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汉字博大精深,许许多多的不同部首的汉字中,唯有“暖”字令我感受到幸福与美好。暖不仅仅是体温的温暖,还是心里感动的暖流。(段评:开头段落用"暖"字引出主题,还区分了身体暖和心里暖,这个想法很棒!不过要是能加一点具体的小画面,比如冬天哈气时的白汽,或者妈妈递热牛奶的瞬间,能让开头更有温度,一下子抓住读者的眼睛哦。修改版:中华汉字像一个个小宝藏,我最喜欢的就是"暖"字啦!它左边的"日"像小太阳,右边的"爰"像抱着被子的小胳膊,光是看着就让人心里软软的。暖不只是冬天哈气时的白汽,更是心里偷偷冒出来的小火花呢。)
暖是回答问题时同学笑场老师为你撑腰的瞬间。一次,我举手回答问题,在信心满满的说出答案后,老师帮忙纠正的时候,一种充满嘲讽的笑声传遍了整个教室。正当我失落时却又听老师严厉地批评那一位笑的同学。那一刻,一股暖流涌上了心头。(段评:这个写老师撑腰的小故事特别真实!不过要是能多加点细节,比如你当时的动作(是不是攥紧了衣角?),或者老师批评同学时的表情(眉毛是不是皱起来了?),故事就会更生动啦。而且结尾可以把"暖流涌上心头"写得具体一点,比如耳朵根发烫,或者手指不抖了,这样更有画面感哦。修改版:暖是回答问题时老师偷偷给你撑腰的小瞬间。那天我举着手站起来,刚说完答案就听见有人"噗嗤"笑出声。我的脸一下子红到耳朵根,攥着衣角的手指都出汗了。这时候老师突然把书往讲台上轻轻一放,皱着眉说:"回答问题需要勇气,嘲笑别人的人才该害羞。"我偷偷抬头看,老师的眼睛正对着我眨了一下,像星星掉进了心里。)
暖是在考试失利时得到了父母的鼓励。一次,我在月考发挥失常了,本以为回到家会被父母“男女混合双打”的,没想到回到了家,父母还热情地叫我赶紧洗手吃饭。我知道这也许是暴风雨来临的兆头,上桌后,父母果然如预想的一样问起了这次月考的成绩。我缓缓闭上眼,把成绩说了出去,本以为迎接我的会是皮带和衣架,没想到却是父母的一句句暖心的话语。顿时,暖流涌上心头,鼻子一酸,热泪满框 (改:热泪满眶) 。(段评:写父母鼓励的段落特别感人!要是能把回家前的心理活动写得更细,比如走楼梯时的脚步,或者开门前的深呼吸,会更有代入感哦。还有父母说话时的动作,比如爸爸拍你肩膀,妈妈给你夹菜,这些小细节能让暖流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呢。修改版:暖是考试失利时妈妈夹到碗里的红烧肉。月考成绩出来那天,我攥着卷子走回家,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推开门时,妈妈正端着红烧肉从厨房出来,围裙上还沾着油星子:"快洗手!今天做了你最爱的糖色。"吃饭时爸爸突然问:"卷子发了吧?"我攥着筷子的手一下子僵住了。没想到爸爸却把排骨推到我碗里:"这次的错题我们一起整理成小本本,下次考试就是你的秘密武器啦。"我低头扒饭,眼泪"啪嗒"掉进碗里,混着红烧肉的甜香,在心里化成了小小的暖流。)
暖是陌生人的点点好意。一次,我与父母吵架后,生气地跑出了家门。独自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过了一会,一个在我不远处扫地的环卫工人走了过来,坐在了我旁边。见我一脸沮丧的样子,问道:“小伙子,你这是怎么了?一面愁苦样。”我把与父母吵架的事全盘托出。叔叔听完一边给了我一个馒头一边说:“你应该与他们好好说!”我又说:“谢谢您,又开导我又给我东西吃。”他说:“我才给一个馒头给你,你就与我道谢,你父母煮了十几年的饭给你吃,你却还摔门离去,这是为何?”我沉默了,暖流又涌上了心头。(段评:写陌生人好意的故事很有新意!要是能把吵架后的情景写得更具体,比如风的温度,或者路灯的影子,会让故事更有氛围感哦。还有环卫工人说话时的动作,比如他手上的茧子,或者递给你馒头时的塑料袋,这些小细节能让陌生人的温暖更真实呢。修改版:暖是陌生人递来的热馒头。那天和妈妈吵架后,我揣着口袋里的五块钱跑出门。天快黑时,路灯把我的影子拉得长长的,肚子饿得咕咕叫。扫马路的爷爷突然在我身边坐下,手里还拿着个用塑料袋包着的馒头:"小丫头,脸都冻红了。"他的手背上有几道裂口,像干枯的树枝。我咬了一口馒头,热乎气从喉咙一直钻到胃里。爷爷用扫帚柄戳戳地面:"我孙女和你一样大,每天放学都要吃我带的豆沙包呢。"风从耳边吹过,我攥着剩下的半块馒头,突然想起妈妈早上给我装在书包里的煮鸡蛋。)
世界上不是没有温,而是缺少发现暖的眼睛。(段评:结尾想升华主题的想法很好!不过用"世界上不是没有温"有点小错误哦。其实可以把结尾写得更具体,比如你现在看到的暖的小瞬间,像同桌借你的橡皮,或者保安叔叔帮你开门,这样的结尾会更有温度,也更自然呢。修改版:现在我每天都会收集小温暖:是同桌偷偷塞给我的橡皮,是保安叔叔帮我掀起来的门帘,是妈妈放在书包里的小饼干。原来"暖"字藏在生活的每个小角落,像冬天的阳光,偷偷钻进心里发芽。)
刘子昊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暖》,老师首先要为你敏锐的感知和深刻的立意点个赞!很多人只写了“暖”的表面现象,而你却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暖”的丰富内涵,指出“暖不仅仅是体温的温暖,还是心里感动的暖流”,这让文章一下子有了深度。
在这篇文章里,你围绕“暖”选取了老师撑腰、父母鼓励、陌生人开导这三个事例,选材比较典型,能很好地支撑主题。不过,文章在一些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
从文章结构来看,虽然事例之间条理较为清晰,但段落之间的衔接稍显生硬。比如从写老师撑腰的“暖”过渡到父母鼓励的“暖”,可以加一句像“在学校感受过老师给予的温暖后,回到家中,我又体会到了另一种温暖”这样的过渡句,让文章的连贯性更强。
语言表达上,整体语句通顺,但在描写上还可以更加生动细腻。比如描写老师批评笑场同学时,可以详细描述老师的神态、语气,“老师眉头紧皱,目光严厉地看向那位同学,声音严肃地说……”,运用神态、语言描写,能让画面感更强。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生活中还有哪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能让人感到温暖的瞬间,怎样把这些小瞬间写得更动人?
- 在描述“暖”的场景时,如何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让“暖”的感觉更强烈?
- 如果把这些事例的顺序调整一下,文章的结构和效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老师相信,只要你不断琢磨,一定能写出更精彩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