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我,总觉得自己的想法最重要,从没想过要尊重别人的感受,直到那次和同桌的冲突,才让我真正学会了尊重。(段评:这段作为文章开头,能直接点明主题,让读者快速知道你要写什么,很棒!如果能把“曾经的我”的具体表现稍微加一点,比如“总爱抢着说话、不顾别人感受”,会让开头更有画面感哦。修改版:曾经的我,像个小刺猬似的,总爱抢着说话、打断别人,从来没考虑过别人的感受。直到和同桌闹了一场矛盾,我才真正明白:尊重别人,原来是这么重要的事。)
那是四年级的一次语文课,老师要我们小组讨论,我想到一个很棒的问题,打断了同桌的话,还说他的想法过于幼稚,这让我的同桌脸瞬间变得像一个红苹果一样。(段评:你用“红苹果”形容同桌的脸,这个比喻很生动!如果能加上同桌当时的动作,比如“低下头,手指紧紧攥着衣角”,就能更清楚地看出他的难过啦。另外,“很棒的问题”可以写具体一点,比如“关于课文里小动物的秘密”,会让故事更真实。修改版:那是四年级的一节语文课,老师让小组讨论课文。我突然想到一个关于“小动物为什么能听懂人话”的问题,激动地打断了同桌的话:“你这个想法太幼稚啦!听我的才对!”同桌的脸“唰”地红成了熟透的苹果,低下头紧紧攥着衣角,再也没说话。)
下课时,我在教室上 (改:教室里) 追逐打闹,不小心撞到我的同桌,我很不屑地说:“看路啊,你眼睛瞎啊。”我同桌很愤怒地说:“不应该是你撞我的吗!你才眼瞎呢!”就这样我和同桌打了起来,两个同学看见后,迅速拉开我们,然后把我们放回教室 (改:劝回教室) 。(段评:这段写出了冲突的起因,但是“在教室上追逐打闹”里的“上”写错啦,应该是“里”。还有“很不屑地说”可以加个动作,比如“翻着白眼”,能更突出你的态度。另外,“放回教室”可以改成“拉回座位”,更符合场景哦。修改版:下课时,我在教室里追逐打闹,没留神“咚”地撞到了同桌。我翻着白眼不屑地说:“看路啊,你没长眼睛吗?”同桌一下子站起来,脸涨得通红:“明明是你撞我!你才没长眼睛呢!”我们俩说着就扭打起来,旁边两个同学赶紧跑过来,使劲把我们拉开,送回了座位。)
上课的时候,我很不服气冲上来就打他 (改:冲上去就打他) ,他也开始反击,同学们拉住我们,可是他们拉不住又打在一起 (改:拉不住,又打在一起) ,老师来后把我们拉进办公室,我们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老师认为这件事是我不对,因为我不尊重别人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我也知道我是不对的。这件事过后我懂得了尊重别人。(段评:这段写出了冲突的升级和老师的教育,但是“冲上来就打他”可以加一点你的心理活动,比如“越想越气”,会更自然。另外,“放回教室”重复啦,改成“带回办公室”更准确。还有“我也知道我是不对的”可以写得更具体,比如“心里像压了块石头”,能体现你的后悔。修改版:上课铃响了,我越想越不服气,趁老师没来,冲过去推了同桌一把。他也急了,反过来抓我的胳膊。同学们拉都拉不住,直到老师走进教室,才把我们俩拽到办公室。我们低着头说了事情的经过,老师轻轻摸了摸我的头说:“孩子,不尊重别人的感受,只会让矛盾越来越大呀。”我盯着脚尖,心里像压了块石头,终于知道自己错得有多离谱。)
现在我明白了,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你。学会尊重,才能收获更多朋友。(段评:这段作为结尾,能总结主题,但是“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你”有点太笼统啦。如果能结合和同桌的变化来写,比如“现在我会等同桌说完话再开口,撞到人会立刻说对不起,同桌也愿意和我一起玩了”,会让结尾更温暖,也更有说服力哦。修改版:现在我终于懂了:尊重别人,就像给别人递一颗糖,别人也会回你甜甜的笑。我开始等同桌说完话再开口,撞到人会赶紧说“对不起”。慢慢的,同桌又愿意和我一起讨论问题、分享零食了。原来,尊重别人,就是给自己打开一扇交朋友的门呀。)
朱觉林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我懂得了-我懂得了尊重别人》,老师首先要为你从真实冲突中提炼出的深刻感悟点赞!很多同学写“学会尊重”,可能只停留在“不能欺负别人”的表面,而你却能通过两次与同桌的矛盾,领悟到“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你”的相处智慧,还意识到尊重是收获朋友的基础——这个从“冲突”到“反思”再到“成长”的闭环,让你的文章有了清晰的立意骨架,非常棒!
不过老师发现,你的文章就像一座刚搭好框架的小房子,只要再添些“细节砖块”和“情感涂料”,就能变得更坚固、更温暖。比如你写“打断同桌的话,还说他的想法过于幼稚,这让我的同桌脸瞬间变得像一个红苹果一样”——这里的比喻很生动,但如果能再“放慢镜头”,写一写同桌被打断时的动作(比如手突然攥紧笔,或者低下头盯着课本)、你说完话后周围同学的反应(比如有人悄悄看了同桌一眼),甚至你自己当时的心理(是得意?还是隐约有点不安?),这个“不尊重”的场景就会更具体,也能让后面的冲突更有“源头感”。还有你和同桌两次打架的过程,现在写得比较“快”,如果能加入一两句老师把你们拉进办公室时的眼神(是严肃?还是带着惋惜?)、你站在办公室里看着同桌发红的眼眶时的心情变化,“懂得尊重”的感悟就会更自然地从心里长出来,而不是简单地“说出来”。
最后老师想和你一起再往深处挖一挖:你现在知道要“尊重别人的感受”,那你觉得“尊重”具体可以怎么做呢?是别人说话时不打断?是不小心撞到人时先说“对不起”?还是即使不同意别人的想法,也会说“你的观点很有意思,我是这么想的……”?如果能在结尾把这些“具体的做法”和你的感悟结合起来,比如写“现在我遇到同桌时,会先问‘你刚才想到什么了?我想听你说’”,你的“懂得”就会从“道理”变成“行动”,文章的温度和力量也会更强!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除了和同桌的冲突,生活中还有哪些小事也藏着“尊重”的密码?比如对清洁工说谢谢,或者不随意翻动别人的东西?
- 当你第一次试着“尊重”别人时,对方的反应是什么?你自己的心情又有什么变化?
- 如果把“尊重”比作一种“魔法”,你觉得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魔法效果”?
期待看到你把这些思考写成更生动的文字,让“尊重”的种子在你的文章里开出更美的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