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长的道路上,我渐渐懂得了许多道理,其中最让我铭记在心的是感恩父母。父母的爱如阳光般温暖,如细雨般滋润,他们为我付出了无数的心血,而我却在不经意间才真正懂得了这份爱的珍贵。(段评:开头直接点明了感恩父母的主题,还用了阳光、细雨的比喻,很贴切呢!不过如果能加个小细节引出主题,比如妈妈递牛奶的动作,会更有画面感,也能让主题出现得更自然哦。修改版:成长的路上,妈妈递来热牛奶的掌心温度、爸爸帮我系鞋带的弯腰身影,让我渐渐懂得了许多道理,其中最记在心里的就是感恩父母。他们的爱像冬天的暖炉,像夏天的凉风,为我付出了好多好多,我也是慢慢才真正明白这份爱的珍贵。)
记得有一次,我去南宁比赛的时候,拿了三等奖,我很伤心!妈妈安慰我说:“不要伤心啦!下次争取拿个一等奖,再努力努力,明年再去比赛。”妈妈的话让我豁然开朗,她告诉我,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勇敢面对困难,才能不断进步。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妈妈的爱与支持,她的鼓励让我重新振作起来。(段评:这段写妈妈安慰比赛失利的你,故事很真实!不过可以加一点你当时的动作,比如撅着嘴、踢石子,还有妈妈安慰你的小细节,比如摸你的头、递纸巾,这样画面感会更强,妈妈的爱也更具体啦。修改版:记得去年去南宁参加画画比赛,我只拿了三等奖,下台后就蹲在走廊里撅着嘴,连书包都不想打开。妈妈轻轻走过来,蹲下来摸了摸我的头,从包里掏出我最爱吃的草莓软糖:"咱们这次是第一次画这么大的画,能拿三等奖已经很棒啦!你看这张画里的小太阳,颜色多亮呀,下次咱们再练练细节,肯定能拿一等奖!"她的声音软软的,像春风吹过我的心,我突然觉得心里不堵了——原来失败不是终点,是让我变得更好的台阶呀!)
记得还有一次,我生病发烧的时候,全家人一直在照顾我,奶奶和爷爷去给我买药,姑姑在家照顾我,妈妈早上去上班,下班了就回家照顾我。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全家人对我的照顾,全家人都在围着我团团转,我明白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义。父母的恩情如同春天的阳光,永远照耀着我。我要用我的行动去回报他们爱 (改:他们的爱) ,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让这份爱在我们之间永远传递下去。(段评:生病被全家照顾的故事很温暖!不过可以加一点生病时的感受,比如额头烫得像小太阳,还有家人照顾你的具体动作,比如爷爷买药时的喘气声、妈妈用湿毛巾擦你额头,这样"团团转"的感觉会更真实。另外,"谁言寸草心"的引用可以再自然一点,比如从妈妈的一个动作里突然想到这句诗,就不会太生硬啦。修改版:上个月我发烧到39度,躺在床上觉得额头烫得像烤红薯,浑身软得像面条。奶奶踮着脚去厨房熬姜茶,爷爷裹着外套跑出去买药,回来时连耳朵尖都冻红了;姑姑坐在床边给我读故事,声音轻得像羽毛;妈妈早上匆匆去上班,中午就捧着保温桶冲回来,一进门就用手背贴我的额头,眼睛里全是担心。那天晚上,我迷迷糊糊睁开眼,看见妈妈坐在床边,用湿毛巾一下一下擦我的手心,灯光照在她的黑眼圈上,我突然想起课本里的那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原来家人的爱,就是这样围着我转的小太阳呀。)
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父母的爱是多么无私的、伟大的 (改:无私、伟大) 。我开始懂得了,感恩父母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我可以为妈妈倒一杯水,为爸爸洗脚,给爷爷奶奶捶捶背,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虽然这些事情很小,但能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关心和爱。(段评:结尾说要感恩的想法很好!不过可以把回报的行动写得更具体,比如帮妈妈叠衣服、给爸爸端洗脚水,这样"不是空话"就更有说服力啦。另外,不用特意说"传递爱",用一个小画面,比如你给妈妈递水时她笑的样子,就能让结尾更温暖哦。修改版:这些小事像一颗颗小珍珠,串起了家人对我的爱。我终于明白,感恩不是挂在嘴边的话,是能做的小事情:早上妈妈做饭时,我帮她摆好筷子;晚上爸爸下班,我端一盆温温的洗脚水;奶奶择菜时,我蹲在旁边帮她剥豆子。昨天我帮妈妈叠衣服,她突然抱了抱我,说:"我的小宝贝长大了。"那一刻我觉得,原来回报爱这么简单——只要把他们给我的温暖,再一点点递回去就好啦。)
刘嘉欣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我懂得了-感恩父母》,老师首先要为你这份细腻的感悟和真挚的情感点赞!你没有停留在“要感恩父母”的口号上,而是通过南宁比赛受挫时妈妈的安慰、生病发烧时全家人的守护这两个具体的生活片段,让“感恩”这个抽象的道理变得有血有肉,特别是你引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点明主旨,这说明你已经学会了用文字传递内心的思考,这是非常棒的!
接下来,老师想和你分享几个能让文章更上一层楼的“进阶秘籍”,相信你掌握后,文字会更有感染力——
第一个秘籍,是给你的故事“拍一个特写镜头”。你写了妈妈安慰你的场景,但如果我们把镜头推近一点,你会发现更多能打动人心的细节:当时妈妈是坐在你身边轻轻拍着你的背,还是递过来一杯温热的牛奶?她的声音是温柔的,还是带着一点点心疼的沙哑?你低头看到妈妈鬓角新长出来的白发了吗?把这些“慢镜头”般的细节加进去,妈妈的爱就不是一句“安慰”,而是能让读者“看得到、摸得着”的温暖了。
第二个秘籍,是给文章的“骨架”搭一座小桥。你从“比赛受挫”转到“生病发烧”时,段落之间有点跳跃。我们可以加一句过渡句,比如“妈妈的安慰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失落的夜晚,而真正让我读懂‘寸草心’的,是那个发烧的清晨”,这样两件事就像被一条线串起来,读起来更流畅自然。
最后,老师还想和你一起再往深处想一想:
- 除了“倒杯水、洗次脚”,你觉得还有哪些“藏在细节里”的感恩方式,能让父母悄悄感受到你的心意?
- 下次当你为父母做一件事时,能不能试着观察他们的表情和动作?比如妈妈接过你递的水时,嘴角是不是偷偷上扬了?把这些“双向的爱”写出来,你的文章会更有温度哦!
相信带着这些思考再动笔,你的文字会像被阳光晒过的棉花糖,更甜、更软,也更能触动人的心弦!继续加油,老师期待看到你更精彩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