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转眼二十年过去了,我已经成为了一名著名的科学家,在月球上工作了很多年。2045年的国庆节,我驾驶着宇宙飞船回到了自己阔别已久的家乡——苏州,去探望一位老朋友。(段评:本段作为记叙文的开头,通过“二十年后的科学家”身份和“探望老朋友”的线索,快速引出了“未来家乡变化”的主题,情节设置很有想象力!不过开头的时间和场景可以更有画面感,比如加入飞船降落时的小细节,能让读者更快进入故事哦。修改版:嘀——宇宙飞船的提示音响起,舷窗外闪过苏州园林飞檐的剪影。2045年国庆节,我这个在月球工作多年的科学家,终于要回到阔别二十年的家乡了。这次回来,我要去见一位特别的老朋友,心里像揣了颗跳跳糖,既激动又期待。)
下了飞船,苏州初秋的风扑面而来,温度适宜。原来家乡早用太阳能、风能这些环保能源调控气温,再也没有忽冷忽热的不适。满街绿意盎然,新能源汽车安静行驶,再也没有尾气。智能机器人正分拣垃圾,把家乡打理得整洁又清爽,这样的变化让我满心欢喜。(段评:本段通过“风”“绿意”“机器人”等细节,写出了家乡的环保变化,观察很细致!不过可以加入“我”的感官体验,比如风里的桂花香、踩在落叶上的声音,让“变化”更真实可感。修改版:下了飞船,苏州初秋的风裹着淡淡的桂花香扑过来,凉丝丝的正好。原来家乡用太阳能和风能调控气温,再也没有忽冷忽热的烦恼啦!路边的香樟树叶子绿得发亮,新能源汽车悄无声息地滑过,连尾气的味道都找不到。穿橙色马甲的智能机器人正蹲在路边分拣垃圾,圆滚滚的身子转来转去,把街道扫得干干净净,我忍不住深吸一口气——空气里都是青草的甜味!)
随后我来到朋友的环保清洁公司参观,智能化场景让人眼前一亮。大热天里,保洁阿姨不用在露天扫地受累、担心中暑,高空清洗、重型垃圾搬运等高危重活也全由机器人包揽,昔日危险的“蜘蛛人”作业,机器人都能高效完成,安全又省心。看着这些忙碌的机器人,我忍不住问朋友:“这些工作都由机器人做了,会不会让很多人失业?”朋友笑着摇头:“不会的机器人 (改:不会的,机器人) 更像‘智慧助手’,是帮人减负而非取代人。像需要沟通协调、情感关怀的工作,终究离不开人类。”(段评:本段通过“机器人代替保洁阿姨”的场景,写出了科技的便利,还加入了和朋友的对话,让情节更生动!不过“机器人工作”的细节可以更具体,比如机器人的样子、动作,能让画面更鲜活。修改版:跟着朋友走进他的环保清洁公司,我眼睛都看直了!大热天里,保洁阿姨坐在有空调的监控室里喝茶,外面的高空机器人正“吸”在玻璃幕墙上——它们长着灵活的机械臂,一边喷清洁剂一边擦,擦过的玻璃亮得能照见云彩!朋友笑着说:“以前危险的‘蜘蛛人’作业,现在机器人十分钟就能做完,又快又安全!”我忍不住问:“那会不会有人失业呀?”朋友摇摇头:“机器人是‘帮手’不是‘对手’,像陪老人聊天、帮小朋友找妈妈这些要‘走心’的活,还是得靠我们呀!”)
来到朋友家,屋里的智能设备立刻启动,空调自动适配室温,朋友喊一声“开饭”,炒菜机器人便启动程序。没一会儿,喷香的糖醋排骨、美味蔬菜就端上桌,都是他提前设定好的口味。我们边吃分享 (改:边吃边分享) 各自工作和生活,非常开心。(段评:本段的智能厨房场景很有趣,“喊一声开饭”的细节很有未来感!不过“吃饭聊天”的部分可以加一点小互动,比如朋友夹菜的动作、说的具体话题,让“开心”的情绪更真实。修改版:来到朋友家,门一打开,空调就自动调到了舒服的温度。朋友对着天花板喊:“开饭!”厨房里的机器人“叮”地响了一声,没过五分钟,喷香的糖醋排骨、脆生生的清炒荷兰豆就端上桌了——都是我小时候爱吃的味道!朋友夹了一块排骨给我:“你在月球吃不到这个吧?”我咬了一口,酸甜的汁水流进嘴里,一边点头一边和他聊起月球上的趣事,笑得肚子都疼了。)
二十年后的家乡变得如此美丽、繁华、智能。我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骄傲和自豪。(段评:本段作为结尾,直接表达了对家乡的骄傲,情感很真挚!不过可以把“骄傲”和具体的细节联系起来,比如想起机器人擦玻璃的样子、风里的桂花香,让升华更自然,不是空洞的口号哦。修改版:看着窗外亮闪闪的街道,闻着屋里排骨的香味,我忽然明白:二十年后的家乡,不仅有智能的机器人,更有藏在细节里的温暖——就像朋友说的,科技是为了让我们更幸福。这样的家乡,让我从心里觉得骄傲。)
①它们吸附在玻璃上,灵活移动的机械臂,一边喷洒清洁剂,一边精准擦拭,工作人员只需在地面控制台实时监控,就能调整路线和力度。(段评:本段描写了机器人擦玻璃的细节,很生动!不过它更适合放在第3段“高空清洗”的部分,作为具体例子,能让“机器人工作”的场景更完整哦。修改版:(建议插入第3段“高空清洗、重型垃圾搬运等高危重活也全由机器人包揽”之后:你看那台玻璃清洁机器人——它像个小蜘蛛似的吸附在玻璃上,机械臂灵活地转来转去,一边喷清洁剂一边擦,擦过的地方像新的一样!))
王张博杰同学,你好!读完你的《二十年后的家乡》,老师首先要为你的独特想象点个赞!很多人写未来家乡变化,可能只是简单罗列一些科技成果,而你却关注到了环保能源调控气温、智能机器人分担高危重活等方面,还探讨了机器人与人类就业的关系,这让文章一下子就有了深度!
不过,文章在一些方面还有提升空间。比如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提到机器人是“智慧助手”,不会让很多人失业,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为什么机器人不会取代人?除了沟通协调、情感关怀方面,在艺术创作、创新思维等领域,人类又有着怎样不可替代的优势呢?如果能在相关内容处,把这些原因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力量。
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比如写朋友家的智能设备,“空调自动适配室温,朋友喊一声‘开饭’,炒菜机器人便启动程序”这里,是体现家乡智能化的关键部分。我们能不能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空调自动适配室温时,房间里的温度是怎样一点点变化的?炒菜机器人启动时,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饭菜端上桌时,散发着怎样诱人的香气?用“五感法”把这些“特写镜头”拍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段落之间有点跳跃。从参观朋友公司到去朋友家,中间好像缺了一座小桥。我们能不能加一句像“参观完朋友的公司,我对家乡的智能化有了更深的感受,带着这份新奇,我来到了朋友家”这样的话?用一个巧妙的过渡句,就能让段落之间的衔接天衣无缝,读起来更流畅。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除了文中提到的方面,二十年后家乡的教育、医疗领域还可能会有哪些令人惊喜的变化呢? 2. 在享受这些智能化带来的便利时,可能会出现哪些新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3. 二十年后的家乡如此美好,对现在的我们在环保、科技发展等方面有怎样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