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躺在床上,望向天花板,突然一阵雷声惊醒了我的记忆。(段评:本段作为记叙文开头,运用环境描写引出回忆,设置悬念,能吸引读者兴趣。但语言稍显平淡,缺乏画面感,雷声与记忆的关联可更具体,如“突然一阵炸雷劈开雨幕,惊醒了我沉在心底的那个雨夜记忆”,增强场景的冲击力。修改版: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突然一阵炸雷劈开雨幕,惊醒了我沉在心底的那个雨夜记忆。)
那也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额头的灼烧感让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我晕头转向的躺在了床上,时间一点点流逝,我的额头也一点点热起来,我的眼皮也一点点沉了下来,我的手、嘴、脚,都不听我的话了,一点也动不了,这时候我不知道我是死了,还是活着。(段评:本段通过身体感受描写生病时的状态,情感真实,但重复使用“一点点”稍显啰嗦,可替换为更具体的感官描写(如“额头的灼烧感像火炭在燎,脑子嗡嗡作响一片空白”);“死了还是活着”的疑问可更细腻,如“意识像被浓雾裹住,分不清自己是醒着还是沉在混沌里”,增强场景的代入感。修改版:那也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额头的灼烧感像火炭在燎,脑子嗡嗡作响一片空白。我晕头转向地倒在床上,时间缓缓爬过,额头的热度越来越烫,眼皮重得像坠了铅,手、脚、嘴都不听使唤,连动一下手指的力气都没有。意识像被浓雾裹住,分不清自己是醒着还是沉在混沌里。)
时间好像已经过了数万年,雨也下了数万年,那沉封 (改:尘封) 已久的大门终于打开了,我的爸爸走了进来,看见我那苍白如纸的脸,立刻跑了过去,叫我“云帆、云帆,你还好吗,你别吓我呀”!突然他怔了一下说:“对,对我要医院 (改:我要去医院) ”,爸爸立刻背起我跑向了医院。(段评:本段通过父亲的动作和语言展现焦急,情感真挚,但“数万年”的夸张稍显突兀,可替换为更贴合场景的时间感(如“不知过了多久”);“对,对我要医院”存在语病,应改为“对,送医院!”;“跑向了医院”可补充细节(如“冲进雨幕”),增强画面的紧张感。修改版:不知过了多久,雨还在哗哗地下着,那扇紧闭的房门终于被推开——爸爸走了进来。他看见我苍白如纸的脸,立刻冲过来,摇晃着我喊:“云帆!云帆!你还好吗?别吓爸爸!”突然他猛地顿住,声音发颤:“对,送医院!”说完立刻背起我,冲进了雨幕。)
我们家离医院不远,而我却觉得很远,途中雨水打湿了爸爸的衣服,也打湿了我的衣服,水从我的眼角划过,我已不知这是泪水还是雨水。(段评:本段通过对比距离和环境描写烘托情感,但“我们家离医院不远,而我却觉得很远”稍显直白,可调整为“明明家离医院只有几百米,那天却像走了一辈子那么长”;“水从我的眼角划过”可补充细节(如“冰凉的雨水混着温热的液体”),让情感更细腻。修改版:明明家离医院只有几百米,那天却像走了一辈子那么长。雨水打湿了爸爸的后背,也渗进我的衣领,冰凉的雨水混着温热的液体从眼角滑落,我分不清那是泪水还是雨水。)
又过了数万年,只听爸爸焦急的喊到 (改:喊道) “医生,医生、快快快 (改:,快快快) 帮我看我儿子”,医生也三步并两步的跑了过来,把我放在了病床上拉走了。(段评:本段通过父亲的呼喊展现焦急,但“又过了数万年”的夸张可更自然(如“终于到了医院门口”);“医生也三步并两步的跑了过来”中“的”应改为“地”;“拉走了”可补充细节(如“推进急诊室”),增强场景的紧迫感。修改版:终于到了医院门口,爸爸抱着我直冲急诊室,焦急地大喊:“医生!医生!快看看我儿子!”医生立刻三步并两步地跑过来,接过我放在病床上,匆匆推进了急诊室。)
又过了一会儿,我的眼皮渐渐张开了,只见爸爸安静的趴在病床边,天已经亮了,就在这时爸爸醒了,看见我醒了,立刻站了起来,“你终于醒了,你已经在病床睡 (改:病床上睡) 了三天了,我还以为你醒不来了”就是在这时 (改:就在这时) 一缕阳光照在了爸爸脸上。(段评:本段通过父亲的动作和语言展现关爱,情感真挚,但“又过了一会儿”稍显平淡,可替换为“不知睡了多久”;“你已经在病床睡了三天了”中“病床”应改为“病床上”;“一缕阳光照在了爸爸脸上”可补充细节(如“暖金色的阳光”),让场景更温暖。修改版:不知睡了多久,我终于缓缓睁开眼,看见爸爸安静地趴在病床边。天已经亮了,就在这时爸爸醒了,看见我睁眼立刻直起身,声音沙哑地说:“你终于醒了!你已经在病床上睡了三天,爸爸差点以为……”话音未落,一缕暖金色的阳光从窗外照进来,落在他布满红血丝的眼睛上。)
“谢谢你爸爸”……(段评:本段作为结尾表达对父亲的感谢,情感真挚,但稍显简短,可补充细节(如“声音哽咽”“攥住他的手”),让情感更饱满。修改版:我望着他疲惫却亮着光的眼睛,声音哽咽着说:“谢谢你,爸爸……”一边说,一边轻轻攥住了他粗糙的手。)
苏云帆同学,你好!读完你的《那一次,我真感动》,老师能感受到你对父爱的真挚情感,文章以“风雨夜父亲背我就医”的小事为核心,用“时间像过了数万年”的反复强调,传递出病痛中的煎熬与父亲的焦急,情感真实且主题明确,这一点做得非常好。
为了让这份感动更能打动读者,我们可以在“细节描写”和“情感层次”上再琢磨一下。比如父亲发现你生病时的动作,如果能具体写出他“手指触到我额头时猛地一缩”“转身时踉跄了一下却立刻稳住”这类小细节,父亲的慌乱与急切会更鲜活;而你趴在父亲背上时,除了“不知是泪水还是雨水”,还可以加一点父亲的状态——比如他的呼吸是否急促?后背是否因为用力而紧绷?这些细节能让“感动”从模糊的情绪变成可触摸的画面。另外,结尾“谢谢你爸爸”的表达可以再深入些,比如结合醒来后看到父亲“眼角的红血丝”“凌乱的头发”,把“感谢”具体化为对父亲付出的理解,让情感更有层次。
最后,关于“感动”这件事,老师想邀请你思考:
- 如果从父亲的视角来写这个夜晚,他可能会有哪些我们没看到的心理活动?
- 这次经历后,你对“父亲的爱”有了哪些和以前不一样的认识?
期待看到你修改后的作品,相信你能让这份感动更戳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