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随着时光渐渐流逝了。童年发生的一件趣事却让我至今难忘,那时我只有四五岁,还没有听说过小猴子捞月亮的故事(段评:开头段用回忆引出童年趣事,自然地交代了故事背景,很棒!不过如果能加一点童年的氛围描写,比如夏夜的微风、院子里的花香,会让开头更有画面感,一下子把读者带入那个夜晚哦。修改版:无忧无虑的童年像小风车一样转着转着就远了,可院子里捞月亮的傻事儿,我到现在想起来还忍不住笑。那时候我才四五岁,还没听过小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呢。)
有一天夜晚我来到院子里,看见那盛满水的脸盆里有一轮圆圆的月亮,看到这我欣喜若狂,心想呀? (改:心想:呀!) 月亮在天上,如今我也有了一个月亮了。我连忙跑到邻居小芳家告诉他。小芳说。 (改:小芳说:) ‘‘我才不信呢。' (改::“我才不信呢!”) “信不信由你。”随后小芳跟着我来到了我家,他蹲在脸盆一边看。一边自言自语的说,“怎么不像天上的,天上的大,这个太小了,”我自豪的说“对了,天上的月亮是这个月亮的妈妈,”小芳不吭声了,我俩还是目不转睛的盯着盆里的月亮,生怕他跑了似的,停了一会他又开口,他会不会跑了?他这一问我倒犯了愁,这可怎么办呢?有了小芳的大眼睛 (改:有了!小芳的大眼睛) ,咱们把它扣住但是有什么用呢?小芳看见我家猪圈上有一个空盆就抱了过来,地上一看正好合适,(段评:这段写了发现月亮、找小芳来看的过程,童真的对话特别可爱!不过有几个小问题:一是句子有点长,读起来喘气;二是“地上一看正好合适”这里没说清楚是谁看、怎么看;三是“他蹲在脸盆一边看。一边自言自语”的标点和衔接可以更顺。调整一下会更流畅哦!修改版:一天晚上,我溜到院子里玩,忽然看见盛水的脸盆里浮着一轮圆圆的月亮!我心怦怦跳,呀,天上有月亮,我盆里也有一个!我拔腿跑到邻居小芳家喊她:“小芳小芳,我家有月亮啦!”小芳撅着嘴:“我才不信呢!”“信不信来看看嘛!” 小芳跟着我蹲在脸盆边,歪着头瞅半天:“怎么比天上的小呀?”我胸脯一挺:“这是天上月亮的宝宝呀!” 小芳不说话了,我俩瞪着眼睛盯盆里的月亮,生怕它跑了。过会儿她又小声问:“它会不会偷偷溜走呀?” 我急得抓头,突然看见猪圈上的空盆,赶紧抱过来扣在脸盆上——大小正好!)
我跑回屋里神秘的对哥哥说,哥,我这个月亮哥听了,虽然感觉有点疑惑,但还但最终还是被我们引出了院子,我怕新的口袋大 (改:我怕掀开的缝大) ,让月亮逃走了,给逃走了,就掀开一条缝,让哥哥趴在。 (改:让哥哥趴在) 地上看。哥哥说里面什么也没有啊,黑只是黑乎乎的 (改:里面只是黑乎乎的) ,我一听赶紧把盖子盖在盆子上面拿下来见月亮还在里面隔了哥哥看了看 (改:哥哥看了看) ,只是笑了笑,没有说什么,我连忙解释到刚才这是月亮怕羞躲起来的,说完我又轻轻的将它带上去(段评:这段写找哥哥看月亮的情节,“月亮怕羞躲起来”的想法太有童趣啦!不过有几个小问题:一是“我跑回屋里神秘的对哥哥说”的“的”应该是“地”;二是“我怕新的口袋大,让月亮逃走了,给逃走了”有点啰嗦;三是“让哥哥趴在。地上看”的标点错啦。修改后会更通顺哦!修改版:我踮着脚跑回屋,拉着哥哥的袖子神秘兮兮地说:“哥,我有个月亮!”哥哥皱着眉跟我到院子。我怕掀盆太猛让月亮跑了,只掀开一条小缝,让哥哥趴在地上看。哥哥眯着眼:“里面黑乎乎的,啥也没有呀?” 我赶紧把盆盖好,掀开一看——月亮还在!我晃着盆说:“刚才它怕羞躲起来啦!” 说完又轻轻把盆盖上。)
第二天一大早我又去看月亮,只见盖在上面的棚子 (改:盆子) 被掀掉了,里面的水也被倒掉了,月亮并无中了 (改:月亮不见了) ,我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妈就对我说那不是月亮,是月亮的倒影,当时我根本不信,说让妈妈再给我做一个月亮不可。妈妈只好说好好,今天晚上我再给你做一个给你,行了吧,我这才不哭,呆呆的望着天上的月亮。(段评:这段写月亮“不见”的情节,“哇的一声哭了”特别真实!不过“只见盖在上面的棚子被掀掉了”里的“棚子”应该是“盆子”吧?还有“月亮并无中了”是“月亮不见了”的意思,改对就好啦。另外“呆呆的望着天上的月亮”的“的”要改成“地”哦。修改版: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跑到院子里看月亮。呀!盖在上面的盆子被掀翻了,盆里的水也没了,月亮不见了!我哇的一声哭起来。妈妈蹲下来擦我的眼泪:“傻孩子,那是月亮的影子呀。” 我噘着嘴不信,拉着妈妈的手:“你再给我做一个月亮嘛!” 妈妈笑着点头:“好好好,今晚再给你‘做’一个。” 我这才止住哭,呆呆地望着天上的月亮发呆。)
这件事过去了很久,现在想起来我仍然觉得很好玩。(段评:结尾段简单点题,很干净!不过如果能加一点现在的小感悟,比如“原来小时候的‘傻’,都是藏在心里的小星星呀”,会让结尾更暖哦。修改版:这件事过去好多年啦,现在想起来,我还会捂着嘴笑——原来小时候的“傻”,都是闪闪发亮的小快乐呀!)
王潇潼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捉月亮》,老师被你童年的天真和想象力深深打动了!你没有听过“猴子捞月”的故事,却自己创造了一个更有趣的“扣月亮”情节,这种不被经验束缚的好奇心,正是童年最珍贵的宝藏。你和小芳的对话充满了孩子式的逻辑——把盆里的月亮当成“妈妈”,用空盆扣住怕它“跑掉”,这些细节真实又可爱,让老师仿佛看到了两个小脑袋凑在脸盆边的认真模样。
我们可以给这个故事“加一点魔法”哦!比如你掀开盆让哥哥看时,心里是不是像揣了只小兔子?当时月光照在脸上是什么感觉?哥哥笑的时候,你有没有偷偷噘嘴?把这些“心里的小秘密”写出来,故事就会像放电影一样生动。还有结尾,妈妈说那是倒影时,你除了哭,有没有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如果能加一句“我望着天上的月亮,忽然觉得它好像在对我笑”,童年的遗憾就会变成温暖的回忆啦!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如果你现在回到那个夜晚,会对小时候的自己说什么?
- 除了月亮,童年的你还“捉”过哪些有趣的东西?
- 为什么长大后再看盆里的月亮,就不会再想“扣住”它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