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
温暖,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道路;温暖,如一杯醇酒,陶醉了心灵;温暖,如一泓清泉,滋润了心田。(段评:这段排比句用了三个比喻来写温暖,很有文采!不过比喻可以更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比如把“醇酒”换成“热牛奶”,“清泉”换成“小水滴”,这样会更亲切哦。修改版:温暖,像一盏小台灯,照亮我写作业的书桌;温暖,像一杯热牛奶,甜到了心里;温暖,像春天的小水滴,润了我的小脸蛋。)
暖来自父母。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厨房,听见了叮叮作响的声音,看见了母亲忙碌的身影;是夜里月光拥抱大地时,父亲轻轻来到你的房间,看着熟睡的你,为你盖好被子,关好门窗。(段评:你写了爸爸妈妈的温暖,有画面感!要是能加一点小细节就更好啦,比如妈妈做的是你爱吃的煎蛋,爸爸盖被子时不小心碰到你的小脚丫,这样就更生动啦。修改版:暖来自爸爸妈妈。清晨的阳光刚爬上厨房窗台,妈妈就系着小花围裙在煎蛋,油花“滋滋”跳,香味飘满屋子;夜里月光洒在床脚,爸爸轻手轻脚走进来,把踢到一边的小被子往上拉,还帮我把露在外面的小脚丫塞进被窝,生怕我着凉。)
暖来自老师同学。是课堂上,老师激情地给我们传授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告诉你做人的道理,大家一起努力,一起进步,一起欢声笑语;是课间,当你遇到困难时,同学们的拥抱让你释放疲惫,大家会安慰你,鼓励你。(段评:你想到了老师和同学的温暖,很棒!不过内容有点散哦,比如老师的部分可以加一个具体的小例子,像老师给你讲题时的动作;同学的部分可以写清楚遇到的是什么困难,比如跑步摔了,这样就更具体啦。修改版:暖来自老师同学。课堂上,我低头摆弄橡皮时,老师轻轻拍了拍我的手背,笑着说“小眼睛看黑板哦”,既温柔又让我不好意思走神;课间跑步摔了膝盖,我坐在地上掉眼泪,同桌蹲下来帮我吹伤口,周围的同学围过来,有的递纸巾,有的说“别哭啦,我们扶你去医务室”。)
暖来自陌生人。放学下暴雨时,我没带伞又没人来接,正站在教学楼门口犯愁,一把深蓝色雨伞悄悄举到我头顶。陌生阿姨笑着说“顺路送你”,一路上总把伞往我这边偏,自己肩膀湿了大半,我提醒她伞歪了,她只摆摆手说“没事,你别感冒”。到小区门口,她叮嘱我快换干衣服,便转身走进雨幕,没留姓名,却让那份猝不及防的善意,在我心里暖了好久。(段评:这段写陌生阿姨送你回家,细节很感人!要是能加一点你的小反应就更好啦,比如你当时的心情,或者阿姨的伞柄是带小熊图案的,这样就更有童趣啦。修改版:暖来自陌生人。放学突然下暴雨,我没带伞,抱着书包缩在教学楼门口跺脚。一把带小熊图案的深蓝色雨伞悄悄遮在我头顶,陌生阿姨笑着说“顺路送你回家呀”。路上她总把伞往我这边歪,自己的肩膀湿了一大片,我扯扯她的袖子说“阿姨,伞歪啦”,她摆摆手说“没事,你别淋感冒”。到小区门口,我刚说“谢谢阿姨”,她就笑着跑回雨里,伞上的小熊一晃一晃的,像在跟我再见。)
温暖的味道,令人惬意,好似我躺在一座盛开着鲜花的山坡上,当一阵暖风吹过时,带来的淡淡清香,到处都洋溢着温暖的味道。(段评:结尾想升华温暖的感觉,想法很好!不过“盛开着鲜花的山坡”有点笼统哦,可以换成你熟悉的小场景,比如抱着妈妈织的小毛衣,或者喝着热牛奶的感觉,这样就更真实啦。修改版:温暖的味道,像妈妈织的小毛衣裹在身上,软乎乎的;像冬天喝的热可可,甜丝丝的;像阿姨伞上的小熊,暖到了心里。)
杨仁昊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暖》,老师首先被你对“暖”的细腻感知打动了——你没有只写一件事,而是从父母、师生到陌生人三个维度,层层铺开温暖的不同模样,最后用“鲜花山坡”的比喻收束,让整篇文章像被阳光包裹着,特别有温度!尤其是写陌生阿姨送伞的段落,“伞往我这边偏”“肩膀湿了大半”“摆摆手说没事”这些细节,把陌生人的善意写得真实又戳心,这是文章最亮的闪光点。
不过我们可以让这份“暖”更有层次哦!比如开头的排比句很优美,但如果能把“明灯、醇酒、清泉”和下文的三个事例对应起来(比如父母的暖像明灯,陌生人的暖像清泉),文章的结构会像串珍珠一样更紧密。另外,写父母和师生的部分,能不能也像写陌生人那样,加一个具体的小细节?比如母亲清晨做饭时,你闻到了什么香味?老师讲做人道理时,眼神是什么样的?把这些“特写镜头”加进去,不同来源的暖会更立体,让读者更能感同身受。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除了这些“给予的暖”,你有没有过“传递暖”的经历?那种“付出爱”的暖,和“被爱”的暖有什么不一样?
- 你心中“最暖”的瞬间,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还是藏在日常里的小细节?为什么那个瞬间让你记到现在?
- 如果让你把“暖”写成一首小诗,你会用哪些意象来表达它的味道和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