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离开家乡二十年了,今天我就要和我的同学一起坐上小型飞机,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段评:开头引用诗句很巧妙,一下子就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出来了,还自然地引出了回故乡的情节,很棒!如果能加一点出发前的小细节,比如手里攥着旧照片,或者飞机起飞时的心情,会更有画面感哦。修改版:"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离开家乡二十年了,今天我攥着儿时的老照片,和同学一起坐上小型飞机,终于要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啦!飞机起飞时,我的心跟着窗外的云朵一起飘向了远方的家。)
刚下飞机我就愣住了,家乡的变化真大啊!从前那个脏乱的城市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干净整洁,美丽的新城市。环绕着城市的那条满是垃圾的污水河变得清澈见底,每隔一公里都有一个机器人,定时对河水质量进行监控如果 (改:监控,如果) 质量过低,它就会把它 (改:它就会把身上) 身上带的一个小机器人丢下去,原来那个机器人是一个水下监测机。它会找到河水质量变低的源头,并发给水质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让他 (改:并发给水质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让他们) 重点清理那一块。臭气熏天的下水道也消失不见。城市底层,设置了专门的污水循环系统,污水可以再利用。浇灌 (改:可以再利用,浇灌) 马路旁边干枯的树木,树木喝足了水,变的 (改:变得) 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我开心地在街上走着“嗖嗖嗖”。 (改:走着,“嗖嗖嗖”) 几道黑影从头顶掠过,哇!好多飞艇。原来二十年后的交通工具,早已不是公交车、汽车而是无人驾驶的飞艇,飞艇在空中轨道 (改:飞艇在空轨上行驶) ,速度非常快,再也不见堵车的现象。“好想坐着飞艇去学校看看。”这个念头一出,就有一辆共享飞艇出现在我面前。我走上飞艇。不到五分钟我就到了我的学校。以前那个桌椅拥挤,脏乱的教室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AI全屏的大书桌 (改:一套AI全屏的大书桌) ,上面可以做好多事。比如上课,老师也不再用多媒体了,而是用全息投影技术给我们上课。这节是语文课。老师把投影时间设成战国时期 (改:老师把投影场景设为战国时期) 。只见一个高大威武的老将军身上背着荆条。在一个文质彬彬的人前跪下说:“对不起,我错了,国家比私情更重要。”这不是《将相和》嘛!原来现在上课都是这么上的啊!(段评:这段描写了家乡的大变化,内容特别丰富,从河水变清到飞艇交通,想象力超棒!不过有些地方可以更有顺序,比如先写地面的变化,再写天上的飞艇,会更有条理。还有,机器人监测河水的部分可以加一点小细节,比如机器人闪烁的蓝眼睛,会更生动哦。修改版:刚下飞机我就愣住了,家乡的变化真大啊!从前脏乱的城市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新家园。环绕城市的污水河变得清澈见底,河面上每隔一公里就浮着一个圆滚滚的机器人,蓝眼睛一闪一闪地监测水质——要是水质不好,它就会放出小潜水艇,找到污染源头发给管理中心。臭气熏天的下水道也藏进了地下,污水循环系统把脏水变成了浇花的清水,路边的树木喝足了水,长得郁郁葱葱。我正开心地走着,头顶传来"嗖嗖"声,几道黑影掠过——哇!是无人驾驶的飞艇!它们在透明轨道上飞驰,再也没有堵车啦。我刚念叨"想去学校看看",一辆共享飞艇就停在面前,坐上去不到五分钟就到了校门口。)
故乡,你给我带了太多改变和惊讶!我要为故乡的建设和改变出一份力。(段评:结尾表达了对故乡的喜爱和想出力的心情,很真挚!如果能把这份心情和前面的某个小细节联系起来,比如摸着学校的老槐树,说想和它一起守护故乡,会更自然哦。修改版:故乡的变化像一串惊喜的泡泡,飘进了我心里!看着眼前郁郁葱葱的树木、飞驰的飞艇,我真想蹲下来摸摸脚下的土地——以后我要常回来,和故乡的每一寸美好一起长大!)
李馨怡同学,你好!读完你的《20年后的家乡》,老师首先要为你细腻的观察和充满温度的想象点赞!你没有只写家乡表面的“变”,而是通过污水河的机器人监测、下水道的污水循环系统,把“科技如何让环境变好”的逻辑讲得很清楚——这说明你不仅在“想象未来”,更在“思考未来”,这种带着“解决问题”意识的想象,让你的文章比单纯罗列变化更有深度!尤其是结尾那句“我要为故乡的建设和改变出一份力”,一下子把“旁观者”的视角拉回到“参与者”,让对家乡的爱从“惊讶”变成了“行动”,这个立意特别棒!
不过老师也发现,你的“未来家乡”里藏着很多可以放大的“细节镜头”,我们可以试着把它“拍得更生动”。比如你写“全息投影上课”时,只写了“高大威武的老将军”,但如果能加入自己的感受就更好了:当老将军跪下背荆条时,你是不是忍不住想伸手扶他?全息投影的光影是不是映在了同学们的脸上?教室里有没有响起轻轻的惊叹声?把这些“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细节加进去,这个“未来课堂”就会像电影特写一样,让读者仿佛也坐在教室里!还有你写“共享飞艇”时,它是怎么“出现”的?是你喊了一声,还是用手机扫了什么?飞艇里的座位是软的还是硬的?飞行时你从窗外看到了什么——是小时候爬过的山,还是新修的公园?把这些“小问号”变成具体的描写,你的“未来之旅”会更真实可感!
另外,文章的段落衔接可以更自然一些。比如从“污水河”转到“交通工具”时,你可以加一句过渡:“正看着河水发呆,头顶突然传来‘嗖嗖’的声音——原来不仅环境变了,连出门的方式都不一样了!”这样一来,从“地上”到“天上”的切换就像走了一座小桥,读起来更流畅啦!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20年后的家乡,除了“科技变先进”,人的生活习惯会有什么变化?比如爷爷奶奶还会在树下下棋吗?他们用什么工具下棋?
- 你写了“污水循环系统浇树”,那未来的食物会有变化吗?比如妈妈会不会用“科技锅”做出你小时候爱吃的糖醋排骨?味道和以前一样吗?
- 如果你在未来家乡遇到了小时候的玩伴,你会带他去哪里“怀旧”?那个地方20年后变成了什么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