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什么?我曾用零花钱买来一叠明信片,把雪山的日出、威尼斯的黄昏贴在床头,以为美只在远方。直到去年深秋,我在回家的小巷里被一束橘黄的灯花抱住,才发现——原来美,一直藏在柴米油盐的缝隙里。(段评:本段以设问开篇,通过"远方明信片"与"巷口灯花"的对比,巧妙引出"美在身边"的主题,立意新颖,过渡自然,语言富有诗意。建议可适当强化"远方美"与"身边美"的对比细节,让转折更具冲击力,比如加入对明信片画面的具体描述,与巷口灯光形成更鲜明的视觉反差。修改版:美是什么?我曾攒零花钱买了一叠明信片,把雪山鎏金的日出、威尼斯浸在蓝调里的黄昏贴满床头,以为美只藏在遥不可及的远方。直到去年深秋,我在回家的窄巷被一束晃悠的橘黄灯光轻轻抱住,才猛然惊觉——原来美,早就在柴米油盐的缝隙里悄悄扎根。)
冬日的天,冷得刺骨。“妈妈怎么还不来接我?”我抱怨道。我只好拿起书包向校门口走去,门口的风吹打在我的脸上,像刀割不断地往我身上划去。我走向通往家的小巷子里,一股巷子里那股微弱的光吸引着我,我看见一位老爷爷和一位老奶奶在卖板栗,小巷上 (改:小巷里) 的人很多,但没有几个人去光顾他们的店,但我从他们的脸上没有看见伤愁 (改:忧愁) ,他们有说有笑地仿佛不担心他们生意好不好,老爷爷用铁钳翻动炉膛,火苗“噼啪”作响,老奶奶把烤好的红薯排在保温箱里,嘴里轻声哼着老调。橘黄的灯泡挂在三轮车上,被寒风吹得轻轻摇晃,灯光像蜂蜜一样浓稠,把他们的白发镀上一层层金粉。我情不自禁停下脚步。(段评:本段环境描写生动,通过寒风、灯光等意象烘托出温暖氛围,人物互动的细节也能体现生活气息。但存在两处不足:一是情节推进稍显拖沓,"抱怨妈妈没来接"的内容可更简洁;二是感官描写可更丰富,比如加入板栗的香气、红薯的温度等细节,让场景更具代入感;三是"寒风像刀割"的比喻稍显陈旧,可换用更贴合情境的表达。修改版:冬日的风裹着碎冰碴子往衣领里钻,我缩着脖子抱怨妈妈迟到,刚走出校门就被巷口一束晃悠的暖光勾住了脚。昏黄的灯泡挂在三轮车把上,老爷爷正用铁钳翻动炉膛里的板栗,火苗"噼啪"舔着锅底,老奶奶把烤得流油的红薯码进保温箱,嘴里哼着走调的老戏。巷子里人来人往,却没几个停步,可老两口脸上不见半分愁容,反而凑在一起小声说笑,橘色灯光把他们的白发染成了柔软的金绒。)
“丫头,冷吧?”老奶奶笑着招呼,我点点头。老爷爷已挑出一块最饱满的红薯,在心里掂了掂,又用旧报纸仔细包好递给我,我咬下一口,蜜糖般的薯肉在舌尖化开,甜得让眼眶发热,老奶奶轻声说:“生意好不好是老天的事,咱们把烤薯烤好,把日子过好。”寒风仍在呼啸,我却觉得暖暖的。这时,妈妈终于来接我了,连声和老人道谢,我起身告别。(段评:本段对话描写自然,红薯的甜味与人物情感结合紧密,能体现出平凡生活中的温暖。但心理描写稍显不足,比如接过红薯时的犹豫、咬下第一口时的具体感受可更细腻;"在心里掂了掂"的动作表述不够精准,可调整为更直观的细节;结尾妈妈道谢的部分可更简洁,突出老人与"我"的互动。修改版:"丫头,冻坏了吧?"老奶奶笑着朝我招手。不等我应声,老爷爷已经挑出块裂着糖纹的红薯,在手里掂了掂温度,用皱巴巴的报纸裹了三层递过来。我咬下一口,烫得直吸气,可蜜一样的薯肉瞬间化开在舌尖,连牙根都浸着甜。"生意好不好是天定的,咱们把薯烤香、把日子过暖就行。"老奶奶的声音像红薯一样软和。寒风还在巷子里打转,我却觉得连指尖都暖烘烘的。这时妈妈匆匆赶来,连声道谢,我攥着红薯朝老两口挥了挥手。)
从此,每当我经过巷口,都会向那盏灯挥手。原来,美真的就在我们身边,只要肯抬头,就能与温暖不期而遇。(段评:本段作为结尾,能呼应开头,点明主题,但升华稍显仓促,"只要肯抬头"的表述可更具体,结合巷口灯光的意象,让感悟更自然。建议加入一个与开头明信片对比的细节,强化"美在身边"的主题,避免口号式的结尾。修改版:后来我再没贴过远方的明信片,反而总在路过巷口时,朝那盏晃悠的橘色灯光挥挥手。原来美从不在遥不可及的风景里,它就藏在板栗的焦香里、红薯的糖纹里,藏在老两口凑在一起说笑的眉眼间——只要肯停下脚步,就能接住生活递来的、裹着暖意的糖。)
袁冬艺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原来美就在我们身边》,老师能感受到你在记叙文写作上的用心。整体来看,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晰,通过描述自己在小巷子里的经历,传达出美就在身边的主题,情感真挚动人。尤其是对卖板栗的老爷爷和老奶奶的细节描写十分生动,如“老爷爷用铁钳翻动炉膛,火苗‘噼啪’作响,老奶奶把烤好的红薯排在保温箱里,嘴里轻声哼着老调”,让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份平凡生活中的温暖。
为了让文章更出色,我们可以在立意深度和语言表现力上再下些功夫。文章虽然主题明确,但立意稍显浅了些,停留在记录事件的层面。在结尾部分,可以试着进一步深入思考,比如回答“这件事让你对美有了什么新的、更深的认识?”把这个思考写出来,文章的立意就更深刻了。在语言方面,虽然通顺且运用了一些比喻的修辞手法,但还可以更加精炼和富有表现力。比如“门口的风吹打在我的脸上,像刀割不断地往我身上划去”,表述稍显啰嗦,可改为“门口的风如刀割般刮在我脸上”。
最后,关于“美就在身边”这个主题,老师想邀请你思考:
- 除了这对老夫妻身上体现的美,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凡却动人的美容易被我们忽视?
- 怎样用更细腻的文字将这些身边的美呈现出来,让读者更有共鸣?
期待看到你修改后的作品,相信你会写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