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是父母关怀;甜,是老师的鼓励;甜,是同学的帮助。(段评:这段开头用排比句直接点出了甜的三个来源,很有概括力,一下子就抓住了主题!不过呢,如果能把每个甜的来源和具体的小画面结合起来,会更有吸引力哦。比如父母的关怀可以是一杯热牛奶,老师的鼓励可以是一个微笑,这样读者就能立刻感受到甜的味道啦。修改版:甜是什么?是妈妈清晨递来的热牛奶,是老师作业本上画的小红花,是同学分享给我的半块巧克力。这些藏在生活里的小甜蜜,像一颗颗糖,甜进了我的心里。)
父母的关怀是甜的,我漫步在学校的走廊中,来到一面满是纸片的墙边,风将纸片吹得沙沙作响,那些全是父母写给自己孩子的话。(段评:你从学校走廊的纸片墙引出父母的关怀,这个想法很棒!不过段落里提到的"风将纸片吹得沙沙作响"和后面找妈妈的纸条联系不够紧密哦。可以多写一点你当时的心情,比如看到满墙纸片时的好奇,或者找自己纸条时的期待,这样就能更自然地过渡到妈妈的话啦。修改版:父母的关怀像一块棉花糖,轻轻含在嘴里,甜丝丝的。那天我在学校走廊闲逛,发现一面贴满彩色纸片的墙,风一吹,纸片哗啦啦地响,像是在说悄悄话。我好奇地走过去,原来每张纸片上都写着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心里话。)
我从中找到一张泛黄的纸片,上面是妈妈写给我的话:“孩子,我不求你能成龙,只希望你平平安安快快的 (改:快快乐乐地) 生活——妈妈”。看到这我心里暖洋洋的。(段评:妈妈的纸条写得很感人,你能感受到妈妈的爱,这点特别好!不过纸条的内容可以更具体一点,比如妈妈有没有提到你最近的一件小事,或者她平时为你做的事情?还有“快快的生活”可以改成“快乐地生活”会更通顺哦。加上你看到纸条时的动作,比如用手轻轻摸着泛黄的纸片,就能让画面更生动啦。修改版:我在纸片堆里翻呀翻,终于找到一张有点泛黄的纸片,上面是妈妈熟悉的字迹:“孩子,妈妈不盼你成为多厉害的人,只希望你每天都能开开心心,平平安安地长大——爱你的妈妈”。我用手指轻轻摸着纸条上的字,心里像被温水泡过一样,暖乎乎的,甜滋滋的。)
老师的鼓励是甜的。午后的阳光斜照进房间里,照在那本六年级上册的语文书上,我的思绪开始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风和日丽的早上。那时是语文课,老师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念给同学们听,评作文时,您还表扬了我,鼓励我继续努力。听了您的话,我的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滋滋的。(段评:这段写老师的鼓励很生动,尤其是“心里像喝了蜜一样”这个比喻,特别形象!不过“午后的阳光斜照进房间里,照在那本六年级上册的语文书上”和后面回忆语文课的时间有点矛盾哦,因为回忆的是“早上”。可以把开头改成“每当看到语文书上老师画的红波浪线,我就想起那个阳光明媚的早上”,这样过渡会更自然。再加上老师表扬你时的表情,比如“眼睛弯成了月牙”,就能让老师的形象更亲切啦。修改版:老师的鼓励像一颗水果糖,含在嘴里,甜到心里。每当翻开语文书,看到老师用红笔圈出的好词好句,我就想起那个风和日丽的早上。语文课上,老师笑着举起我的作文本:“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听听小明的作文,他把春天写得像一幅画一样美!”全班同学都看向我,我脸红红的,心里却像喝了一大杯蜂蜜水,甜得冒泡。老师还摸摸我的头说:“继续加油,你是个有灵气的孩子!”)
同学的帮助是甜的。那天下午,我刚上完体育课回来。头发和衣服已被汗水打湿,像掉进了水里,喉咙干干的,全身燥热难耐。想喝水,却发现水杯空空的,正当我口干舌燥时,同桌递来一瓶水说:“就知道你没水,喝吧。”我扭开盖狠狠灌一口,免去了我刚才的燥热与疲惫。我们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笑了 (改:地笑了) 。(段评:这段写同学的帮助特别真实,体育课出汗口渴的场景大家都有体会!“头发和衣服已被汗水打湿,像掉进了水里”这个比喻很有趣。不过“免去了我刚才的燥热与疲惫”可以写得更具体,比如喝下水后的感觉,是喉咙像被清泉流过,还是全身的热气一下子散了?加上同桌递水时的动作,比如“把水拧开盖子递给我”,就能让同学的热心更明显啦。修改版:同学的帮助像一杯冰镇汽水,咕嘟一口,爽到心底!那天体育课跑完步,我满头大汗,衣服都湿透了,喉咙干得像要冒烟。我翻遍书包,却发现水杯空空的,急得直跺脚。这时,同桌小玲递来一瓶冒着冷气的矿泉水,还帮我拧开了盖子:“我就知道你会忘带水,快喝吧!”我接过水,“咕咚咕咚”喝了一大口,冰凉的水滑过喉咙,全身的燥热一下子就跑光了。我和小玲相视一笑,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像两颗甜葡萄。)
甜,是一种美好的味道!甜,在父母的关怀中,在老师的鼓励里,在同学的帮助中。相信你用心去品,一定能尝到。(段评:结尾总结了全文的三个甜,呼应了开头,很棒!不过“相信你用心去品,一定能尝到”可以写得更有童趣一点,比如用一个小比喻,或者联系自己的感受。比如“这些甜就像藏在草丛里的小蘑菇,只要你用心去找,就能发现它们,然后把甜滋滋的味道带回家”,这样就能让结尾更生动,也更有画面感啦。修改版:甜,是藏在生活里的小惊喜!它在妈妈温暖的纸条里,在老师鼓励的话语里,在同学递来的矿泉水里。这些甜像一颗颗小小的糖,只要我们用心去尝,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下次你也试试看,说不定能发现更多甜甜的小秘密哦!)
梁美婷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甜》,老师首先要为你敏锐的感知和细腻的情感点个赞!你能从父母的关怀、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帮助中体会到“甜”这种美好的味道,并且将它们清晰地呈现出来,这非常棒!很多同学可能只是泛泛而谈,而你却能选取这些具体且贴近生活的事例,让“甜”变得实实在在,这让文章一下子就有了生活气息和感染力。
不过呢,文章在一些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看,你写了父母关怀、老师鼓励、同学帮助带来的“甜”,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为什么这些会让我们觉得甜呢?是因为它们给予了我们爱、支持还是其他?如果能在结尾处,把“甜”背后的深层原因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深度和力量。
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比如在写老师把你的作文当范文念这部分,“老师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念给同学们听,评作文时,您还表扬了我,鼓励我继续努力”这里,是文章很关键的部分。我们能不能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教室里的氛围是怎样的?同学们的表情和反应如何?你听到老师表扬你时,心里最激动的念头是什么?用“五感法”把这个“特写镜头”拍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从写完一件事到另一件事,段落之间有点跳跃。比如从父母的关怀过渡到老师的鼓励,中间好像缺了一座小桥。我们能不能加一句像“享受着父母给予的甜蜜关怀,在校园的学习生活中,老师的鼓励又让我品尝到了别样的甜”这样的话?用一个巧妙的过渡句,就能让段落之间的衔接更自然流畅。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除了文中提到的这些,生活中还有哪些细微之处能让我们感受到“甜”呢? 2. 当我们感受到这些“甜”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回馈给身边的人呢? 3. 不同的“甜”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和影响有什么不同呢?
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更精彩的佳作,期待你的下一次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