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

跳跳龙Al作文批改

首页原创文库
首页 范文文库生活里的别样课堂
记叙文
生活里的别样课堂
作者:陆施师

清晨,公鸡刚刚打鸣,爷爷就急忙地叫醒了熟睡的我,说:“走,带你到田野里去。”我不情愿地起了床。(段评:开头通过爷爷叫醒的场景自然引出事件,简洁明快,能快速切入主题。但描写较为平淡,缺乏细节画面感,如未体现清晨的环境氛围(如晨雾、鸟鸣),也未具体刻画爷爷的神态动作,难以让读者产生代入感;同时“不情愿”的心理描写仅一笔带过,未能展现少年的真实情绪状态。修改版:清晨的薄雾还裹着村头的老槐树,第一声鸡鸣刚划破天际,爷爷就轻手轻脚地推开我的房门,粗糙的手掌在我胳膊上轻轻拍了拍:“快起,带你去田里瞧瞧。”我揉着惺忪的睡眼,嘟囔着翻了个身——暑假的懒觉才刚开始,谁愿意跟着爷爷去闻泥土味呢?

在晨光的照射中,我和爷爷沿着被雨水打湿的水泥路,来到了我们家的稻田。这是我第一次下地干农事,以前对它的认知只是“锄禾日当午”。(段评:段落交代了下地的背景和“我”对农事的初步认知,起到了过渡作用。但环境描写不够生动,“被雨水打湿的水泥路”“稻田”等表述缺乏画面感;同时“第一次下地”的心理期待与“锄禾日当午”的认知衔接略显生硬,未能体现少年对农事的好奇与陌生交织的复杂心情。修改版:晨光像碎金洒在湿漉漉的水泥路上,我踩着小水洼跟着爷爷往村西走,不一会儿就望见了咱家那片绿油油的稻田。这是我头回正经下地干活,以前对种田的印象,不过是课本里“锄禾日当午”那行黑字,总觉得那是遥远的古诗,和我的暑假没半毛钱关系。

稻田在晨光中舒展,稻穗上挂着晶莹的露珠。爷爷递给我一把镰刀,我不情愿地接过,学着爷爷弯腰、握稻、下刀,但总是因用力过猛,不是将水稻连根拔起,就是将水稻掐断。才一会儿,我就闹着回家。爷爷拉住我,说:“你不认真学,怎么能学得好?干什么事情都是这个道理!”爷爷皱着眉头,盯着我。我只好静下心来,盯着爷爷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步骤,生怕漏下每一个小小的细节。我重新拿起镰刀,爷爷做一个动作,我做一个动作,心想:这应该没有问题了吧。(段评:通过具体动作描写展现了学割稻的过程,情节真实可感,爷爷的教导也贴合人物身份。但细节描写可进一步深化,如镰刀的重量、稻穗的触感、用力过猛时的身体反应等;同时“不情愿”到“静下心”的心理转变略显仓促,缺乏具体的触发点(如爷爷的某个动作、某句话带来的触动)。修改版:稻田在晨光里舒展开腰肢,稻穗上的露珠滚来滚去,像谁撒了一地碎玻璃。爷爷递来一把镰刀,木柄磨得发亮,我皱着眉接过——沉得很!学着爷爷弯腰、抓稻秆、下刀,可手劲没个准头,要么把稻苗连根拔起带起一串泥,要么“咔嚓”一声掐断半根秆。没割几丛我就直起腰喊:“不干了不干了!”爷爷拉住我,眉头皱成个“川”字:“做事哪能像撒欢儿?得沉下心看清楚,每一步都有门道!”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在我眼前晃了晃,我忽然看见他指缝里嵌着的泥垢,只好咬咬牙,盯着他的动作——手指怎么扣住稻秆,镰刀怎么贴着地面斜切,连腰弯的角度都看得仔仔细细。

我笨拙地锄着水稻 (改:割着水稻) ,尖锐的稻叶将手划的通红 (改:划得通红) 。才割了十来米,我便腰酸背痛,向爷爷抱怨到 (改:抱怨道) :“怎么这么累,还要割多久啊!”爷爷手中的活并没有停,说道:“这才一半都不到,你就别抱怨了,快点干吧!”我呆呆地站在地上,双眼无神,却又不敢怠慢。(段评:通过身体的酸痛和抱怨展现了劳动的艰辛,情感真实。但描写稍显笼统,如“稻叶划得通红”可具体描写稻叶的锋利感、疼痛的程度;“腰酸背痛”可补充腰部的酸胀感、直不起身的细节;同时爷爷的回应可更贴合人物性格,用更口语化、更有生活气息的语言,而非简单的催促。修改版:我咬着牙继续割,尖尖的稻叶像小刀子似的往手背上划,没一会儿就红了一片,痒丝丝地疼。才割了十来米,腰就像灌了铅,直起来时“咯吱”响,我拖着镰刀蹲在田埂上:“爷爷,这要割到啥时候啊?我腰都快断了!”爷爷手里的镰刀没停,稻秆“唰唰”倒下的声音里,他头也不抬地说:“才割了个角儿就喊累?当年我像你这么大,割完这片田还得去挑水呢。”我望着他弓着的背,只好又拿起镰刀——总不能让爷爷看扁了。

夕阳西下,我终于割完了爷爷让我割的地方,双手早已被稻叶磨出水泡,皮肤也黑了一个度,汗水大粒大粒地往下落。看着光秃秃的稻田,闻着稻香,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我也明白了爷爷让我完成这项农事的深意:农事不是诗意的田园牧歌,而是人与土地最直接地对话,只有弯下腰,才能理解大地的厚重,只有流过汗,才能切实懂得生活的分量。(段评:结尾通过劳动成果引出感悟,主题升华自然,“人与土地对话”的比喻也很有新意。但“成就感油然而生”的描写可更具体,如望着稻田的视觉感受、闻着稻香的嗅觉体验、触摸水泡时的心理变化;同时“大地的厚重”“生活的分量”的感悟可与具体细节结合,避免略显抽象的表达。修改版: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色时,我终于割完了爷爷划给我的那片地。望着眼前光秃秃的稻茬,闻着空气里混着泥土味的稻香,忽然觉得手上的水泡也没那么疼了——那些亮晶晶的水泡,像我和土地打交道的勋章。爷爷坐在田埂上点了袋烟,烟雾飘在夕阳里:“咋样?种田不是写诗,是实打实弯腰流汗。”我摸着发烫的脸颊,忽然懂了:原来大地的厚重,得弯下腰才能摸得着;生活的分量,得流过汗才能掂得出。

同时,我也对“粒粒皆辛苦”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要尊重劳动,勤于劳动,体味劳动,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段评:点明对“粒粒皆辛苦”的理解,呼应开头,主题明确。但表达略显口号化,“尊重劳动、勤于劳动”等词语较为笼统,未能结合自身具体体验;同时可将感悟与生活细节结合,让升华更自然,如联想到平时吃饭掉饭粒的场景,使感悟更有个人色彩。修改版:那天晚上吃饭时,我盯着碗里的白米饭,忽然想起稻叶划在手背上的疼,想起腰杆酸胀的滋味。原来“粒粒皆辛苦”不是课本里的口号,是每一粒米都浸着汗珠子。往后吃饭,我再也不会随便把饭粒扒拉到桌上——因为我知道,那是土地的馈赠,也是弯腰流汗的分量。

综合评价:

陆施师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生活里的别样课堂》,老师能感受到你从一次田间劳作中收获的真切感悟,文章以“割稻”这件小事为载体,自然地引出“劳动的分量”与“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做到了“以小见大”,这是记叙文写作中非常可贵的“情”与“真”。整体来看,文章结构完整,从清晨被叫醒到夕阳下的成就感,情节推进清晰,结尾的感悟也贴合事件本身,能让读者感受到你真实的成长。

文章已经很出色了,如果咱们想让它更有感染力,可以在“细节的传神度”上再琢磨琢磨。比如你写到“学着爷爷弯腰、握稻、下刀,但总是因用力过猛,不是将水稻连根拔起,就是将水稻掐断”,这里已经有了动作描写,但如果能加入更细腻的感官细节,会让画面更鲜活——比如镰刀接触稻秆时的触感?稻叶划过手臂时的刺痛感?你当时心里是不是既着急又有点挫败?这些细节能让读者更真切地体会到你学割稻的笨拙与辛苦。另外,爷爷的形象如果能再丰富一些会更好,比如他皱着眉头时,眼神里除了严肃,有没有一丝期待?他说“干什么事情都是这个道理”时,语气是严厉还是带着点温和的引导?这些神态和语气的细节,能让爷爷的形象更立体,也让“别样课堂”的意义更深刻。

最后,关于“生活里的别样课堂”,老师想邀请你思考:

  1. 除了割稻,你生活中还有哪些“小事”也曾像课堂一样,让你突然明白了某个道理?那个瞬间的感受和这次割稻有什么不同?
  2. 如果让你把这次割稻的感悟讲给同龄的朋友听,你会选择哪个细节作为“切入点”,让他们也能立刻理解你说的“大地的厚重”?

期待看到你修改后的作品,相信你会写得更动人!

我要投稿
发布我的作品
写作咨询
专业导师解答
文集制作
制作我的文集

手机微信扫一扫,轻松体验更多功能!

关于跳跳龙
联系地址:苏州工业园区科营路2号中新生态大厦8层801室
联系电话:18907911516
联系邮箱:252480143@qq.com
商务合作:252480143@qq.com
跳跳龙公众号
联系客服
Copyright © 2024 Suzhou Tiaotiao Long Technology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州跳跳龙科技有限公司苏ICP备16010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