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这里的秋天。古人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日之景,并非尽是凄凉。家乡的秋,能带我领略丁独 (改:独) 属于秋的那一份收获与和谐,更是赋予了我成长的动力。(段评:本段作为开篇,巧妙引用刘禹锡诗句破题,点明家乡秋的独特价值,立意清晰且有文化底蕴。不足在于:一是"丁独"为笔误,影响表达准确性;二是"收获与和谐""成长的动力"等核心意象未具象化,稍显抽象;三是语言节奏可更舒缓,增强抒情性。修改版:我偏爱家乡的秋天。古人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却道“秋日胜春朝”。秋日之景,并非尽是凄凉。家乡的秋,藏着独属于它的收获与和谐——金桂的甜香、稻田的金黄、团圆的笑语,都成了我成长路上最温暖的动力。)
金桂满树· (改:,) 十里传香
说起秋天,我便记起院中的桂花树。每到这时候,金黄的桂花便缀满枝头,连绿叶也遮不住这丰饶拥挤的桂花。桂花的香味,是那般存在 (改:是那般浓郁) ,连街都能闻到,有时桂花多了,相隔十里都飘着一股香。奶奶便是桂花的头号“粉丝”,平时再怎么愁眉苦脸,一闻到这桂花的香,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嘴角的笑意怎么也压不住。奶奶还喜欢做桂花糕,手法可是一流。每逢奶奶做桂花糕,挨家挨户都能享到口福,就连村头整天调皮捣蛋的小孩儿也能尝到糕点的滋味,口水都给治好了!(段评:本段以桂花为线索,串联起奶奶的形象与邻里温情,细节生动(如奶奶皱纹舒展),情感真挚。不足在于:一是"是那般存在"表述模糊,未能精准描绘桂香的特点;二是"口水都给治好了"口语化稍重,可更雅致;三是桂花飘落、奶奶采桂花等动作细节可补充,让场景更鲜活。修改版:说起秋天,院中的桂花树便浮现在眼前。每到这时,金黄的桂花缀满枝头,连深绿的叶片都遮不住那挤挤挨挨的小朵儿。桂香是钻心的甜,像奶奶晒过的棉被般暖,连巷口的青石板都浸着香,风一吹便漫过整条街。奶奶是桂花的头号“粉丝”,平日再怎么念叨家务的琐碎,一闻到桂香,眼角的皱纹便舒成了花,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她做的桂花糕更是一绝——蒸好的糕透着琥珀色,咬一口满是桂香。每逢做糕,奶奶总让我端给邻里,连村头调皮的小毛孩都捧着糕蹲在门槛上,腮帮子鼓得圆圆的,再没了到处疯跑的劲儿。)
稻麦丰收·稻田灿烂
每到秋天,农民伯伯的脸上总是笑着的。家乡地理条件优越,农民伯伯们就更加勤奋的灌溉、插秧……爷爷也是其中的一员。儿时,爷爷总在天不亮就往田里去了,常常等太阳都下了山才回来。由于爷爷总来不及吃饭,我便担任起了送餐员。而奶奶有时会多做几份,让爷爷和别的伯伯分着吃,因此我就更得担起这份责任。来到田里,爷爷的脖子上总挂着一条温苍老 (改:苍老) 的毛巾,头发也乱乱的,裤腿也卷了起来。爷爷看到我,总是招呼一声,手中动作却还不停。爷爷的汗水如同晶莹的露珠,随着身体一上一下,滴在河田里,荡起小小的涟漪。阳光照在水田上,如洒下金色的光辉,稻田灿烂。经过几个多月的辛勤工作,水田中的禾苗也茁壮成长了起来,直到秋天,满田灿烂。爷爷看着丰收的片片水田,笑了起来,我看着爷爷的笑容,也笑了。(段评:本段通过送午饭的场景展现爷爷的勤劳与丰收的喜悦,“汗水滴在水田”的细节有画面感。不足在于:一是“河田”为笔误,应为“稻田”;二是“禾苗茁壮成长”到“满田灿烂”的过程可通过爷爷的动作(如抚摸稻穗)具象化;三是“我”的心理活动(如看到爷爷汗水时的心疼)可补充,深化“成长的动力”主题。修改版:每到秋天,田埂上的农民伯伯总挂着笑。家乡的水土养人,伯伯们更勤——春种时灌溉、插秧,夏日常在田里除虫。爷爷也是其中一员,儿时我总见他天不亮就扛着锄头出门,太阳落山才拖着影子回来。因他常顾不上吃饭,我便成了“专职送餐员”。奶奶总多蒸两个红薯,让爷爷分给工友,我便更仔细地用布包好饭篮。到了田边,爷爷脖子上挂着洗得发白的毛巾,头发粘在汗湿的额角,裤腿卷到膝盖。他看见我便喊“来啦”,手里的镰刀却不停,正把割好的稻子捆成垛。汗水顺着他的皱纹往下淌,滴在金黄的稻穗上,碎成小小的光。阳光洒在稻田里,像铺了层碎金,连风都带着稻穗的香。爷爷直起身,用毛巾擦了擦汗,看着满田沉甸甸的稻穗,眼角的笑纹挤成了一朵花:“今年收成好哩。”我捧着饭篮站在田埂上,忽然懂了他早出晚归的意义,心里暖烘烘的。)
全家团圆·阖家欢乐
这时候,门口传来异响,我赶忙跑过去,是爸妈回来了!奶奶连忙跑进厨房端来饭菜,爷爷也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过来。窗外的阳光洒下一束辉 (改:一束光辉) ,白云飘飘荡荡……爸爸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我和他们进了门。晚上,家中笑语连珠,空气中都充满了温馨的气氛。(段评:本段聚焦团圆场景,点明秋的温情,但情节稍显单薄:一是“门口传来异响”表述笼统,可具象为“摩托车的突突声”(贴合乡村场景);二是团圆的细节(如奶奶端菜的动作、爸爸带的礼物、全家吃饭的对话)缺失,情感表达停留在表层;三是“阳光洒下一束辉”搭配稍显生硬,可调整为更贴合场景的环境描写。修改版:这天傍晚,院门外传来熟悉的摩托车突突声——是爸妈从城里回来了!我蹦着跑出去,爸爸放下行李就把我举过头顶,妈妈则从包里掏出我念叨了好久的彩色铅笔。奶奶系着围裙从厨房出来,手里端着刚蒸好的桂花糕:“路上累了吧?快洗手吃饭。”饭桌上,爷爷给爸爸倒了杯米酒,说今年稻子收了多少;妈妈给奶奶夹了块鱼,讲城里的新鲜事;我趴在桌边,一边吃桂花糕,一边给爸妈看爷爷教我画的稻田。窗外的夕阳把屋檐染成了橘色,桂香从院角飘进来,混着饭菜的香,满屋子都是暖融融的。)
家乡的秋天,美不胜收。奶奶的无私,爷爷的勤劳,家人的陪伴,都成为我成长的助燃剂,帮我在成长路上劈波斩浪。(段评:本段作为结尾,总结全文主题,但稍显空泛:一是“助燃剂”“劈波斩浪”等比喻稍显夸张,与前文的温情基调不够契合;二是未将“金桂”“稻田”“团圆”三个场景与“成长”做具体关联,主题升华不够自然;三是语言可更凝练,呼应开篇的诗意。修改版:家乡的秋,是金桂的甜香绕着巷弄,是稻田的金黄映着笑脸,是全家围坐时的欢声笑语。它让我懂了奶奶做桂花糕的善意,懂了爷爷种稻田的坚持,更懂了团圆的珍贵。这些藏在秋天里的小温暖,像桂香一样浸在心里,成了我成长路上最踏实的力量。)
李玉洁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我喜欢这里的秋天》,老师能感受到你对家乡秋天浓浓的喜爱之情,也能看出你在记叙文写作上的用心。整体来看,文章结构清晰,围绕家乡秋天的不同场景展开描述,语言流畅自然,而且做到了主题明确,情感真实,这些都是很棒的地方。比如文中描写奶奶做桂花糕,“每逢奶奶做桂花糕,挨家挨户都能享到口福,就连村头整天调皮捣蛋的小孩儿也能尝到糕点的滋味,口水都给治好了”,通过这样生动的细节体现出邻里之间的和谐,很有生活气息。
不过呢,如果咱们想让文章更上一层楼,可以在立意的深度和语言的表现力上再琢磨琢磨。文章在立意方面,目前从平凡小事中发掘出的意义稍显浅显,基本是停留在描述事情表面。比如在写爷爷劳作收获的部分,可以在结尾处进一步升华,谈谈这背后体现出的劳动精神以及对你成长的深远影响。在语言上,虽然通顺但还不够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描写可以更加细腻传神。比如描写桂花时,“金黄的桂花便缀满枝头,连绿叶也遮不住这丰饶拥挤的桂花。桂花的香味,是那般存在,连街都能闻到”,这里如果能再增加一些修辞手法,像把桂花比作繁星等,会让桂花的形象更加生动。
最后,关于家乡的秋天,老师想邀请你思考:
- 家乡秋天的这些人和事,对你性格的塑造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呢?
- 除了文中描写的场景,家乡秋天还有哪些独特的元素可以挖掘,让对秋天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更充分?
期待看到你修改后的作品,相信你会写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