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金秋十月,南瓜成熟的季节。你对它了解多少呢?(段评:作为开头,你用问句引发了读者的兴趣,自然地引出了说明对象南瓜,很棒!不过如果能加上秋天里南瓜的具体画面,比如‘菜市场里堆成小山的南瓜’,会让开头更有画面感哦。)
南瓜,又名倭瓜、番瓜、北瓜,属葫芦科,长在错综缠绕的藤蔓上。春天,人们将南瓜种子种入土中,到了夏天,南瓜的藤蔓已爬上支架。巨大的手掌型叶子长满毛茸茸的小刺,有一点扎。金黄的花朵躲在叶子底下,一阵风吹过,绿波荡漾,金黄点缀,漂亮极了。秋天到了,南瓜就像一个个火红的灯笼,笑呵呵的等成熟,霜降后,南瓜一天比一天金黄,等刚入冬,甜甜糯糯的南瓜成熟了。成熟的南瓜最多可以长到几十斤重,跟西瓜差不多大。(段评:你详细介绍了南瓜的别名、生长过程和大小,还用上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比如把南瓜比作灯笼,很生动!不过‘成熟的南瓜最多可以长到几十斤重,跟西瓜差不多大’这里,可以调整一下顺序,先讲大小再讲重量,会更符合我们的认知习惯。另外,描写花朵时可以加上‘像小喇叭’这样的比喻,让花朵的样子更具体。修改版:南瓜,又名倭瓜、番瓜、北瓜,属葫芦科,长在错综缠绕的藤蔓上。春天,人们把南瓜种子种进土里;夏天,藤蔓就爬上了支架,手掌似的大叶子长满毛茸茸的小刺,摸上去有点扎手。金黄的花朵躲在叶子底下,像一个个小喇叭,一阵风吹过,绿波荡漾,金黄点缀,漂亮极了!秋天到了,南瓜像火红的灯笼挂在藤上,笑呵呵地等着成熟。霜降后,南瓜一天比一天金黄,刚入冬,甜甜糯糯的南瓜就熟透啦。成熟的南瓜最大的有西瓜那么大,能长到几十斤重呢!)
南瓜有丰富的矿物质、类胡萝卜素,不仅能保护视力,还可以降低胆固醇。其中含有的南瓜多糖还可以促进细胞因子的再生功能,提高机体免疫 (改:提高机体免疫力) 。所以南瓜对于老年人和儿童都有很大的营养价值。(段评:你准确地介绍了南瓜的营养价值,还分了老年人和儿童来说,考虑得很周到!不过‘促进细胞因子的再生功能’这个说法有点难理解,换成‘让身体的免疫细胞更有活力’会更贴近我们的生活,也更容易懂。修改版:南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类胡萝卜素,不仅能保护我们的视力,还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里面的南瓜多糖能让身体的免疫细胞更有活力,提高抵抗力。所以南瓜对老年人和小朋友来说,都是很有营养的食物呢!)
南瓜背后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南瓜礼”就是师生情感的体现,一直流传了下来。在西方的万圣节中,南瓜灯、南瓜派更是代表。(段评:你想到了南瓜的文化内涵,还对比了中国和西方的不同,这个角度很新颖!不过‘南瓜礼就是师生情感的体现’可以说得更具体一点,比如‘学生用南瓜表达对老师的敬意’,这样大家就能明白南瓜礼是怎么回事啦。修改版:南瓜背后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呢!在中国古代,有‘南瓜礼’的习俗——学生们会把自家种的南瓜送给老师,用沉甸甸的南瓜表达对老师的敬意,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在西方的万圣节里,南瓜灯、南瓜派更是标志性的元素,到处都能看到南瓜的身影!)
听我说了这么多,你对南瓜有没有新的认识?(段评:作为结尾,你用问句呼应了开头,让文章结构更完整,也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很棒!保持这个亲切的语气就很好啦!)
王明玥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南瓜》,老师特别欣赏你对南瓜的全面观察——从生长过程到营养价值,再到文化内涵,每个角度都选得很有代表性,说明你是个会思考、爱探索的孩子!尤其是“南瓜礼”和万圣节南瓜灯的对比,让文章有了跨文化的视野,这在小学说明文里非常难得!
不过我们可以给文章再“添点料”,让它更专业、更生动。比如你写“成熟的南瓜最多可以长到几十斤重,跟西瓜差不多大”,如果能查一下资料,把“几十斤”换成具体数字(比如“最大的南瓜能长到500多斤”),再用“相当于两个三年级同学的体重”来作比较,是不是更有冲击力?还有写南瓜叶“有一点扎”,可以加个小细节:“摸上去像砂纸轻轻蹭过手指,有点痒又有点麻”,用触觉描写让读者更有代入感。
最后我们来搭一座“小桥”:从“生长过程”到“营养价值”,可以加一句过渡——“南瓜不仅生长得热闹,藏在它金黄外皮里的‘宝藏’更是让人惊喜”,这样段落衔接会更自然。期待你下次把说明文写得既准确又有趣!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除了南瓜灯和南瓜礼,你还知道哪些国家或地区有关于南瓜的特别习俗吗?
- 南瓜的“甜”是怎么来的?是因为它在生长过程中积累了更多糖分吗?
- 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南瓜主题日”,你会安排哪些和南瓜有关的活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