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一个人在山上玩耍。“嗨,小毛孩,你在干吗?”是谁在叫我呢?我回头一看,那个人竟然和电视里的孙悟空一模一样。“你是孙悟空吗?”我忐忑地问。“当然了!”“那你能帮我一个忙吗?山有条大河 (改:山上有条大河) 挡了小朋友们上学的路,他们每天都要绕很远的山路才能去学校,你能变出一座桥方便他们上学吗?”我小心翼翼地问道。“当然可以了!来!给俺老孙带路!”大圣毫不犹豫地说,然后拽着我一起踏上了筋斗云。(段评:本段通过和孙悟空相遇的情节,引出故事主线,情节有趣,充满童真,但可以增加一些环境描写和心理活动,让故事更生动。比如可以描写山上的景色,以及你见到孙悟空时的具体感受,让画面感更强。修改版:那天,我在开满野花的山上追蝴蝶,忽然听见背后有人喊:“嗨,小毛孩,你在干吗?”我心里咯噔一下,回头一看——呀!那人戴着凤翅紫金冠,穿着锁子黄金甲,手里还拿着根金光闪闪的金箍棒,和电视里的孙悟空一模一样!我的心怦怦直跳,小声问:“你……你是孙悟空吗?”“那还有假!”大圣把金箍棒往肩上一扛,神气地说。我鼓起勇气问:“那你能帮个忙吗?山下的大河挡住了小朋友上学的路,他们每天要绕好远的山路,你能变座桥吗?”大圣拍拍胸脯:“小事一桩!走,带俺老孙看看去!”说着就拽着我跳上了筋斗云。)
踏着筋斗云,我们很快就到了大河边,只见孙悟空先是用火眼金睛察看一番,然后拔下一根猴毛往空中一吹,最后说一声“变”,一座桥就出现在我眼前了。孩子们兴奋地踏上了大桥,我开心地鼓起掌来。我又提议去学校看看大山里的孩子们,孙悟空满口答应。我们买了礼物,大包小包地带在身上。学校里的学生看见孙悟空,都特别兴奋,他们围着孙悟空问东问西,还拉着我们一起做游戏。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我和孙悟空不得不告别了。(段评:本段描写了变桥和去学校的经过,情节完整,但可以增加变桥的细节和孩子们的反应,让故事更具体。比如可以描写桥的样子,孩子们过桥时的动作和表情,还有送礼物的具体内容,让故事更感人。修改版:踏着筋斗云,我们一眨眼就到了大河边。只见大圣睁开火眼金睛扫了扫河面,“咻”地拔下一根猴毛,对着空中轻轻一吹,大喊一声:“变!”一座带着木纹的石桥“唰”地出现在河面上,桥栏上还刻着小小的桃子图案呢!背着书包的孩子们欢呼着跑过来,有的踮脚摸桥栏,有的在桥上蹦蹦跳跳,笑着喊:“不用绕山路啦!”我也跟着拍手笑。后来我们买了铅笔和童话书,大包小包地去了学校。孩子们看见孙悟空,都围过来拉他的袖子,问:“大圣,你的金箍棒能变小吗?”“你真的会七十二变吗?”我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大圣当老鹰时,总能一下子“飞”到鸡妈妈身后,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回到家中,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如果我也有七十二变该多好啊!(段评:本段是故事的结尾,表达了你的愿望,但可以把愿望和帮助别人的心情结合起来,让结尾更有温度。比如可以描写你回家后看到的情景,或者想到孩子们过桥的样子,让愿望更真实。修改版:回家的路上,我还想着孩子们过桥时的笑脸。晚上躺在床上,我摸着书包里大圣送的小桃子挂件,心里暖暖的。要是我也能像大圣一样,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那该多好呀!)
翟可杰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我和孙悟空过一天》,老师要为你的善良和独特想法点赞!很多人写和孙悟空过一天,可能只是聚焦于各种神奇的冒险,而你却想到帮助山里的小朋友解决上学路上的难题,这个立意十分温暖且有深度。
不过,文章在一些方面还有提升空间。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比如写孙悟空变桥这部分“只见孙悟空先是用火眼金睛察看一番,然后拔下一根猴毛往空中一吹,最后说一声‘变’,一座桥就出现在我眼前了”,这里是文章很关键的部分。我们可以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的天气怎样?阳光洒在大河上是什么样子?孙悟空拔猴毛时,动作有什么特别?吹猴毛时,有没有发出声音?周围的风声是怎样的?用“五感法”把这个“特写镜头”拍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另外,段落之间有点跳跃。从变桥到去学校这部分,中间好像缺了一座小桥。我们能不能加一句像“看着孩子们踏上新桥开心的模样,我心里满是喜悦,接着便提议和孙悟空去学校看看山里的孩子们”这样的话?用一个巧妙的过渡句,就能让段落之间的衔接更自然流畅。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如果孙悟空用七十二变帮助更多地方的小朋友,还能解决哪些实际困难呢? 2. 在和孙悟空相处的这一天里,除了帮助小朋友,还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优秀品质并运用到生活中呢? 3. 要是再次遇到孙悟空,怎样能让这一天过得更有意义,还能创造出更精彩的故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