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温和地撒在大树的叶子上,撒在流淌的河面上,撒在阴湿地 (改:阴湿的地方) 的那棵橘子树上,也撒在了我的心海,指引我到达理想的彼岸。(段评:本段以秋日阳光起笔,运用排比手法营造温馨氛围,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感受相连,为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开篇富有诗意。但存在两个不足:一是阳光的描写较为笼统,未体现秋日阳光的独特质感(如“碎金般”“带着桂香”等);二是“指引理想彼岸”的升华略显突兀,与橘子树的核心意象衔接不够紧密,可增加橘子树的暗示性描写,让主题引出更自然。修改版:秋日的阳光碎金般撒在梧桐叶的脉络上,撒在河面跳动的波光里,也撒在墙角那棵橘子树的枝叶间——细碎的光斑落在我的手背上,像外公温暖的掌心,悄悄牵起我向记忆深处走去。)
稚童时期,我在外公家住过一段时日,外婆和外公一起在小院的角落栽了一棵橘子树,它长得瘦瘦小小,个子还没有我高呢。我觉得它无趣,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渐渐忘了它。(段评:本段通过对比橘子树的“瘦小”与“我”的“觉得无趣”,自然引出童年回忆,为后文的蜕变埋下伏笔,叙事简洁明了。但细节描写不足:一是栽树的场景缺少具体动作(如“外婆扶着树苗,外公填土”);二是“瘦瘦小小”的状态可通过具体细节(如“枝桠细得像我画画的铅笔”)增强画面感,让童年记忆更鲜活。修改版:稚童时我在外公家住过一段日子,记得某个春雨后的清晨,外婆扶着棵细弱的橘子树苗,外公蹲在小院角落填土,嫩芽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那树苗比我高不了多少,枝桠细得像我画画的铅笔,我围着转了两圈,觉得它没蚂蚁搬家有趣,没过多久就把它忘了。)
后来我长大些,到了念书的年纪,母亲便把我接回城镇了。(段评:本段作为过渡段,简洁交代了“我”离开外公家的原因,推动叙事发展。但过渡略显生硬,可增加一个与橘子树相关的告别细节(如“临走时瞥了眼墙角,它还在风里晃着细枝”),既保持叙事连贯,又强化橘子树的意象,为后文的重逢做铺垫。修改版:后来我到了念书的年纪,母亲把我接回城镇。临走时我瞥了眼小院角落,那棵橘子树还在风里晃着细枝,叶子绿得发嫩,我没跟它说再见,就背着小书包上了车。)
随着年纪的增长,学业越发沉重了,学科慢慢增加,我身上仿佛有着无形的锁链束缚着我,陷入自我怀疑的深渊。脑海里闪过无数个鲜红刺眼的分数,它们像是在对我发出批判的言语,周围一片漆黑,没有一点儿光亮。(段评:本段通过“锁链束缚”“鲜红分数”等比喻,生动展现了学业压力下的自我怀疑,情感真挚且有共鸣。但心理描写可更细腻:一是“漆黑”的环境可增加具体感官(如“笔尖在草稿纸上划出道道白痕,像在黑夜里找不到出口”);二是“批判的言语”可转化为内心的具象化声音(如“‘你怎么这么笨’的低语在耳边打转”),让负面情绪更有冲击力。修改版:随着年纪增长,学业像无形的锁链缠上我的肩膀——数学公式在脑海里打架,英语单词像调皮的蝌蚪游来游去,鲜红的分数在试卷上刺得我眼睛疼。我趴在书桌上,笔尖在草稿纸上划出道道白痕,周围像被漆黑的布罩住,只有“你怎么这么差”的低语在耳边打转,连呼吸都觉得沉重。)
今年的秋天在人们熟睡的时候悄悄来了,稻穗不知何时染上了金黄,水果也换上了新装,香甜的味道萦绕在田野乡间,讴歌丰收的乐曲。(段评:本段通过稻穗、水果的描写,营造了秋日丰收的氛围,为后文橘子的出现做铺垫,季节感鲜明。但语言略显平实,可增加拟人化描写(如“稻穗弯着腰窃窃私语”“橘子把枝头压得直晃”)和感官细节(如“风里裹着稻穗的甜香”),让秋日的画面更生动立体。修改版:今年的秋天是踮着脚来的,稻穗不知何时染了金,弯着腰在田埂上窃窃私语;果园里的橘子把枝头压得直晃,风里裹着稻穗的甜香和水果的清冽,连空气都像浸在蜜罐里。)
也是在这一年,外公外婆寄来了袋橘子 (改:一袋橘子) 。我剥开橘子黄绿的外衣,橘子独特的清香便迫不及待地氤氲在空气中,橘子果肉一瓣一瓣的紧紧簇拥在一起,上面裹着一层薄薄的白丝。我将一瓣黄橙橙的橘子果肉塞入口中,轻轻一咬,汁水瞬间在口中炸开,酸酸甜甜的,手指上还留着橘子的香气。(段评:本段的橘子描写细腻,从“剥外衣”到“咬果肉”的过程层次分明,感官描写(视觉、嗅觉、味觉)丰富,让橘子的香甜跃然纸上。但“迫不及待地氤氲”的表达稍显刻意,可调整为更自然的动态描写(如“橘子的清香立刻漫开来”);同时“手指上留着香气”可增加具体动作(如“我凑到指尖闻了闻,连指甲缝里都是甜的”),让细节更真实。修改版:也是这一年,外公外婆寄来了一袋橘子。我剥开黄绿相间的外皮,橘子的清香立刻漫开来——果肉一瓣瓣紧紧挤在一起,裹着层薄如蝉翼的白丝。我塞一瓣进嘴里,轻轻一咬,酸甜的汁水在舌尖炸开,连牙齿都浸在蜜意里。我凑到指尖闻了闻,连指甲缝里都是橘子的甜香。)
几日后,外公打电话过来要和我聊天,唠叨着许多关切的话。聊到后面我想起那橘子的味道,我便询问外公橘子是什么品种的,外公笑着和我说:“是外公院里的那棵矮橘子树结的哩!”我感到十分惊讶,回问:“橘子树已经结果了吗?”“是啊……”(段评:本段通过电话对话自然引出橘子树的身份,“惊讶”的情绪转折合理,为后文的重逢埋下伏笔。但对话描写较为简略,可增加外公的语气细节(如“带着笑意的沙哑声”“顿了顿说”)和“我”的心理反应(如“手里的橘子突然变沉了”),让情感表达更饱满。修改版:几日后外公打来电话,带着笑意的沙哑声裹着乡音:“囡囡,橘子甜不甜?”我咬着嘴里的橘子点头,顺口问是什么品种。外公在电话那头笑出了声:“是院里那棵矮橘子树结的哩!”我手里的橘子突然变沉了,忙追问:“那棵细弱的小树,真的结果了?”“是啊……”外公的声音顿了顿,像在望着窗外的橘子树。)
到了周末,我拉着母亲带我回到外公外婆家,我迫不及待地往橘子树的方向跑去。我惊奇地发现以前那棵矮小的树苗已经蜕变成了一株绿叶繁茂,黄果欲坠的嘉树!棕色的树枝斜斜的伸向四方,绿裳着身,凉风轻轻拂过,枝叶轻轻地摇曳。其间挂着橙黄的果子,带着少许青涩的绿点缀,空气中涌动着橘子的清香……(段评:本段通过“绿叶繁茂”“黄果欲坠”的对比,生动展现了橘子树的蜕变,画面感较强。但描写可更具体:一是“棕色的树枝”可增加细节(如“枝桠粗得能握住”);二是“凉风拂过”的动态可通过“叶子沙沙响”“果子轻轻晃”等细节强化,让橘子树的“嘉树”形象更立体。修改版:周末我拉着妈妈回外公家,刚进院门就往角落跑。天啊——那棵曾经细弱的橘子树,如今枝桠粗得能握住,绿叶层层叠叠像撑开的绿伞,黄橙橙的果子挂在枝头,带着点青涩的绿,风一吹就轻轻晃,叶子沙沙响,连空气里都是橘子的清香。)
橘子树在墙角处获得的阳光少之可怜,下面又阴又潮。我想象着这棵橘子树在过去的年日拼命生长的样子。秋日,在冷雨中静默;冬日,它在刺骨的寒风中发颤……秋去冬来,年复一年,这是它成长的旅程,是从矮树蜕变到嘉树的旅程。(段评:本段通过想象橘子树的生长过程,自然引出“蜕变”的主题,环境描写(“阴冷潮湿”“冷雨寒风”)与成长的艰难形成对比,情感真挚。但想象的场景较为笼统,可增加具体细节(如“根须在湿土里拼命往下扎”“雪压在枝桠上却没折断”),让橘子树的“拼命生长”更有画面感,增强感染力。修改版:橘子树长在墙角,阳光少得可怜,脚下的泥土又阴又潮。我望着它粗壮的树干,突然想起它过去的日子:春日里在冷雨中扎根,根须往湿泥深处钻;冬日里在寒风里发抖,雪压在枝桠上却没折断。秋去冬来,它就这么悄悄长着,从细弱的树苗,长成了如今的嘉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而和橘子树面临一样境遇的我们,在面对风雨山路,我们不应该遇上一点“寒风”便轻言放弃,停下前行的步伐,我们应当坚信“顽强的毅力能够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收获自己的香甜果实。(段评:本段通过引用名言升华主题,将橘子树的成长与“我”的学业压力相连,立意积极。但升华略显口号化,可将“不应该放弃”转化为具体的个人感悟(如“像橘子树那样,把压力熬成甜果”),用橘子树的细节(如“枝桠上的疤痕”)替代抽象的“风雨山路”,让主题升华更自然,情感更真实。修改版:看着橘子树枝桠上的细小疤痕,我突然懂了:“宝剑锋从磨砺出”,它在阴冷的墙角扎根,把风雨熬成了枝头的甜果。我们不也一样吗?那些鲜红的分数、沉重的学业,不过是成长的冷雨寒风。只要像橘子树那样,把根扎深,把腰杆挺直,总有一天,能收获属于自己的香甜果实——连风都会带着我们的努力,飘向理想的方向。)
陈钦月同学,你好!读完你的《那段不凡的旅程》,老师能感受到你在记叙文写作上的用心——你巧妙地将橘子树的成长与自己的心境变化交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诠释了“不凡旅程”的意义,整体立意温暖且有深度。尤其是剥开橘子时的细节描写,“橘子果肉一瓣一瓣紧紧簇拥在一起,上面裹着一层薄薄的白丝”“汁水瞬间在口中炸开”,这些感官刻画让文字有了鲜活的画面感,能让读者跟着你一起闻到清香、尝到酸甜,这是非常棒的写作意识!
为了让文章更上一层楼,我们可以在“情感与成长的联结”上再琢磨琢磨。比如,当你看到橘子树从“瘦瘦小小”长成“绿叶繁茂、黄果欲坠的嘉树”时,内心的震撼与自我怀疑的释然之间,似乎还缺一点更细腻的过渡——你当时蹲在树前,手指有没有碰过粗糙的树皮?抬头望果子时,风里的清香有没有让你想起之前被学业压得喘不过气的夜晚?如果把“橘子树的坚持”和“自己的困境”做一次更具体的“对话”,比如写一句你对着树默默说的话,或是瞬间闪过的某个备考片段,成长的感悟会更有说服力,也更能打动读者。
最后,关于“成长中的‘不凡’”,老师想邀请你思考:
- 橘子树在阴湿角落生长时,外公外婆有没有为它做过什么小事?比如偶尔浇一次水、给它松过土?这些细节或许能让“不凡旅程”多一份人与人、人与树之间的温情联结。
- 你在克服学业困境时,有没有哪个瞬间像橘子树“熬过寒冬”一样,让你觉得“再坚持一下就好”?试着把那个瞬间写进文章,“不凡”的意义会更贴近你的真实成长。
期待看到你修改后的作品,相信你能让这段“旅程”更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