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是一片星辰,照亮了我那平淡无光的人生;忙,是一支画笔,给了我那黑白生活的那一点色彩。而在我们的日常之中,“忙”在哪里呢?(段评:本段作为开头,用了比喻和设问的手法,很有吸引力,能自然引出下文对“忙”的描写,不过语言可以更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让比喻更具体。比如把“忙”比作生活里常见的事物,会更生动哦!修改版:忙,是妈妈早起煮的热粥上飘着的热气,暖乎乎的;忙,是上学路上环卫工阿姨挥动的扫把,沙沙沙响着。可是,“忙”到底藏在我们身边的哪里呢?)
早晨,公鸡刚刚打了一声鸣,妈妈也伴随着一声 (改:伴随着一声) “叮”的铃声,也起了床。她换上了那件粉红色的居家服,棕色的木梳梳着她那透着几缕银色的发丝,从容地向着厨房走去。她拿出冰箱里的蔬菜、肉类,熟练地拿起菜刀,顿声 (改:顿时) ,厨房便热闹起来。妈妈在此刻忙了起来。早晨六点四十分,一桌子的饭菜做好了。她便叫我们起床。我来到了厨房,映入眼帘的是满桌的早餐,甚至里面没有我不爱吃的姜,妈妈对我说:“这是妈起早给你做的,喜欢吗?”我的心不禁涌起了一阵阵感动,这顿早餐,不仅美味,还让我感受到了妈妈正用自己的忙碌表达了对家人的关心。(段评:本段描写妈妈早晨忙碌的场景很真实,细节也很温暖,尤其是妈妈记得“我”不爱吃姜这一点,特别感人!不过可以再加点动作和声音的细节,让画面更鲜活。比如妈妈切菜的声音、盛饭的动作,这样读起来就像亲眼看到啦!修改版:早晨,天刚蒙蒙亮,公鸡还没来得及打鸣,妈妈手机的闹钟就“叮铃铃”响了。她揉了揉眼睛,穿上那件粉嘟嘟的居家服,拿起木梳梳了梳头发——我发现她的黑发里藏着几根银闪闪的白头发呢。接着,她轻手轻脚走进厨房,打开冰箱拿出青菜和肉,“咚咚咚”地切起菜来,声音像小鼓在敲。六点四十分,一桌香喷喷的早餐摆好了:有我爱吃的鸡蛋饼,还有一碗没放姜的小米粥。妈妈笑着喊我:“快尝尝,妈早起给你做的!”我咬了一口鸡蛋饼,香得直眯眼睛,心里暖融融的——原来妈妈的忙,全是给我们的爱呀!)
在黑色的柏油路上,也有很多忙碌的人。穿着光鲜亮丽的行人们,正背着大大小小的包在街道上走着。身披荧光色制服的环卫工人们一手拿着由树枝做成的扫把 (改:扫帚) ,一手拿着蓝色的垃圾铲,正卖力地扫着,忙着给街道做美容。警察正挥舞着手臂指挥交通,连卖菜的阿姨也在忙着卖菜。人们都在为了美好的生活而辛劳拼搏。(段评:本段写了路上忙碌的人们,内容很丰富,不过可以给不同的人加一点点小细节,让他们的“忙”更具体。比如行人的脚步、环卫工阿姨额头上的汗,这样就能让读者更有画面感啦!修改版:柏油马路上,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穿着漂亮衣服的叔叔阿姨们,背着鼓鼓的包,脚步匆匆地往地铁站赶;环卫工阿姨穿着荧光色的背心,一手拿扫把一手拎簸箕,“唰唰唰”地扫着落叶,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流;交警叔叔站在路口,伸直手臂指挥交通,哨子吹得“嘀嘀”响;卖菜的奶奶蹲在路边,一边给客人称菜,一边笑着说:“这菜刚摘的,新鲜着呢!”大家都在忙着,为了让日子更美好。)
在学校里,老师正忙着改作业,学生正忙着学习……(段评:本段写了学校里的忙碌,不过内容有点简单哦。可以加一点具体的小场景,比如老师改作业的样子、同学们学习的动作,这样就能让“忙”的画面更生动啦!修改版:到了学校,忙碌的气息更浓啦!老师坐在办公桌前,戴着眼镜,手里的红笔“沙沙”地改着作业,时不时停下来皱皱眉头,又露出微笑;我们坐在教室里,有的低头写作业,笔尖在本子上飞快地跑;有的捧着书大声读,声音像小鸟唱歌一样清脆——大家都在忙着学知识呢!)
忙,不一定是不好的代名词,但它一定是通向美好的道路。(段评:本段作为结尾,总结了“忙”的意义,很有道理!不过可以把道理和前面的画面联系起来,让升华更自然。比如想想妈妈的粥、环卫工的扫把,这样结尾就更温暖啦!修改版:原来,忙不是让人累的事,它是妈妈粥里的 warmth,是环卫工阿姨扫干净的街道,是我们笔下写出来的字。忙呀,就像小种子慢慢长大,总能结出甜甜的果子呢!)
余佳怡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忙》,老师特别欣赏你对“忙”的独特感悟——把它比作星辰和画笔,结尾那句“忙是通向美好的道路”更是点睛之笔,让文章有了温暖的深度!妈妈做早餐的细节写得很动人,从“银发丝”到“没有姜的饭菜”,把忙碌里的爱藏进了画面里,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好本事!
我们可以给文章再添点“电影感”:比如写环卫工时,能不能加个特写?“荧光色的身影在晨雾里挥动扫把,落叶被扫成小堆时发出沙沙声”,用听觉和视觉细节让“忙”更鲜活;从妈妈的忙转到街道的忙,加一句“推开家门,我发现‘忙’不止在厨房,还藏在柏油路的每一寸晨光里”,段落衔接会更丝滑哦!
最后我们再想想:1. 你自己有没有“忙并快乐着”的小事?比如忙着重做科学实验,最后成功时的成就感?2. 能不能给“忙”加个对比——比如周末偶尔的“闲”,反而让你更懂“忙”的意义?3. 如果用“镜头切换”的方式写不同人的忙,会不会像看纪录片一样有趣?期待你下次的“文字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