛,这就是“毛豆”,毛豆里的大豆粒也是绿的。成熟后,橙色的豆荚里的就是黄豆了!(段评:这段介绍大豆的外形,从品种说到开花、叶子、豆荚,顺序很清楚,还加了毛豆这个小知识,特别贴近生活!如果能多一点“看见”的细节,比如摸毛豆壳的感觉,或者豆荚成熟时的样子,会更生动哦。修改版:先说说大豆的“模样”吧!它有好多“兄弟姐妹”,赤豆、黄豆、青豆……其中黄豆最常见,大家都叫它“黄豆”。春天把大豆种下去,没过多久,枝干上就开出紫蓝色的小花,摸一摸枝干,还能感觉到细细的绒毛呢!大豆的叶子在古代叫“藿”,先秦的人把它当蔬菜吃,和薤、葵、韭、葱一起被称为“五菜”,是不是很厉害?再看豆荚,没成熟时是绿绿的,壳上长满小毛,这就是我们夏天爱吃的毛豆!剥开毛豆壳,里面的豆粒也是绿绿的,咬一口还甜甜的。等豆荚成熟了,就会变成橙色,里面躺着的就是金黄的黄豆啦!)
再来讲讲大家是怎么认识大豆的。大豆原产于中国,和其它植物差不多,祖先们发现它能吃后,就带回去慢慢种,最后驯化成了如今的大豆品种。根据《诗经》《管子》等古籍记载,在大米、小米“出道”前,人们还拿它当主食,可以说相当有面子了,但却比大、小米难消化。再看西方,在那的待遇可没那么好了。欧洲人直到清朝才接触到大豆,虽然后面也种,可他们有么 (改:要么) 笑话大豆吃完就放屁,要么就是拿大豆去喂牲口,很不重视。20世纪10年代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物资紧缺,与棉花籽油相比,廉价的大豆不仅香,而且又富含脂肪、蛋白质,成功引起外国人的注意。如美国,不仅自己狂种,还让巴西、阿根廷都成了产豆大国,如今,大豆全球的年产量 (改:全球年产量) 已超过了3亿吨。(段评:这段讲大豆的历史,提到了《诗经》《管子》这些古籍,知识很丰富!不过可以把祖先发现大豆的过程说得更有趣,比如祖先怎么“认识”它的,西方对大豆的态度也可以加一点小细节,让内容更活泼。修改版:再说说我们怎么和大豆“交朋友”的吧!大豆原产于中国,很久以前,祖先们在野外发现它能吃,就像捡到宝贝一样带回家,慢慢种、慢慢养,最后变成了现在的大豆。《诗经》《管子》里都写过它,在大米、小米“火”起来之前,人们还把大豆当主食呢!不过大豆在西方的“待遇”可不一样,欧洲人直到清朝才见到它,有的笑话吃了会放屁,有的居然拿它喂牲口,真是“大材小用”!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物资不够了,发现大豆又便宜又有营养,就开始狂种,还让巴西、阿根廷也一起种,现在全世界一年能产3亿多吨大豆呢!)
大豆又可以分为“油用型大豆”和“食用型大豆”。“油用型大豆”的油脂量高多用于榨油。而“食用型大豆”的作用就多了,它们的蛋白质含量更高,作用全面:大豆加水磨出的汁,可以用来煮豆浆;大豆煮熟再发酵,这就做成了豆豉;将热豆浆表面的“皮”捞起来晾干,折成条,就能获得腐竹。1864年,美国又推出了一种用大豆磨成粉来冲的“大豆咖啡”,虽说听着奇怪,但也侧面展现了大豆的影响力。未来也有可能大批用于生产环保塑料。(段评:这段介绍大豆的用途,分了油用和食用,还提到了大豆咖啡,特别有新意!如果能加一点自己喝豆浆、吃豆腐的小感受,或者说说大豆做环保塑料的小想法,会更有温度哦。修改版:大豆的“本领”可多啦!它分“油用型”和“食用型”:油用大豆油脂多,能榨出香喷喷的豆油;食用大豆蛋白质高,能变出让人直流口水的美食——磨成汁是豆浆,煮熟发酵是豆豉,捞起豆浆表面的皮晾干,就成了QQ弹弹的腐竹!1864年,美国还发明了“大豆咖啡”,虽然听着奇怪,但也说明大豆的影响力多大呀!说不定以后,大豆还能做成环保塑料,帮我们保护地球呢!)
总而言之,大豆也是十分神奇的存在,从先秦人民的主食,再到如今的清洁能源,未来大豆的妙用值得期待!(段评:这段作为结尾,总结了大豆的历史和未来,主题很明确!如果能把升华的部分变得更具体,比如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大豆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会更自然哦。修改版:大豆真是一种神奇的植物!从先秦时的“五菜”之一,到现在我们每天吃的豆腐、喝的豆浆,再到未来可能做成的环保塑料,它就像一位默默陪伴我们的老朋友,用自己的力量让生活变得更好。我相信,大豆的“魔法”还会越来越多,未来一定更精彩!)
韦鑫源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大豆》,老师首先要为你的独特视角和知识储备点赞!你没有只停留在大豆的表面,而是从蛋白质引入,再到外形、历史、用途,把大豆的“前世今生”讲得既全面又有条理,尤其是提到《诗经》记载和欧洲人接触大豆的时间,这些细节让文章充满了“文化味”,可见你查阅了不少资料,非常用心!
我们来一起给文章“加加彩”吧。比如写大豆开花时,你可以试试把“紫蓝色的花”写得更生动:“紫蓝色的小花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喇叭,藏在绒毛般的绿叶间,风一吹就轻轻摇晃”。再比如写古代人吃藿,能不能加一句“你想象过吗?几千年前的人们,就捧着一碗清炒的藿叶,那味道会不会和今天的菠菜有点像?”这样一来,文章就像多了几幅“特写镜头”,读起来更有趣啦!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如果你是一颗大豆,从播种到变成豆浆,会经历哪些有趣的“冒险”?
- 除了书上的知识,你有没有和大豆相关的小故事?比如第一次喝豆浆的感受,或者和妈妈一起做豆腐的经历?
- 大豆能做环保塑料,你觉得未来它还能帮我们解决哪些难题?
期待你把这些想法写进文章里,让大豆的故事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