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变迁,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网络也变得更加发达先进,之前在网上看到过这一句话“那个挑战巨龙的傻子,他气愤、鲁莽。但不失勇气与自信。”巨龙不正是生活中的困难吗?但我们是否有挑战困难的勇气与自信呢?(段评:本段作为记叙文开头,尝试用网络名言引出"挑战困难"的主题,立意积极,有一定思考深度。但存在明显不足:一是名言引用未交代背景(如出自何处、为何触动你),显得突兀;二是主题切入生硬,直接将"巨龙"类比困难,缺乏个人化的情感联结;三是语言稍显书面化,与记叙文的叙事风格不够贴合。修改版:前阵子刷短视频时,偶然看到一句戳心的话:"那个挑战巨龙的傻子,气愤又鲁莽,却藏着撞碎命运的勇气。"盯着屏幕愣神的瞬间,我忽然想起邻居家那个总爱仰着下巴骑车的男孩——对当时的我来说,自行车不就是一条张牙舞爪的"巨龙"吗?可我真的有跨上龙背的勇气吗?)
刚上二年级时,看着邻居家的小孩骑着炫酷的自行车从我眼前路过时,我十分羡慕,心中发誓一定要学会骑自行车,回到家便吵着学骑自行车,母亲说不过我便同意了。(段评:本段交代学骑车的起因,情节完整,但叙事平铺直叙,缺乏画面感与心理张力。"十分羡慕""吵着学骑车"等表述较笼统,未具体描写邻居小孩骑车的细节(如动作、神态),也未展现你请求母亲时的急切心情,情感表达不够生动。修改版:刚上二年级那年夏天,邻居家的阿明总骑着他那辆带彩色挡泥板的自行车,像一阵风似的从我家门口掠过——他弓着背蹬踏板的样子,车铃叮铃铃的脆响,连阳光下闪着光的车辐条都透着神气。我扒着门框看得眼睛发直,攥着衣角在心里发誓:明天我就要学会骑车!晚饭时我拽着妈妈的袖子晃个不停,软磨硬泡了半个钟头,终于把妈妈说动了。)
自行车到了,看着那如同太阳一般炽热的金黄色,快超过我身高的自行车兴奋不已,嚷嚷着现在就要学骑自行车。(段评:本段描写看到自行车的兴奋,但细节描写单一,仅提到颜色和高度,未调动多感官体验。"兴奋不已""嚷嚷着学骑车"等表述较平淡,未能展现你当时的急切与期待,与上下文的衔接也稍显生硬。修改版:新自行车送到那天,我几乎是扑过去的——亮闪闪的金黄色车架像揉碎的阳光,车把上还缠着我最爱的蓝色防滑带,连车座都透着新鲜的橡胶味。虽然车身比我还高半头,我却抱着车座不肯撒手,踮着脚尖晃悠着喊:"妈妈快帮我拆包装!现在就学!")
母亲推车带着我到了一个人少的巷子里,来练车,好了你现在坐上去感受一下,等母亲把我抱上去,从上往下看,自己坐在车上母亲在后边扶着,感觉自己帅爆了,母亲叫我踩踏板,她在后面扶,刚开始还好好的,直到后面感觉重心不稳,好像要摔下来了一样,母亲说这是正常的,以后会骑了就没感觉了。(段评:本段描写第一次练车的场景,但动作描写不够连贯,心理活动刻画不足。"感觉重心不稳""帅爆了"等表述较口语化,缺乏具体细节支撑;母亲扶车的动作、你踩踏板时的紧张感未充分展现,叙事节奏略显拖沓。修改版:妈妈把我带到屋后僻静的巷子,蹲下来帮我调整好车座高度:"先坐上去找找感觉。"她的手托着我的胳膊肘把我抱上车,我攥着车把往下看,忽然觉得自己像个即将出征的小骑士。"慢慢踩踏板,我在后面扶着。"妈妈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我小心翼翼地蹬了半圈——车轮缓缓滚动的瞬间,风掠过耳际,连空气都带着夏天的热气。可没骑几米,车身突然开始左右摇晃,我慌得攥紧车把:"妈!我要摔了!"身后传来她稳稳的声音:"别怕,这是骑车必经的‘摇晃期’,练练就稳了。")
推着我感觉 (改:推着,我感觉) 自己好像自己会骑了,便叫母亲放手,刚放手坚持几秒便重心不稳向右边倒去,幸好母亲眼疾手快连忙把我扶住,要不然就摔在地上了。(段评:本段描写第一次尝试独立骑车的经历,但情节交代较简略,缺乏紧张感与画面感。"重心不稳向右边倒去""母亲眼疾手快扶住"等表述不够具体,未展现你当时的慌乱与母亲的反应细节,情感表达稍显平淡。修改版:练了没一会儿,我忽然觉得车身轻了许多——原来妈妈悄悄松开了手!我心里一紧,车把立刻开始剧烈摇晃,身体不受控制地往右侧倾斜。"妈!救我!"话音刚落,胳膊突然被稳稳托住——是母亲跨步上前扶住了车后座。她额头渗着细汗,却笑着刮我的鼻子:"臭小子,差点就跟大地亲吻了。")
我问母亲:“妈,怎么那么难啊!”母亲回答:“没事,毕竟万事开头难嘛。”(段评:本段对话简洁自然,但母亲的回答稍显笼统,未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万事开头难"的表述较常见,若能结合具体情境增加细节(如母亲的动作、语气),可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修改版:我耷拉着脑袋问:"妈,骑车怎么比爬树还难啊?"母亲蹲下来帮我拍掉裤腿上的灰尘,指尖带着巷口栀子的淡香:"傻孩子,哪有学走路不摔跤的?你看阿明骑车时膝盖上的疤,那都是‘勋章’呢。")
我练了很久每次都因为重不稳 (改:重心不稳) 而只能宣告失败,有一次我去找那个会骑自行车的邻居小孩,他告诉我“要眼睛看前面,保持重心稳。”我记住了这两句话,继续去练车了。(段评:本段通过邻居小孩的指导推进情节,构思合理,但叙事较简略,缺乏具体细节。"眼睛看前面,保持重心稳"的建议未结合你的练习场景,也未描写你尝试建议时的心理变化,情节过渡稍显仓促。修改版:后来我缠着阿明教我诀窍,他一边用树枝在地上画骑车的轨迹,一边撇着嘴说:"新手都爱低头看脚,其实得盯着前面的路——就像考试时要看答题卡,不是看铅笔!"我把这两句话写在手腕上,第二天练车时反复默念,果然觉得车把稳了些。)
有一次,母亲在后边帮我扶着,而我在前面保持重心平稳,母亲悄悄的把手收回,没想到我竟然可以自己保持重心平稳单独骑车,母亲大声说:“你竟然会自己骑车了,不错嘛!”我也终于注意到了,我开心坏了,沉浸自己会 (改:沉浸在自己会) 骑单车的喜悦中,却忘记眼睛看前面了,一不注意就撞到前面花瓶 (改:撞到前面的花瓶) ,“哐当”一声就摔地上,真就做到了人仰车翻,妈妈急忙跑过来说:“你没事吧!伤哪了?”我红着眼说:“妈,我不想学车了,好痛啊!”母亲笑着说:“可是是你自己说要学骑的哦!可不能轻放弃 (改:轻易放弃) 。”我擦干眼泪,继续练车,之后每次练车都是伤了又好,好了又伤,可算把车练会了。(段评:本段描写学会骑车的瞬间与意外摔倒的经历,情节有起伏,但细节描写不够充分,情感表达稍显直白。"撞到前面花瓶""摔地上"等表述较笼统,未展现你当时的喜悦、慌乱与坚持的心理变化,"伤了又好,好了又伤"的总结也较抽象,缺乏具体事例支撑。修改版:真正学会骑车那天,夕阳把巷子染成了橘红色。母亲在身后扶着车,我盯着前方的墙根慢慢蹬踏板——忽然听见她在身后喊:"儿子,你自己骑出去十米了!"我猛地回头,发现母亲正站在原地挥手!兴奋冲昏了头,车把咚地撞在巷口的陶瓮上——我连人带车摔进了旁边的草堆里。膝盖磕破了皮,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母亲却举着手机笑:"看,你刚才骑车的样子帅呆了!"我抹掉眼泪爬起来,拍掉身上的草屑:"再来!这次我要骑到巷尾!"后来的半个月,我的膝盖结了又破,破了又结,直到某天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能单手扶把骑过整条巷子了。)
生活像一座座山,有着许多的困难等着我们,而我们要像李白那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面对困难时,即使失败也要有爬起来继续的勇气。(段评:本段作为结尾,尝试升华主题,但语言稍显口号化,与前文的叙事结合不够紧密。"生活像一座座山""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比喻与引用较常见,若能结合学骑车的具体体验(如车把的摇晃、膝盖的伤疤)进行个性化感悟,可使主题更深刻。修改版:如今再看阿明的自行车,早已没了当年的威风。可每次路过那个摔过跤的巷子,我总会想起车把上的汗渍、膝盖上的疤痕,还有母亲那句"伤疤是勋章"的话。原来生活里的"巨龙"从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困难——它就是车把上的摇晃,是摔破的膝盖,是咬着牙爬起来的每一次。而勇气,就是跨上自行车时,攥紧车把的那双手。)
陈万俊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咀嚼失败》,老师能感受到你在记叙文写作上的用心。整体来看,文章主题明确,围绕自己学骑自行车过程中经历的失败展开叙述,情感也较为真实,让老师看到了你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为了让文章更出色,我们可以在立意深度和细节描写上再下些功夫。文章讲述了学骑自行车时多次失败又坚持最终学会的事情,过程叙述得比较完整,但在立意上似乎还可以更深入。比如在结尾部分,除了引用诗句表达面对困难要有勇气,还可以结合学自行车这件具体的事,说说失败带给你的独特成长感悟,将“以小见大”体现得更充分。在细节描写方面,像描写学骑车时重心不稳快要摔倒的感觉,若能增加更多心理活动描写,比如当时内心的紧张、害怕等,或者详细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像母亲扶车时的表情、放手时的动作等,会让文章更加生动传神,让读者更有代入感。
最后,关于“咀嚼失败”这个主题,老师想邀请你思考:
- 在这次学骑自行车的经历中,具体是哪一次失败给你带来了最深刻的触动?这种触动对你今后面对其他困难有什么启示?
- 除了学骑自行车,生活中还有哪些失败经历让你有了新的认识和成长?你打算如何把这些经历融入到写作中呢?
期待看到你修改后的作品,相信你会写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