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冬日,寒风凛冽,我满怀期待参加学校绘画比赛,结果却名落孙山。放学后,我拖着沉重的步伐往家走,街边昏黄的路灯,吹在脸上的寒风,都似在无情嘲笑我的失败。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低着头,满心沮丧。(段评:第一段用环境描写烘托了失败后的沮丧心情,很棒!如果能把路灯、寒风的具体样子写得更细致,比如路灯怎么昏黄,寒风怎么吹,会让画面感更强哦。修改版:那个冬日,寒风像小刀子一样刮着脸颊,我攥着空荡荡的比赛回执往家走——绘画比赛名落孙山的结果,把满心期待都冻成了冰。街边的路灯把影子拉得老长,昏黄的光裹着细雪飘下来,连脚下的石板路都像在叹气。我把围巾裹得更紧,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连抬头的力气都没有了。)
回到家,我把自己关进房间。妈妈察觉到我的异样,轻轻敲门,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进来。(段评:这段写妈妈察觉到异样很真实,但可以加一点妈妈敲门的细节,比如敲门声是轻的还是急的,汤是什么味道的,这样更生动。修改版:回到家,我“砰”地关上门扑到床上。没过多久,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三下,停一停,又三下。妈妈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进来,我甚至能闻到汤里甜甜的红枣香。)
“孩子,先喝口汤暖暖身子。”妈妈那温柔的声音如同一只巨手拍散了我心中的阴霾。我抬起头,看着妈妈关心的眼神,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段评:妈妈的声音和眼神描写得很温暖!要是能写写你看到妈妈时,她的动作细节,比如端汤的手有没有被烫到,或者她放下汤时的样子,会更感人哦。修改版:“孩子,先喝口汤暖暖身子。”妈妈把汤放在床头柜上,指尖不小心碰到了碗边,轻轻“嘶”了一声。她的声音像温水一样裹住我,我抬起头,撞进她亮晶晶的眼睛里——那里没有责备,只有满满的心疼。眼泪“唰”地一下就流下来了。)
妈妈坐在我旁边,用手轻轻的抚摸 (改:轻轻地抚摸) 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一次失败不算什么,重要的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重新站起来。”我伤心的问 (改:伤心地问) :“我努力了,为何还是失败?”妈妈笑着说:“努力的过程本身就是收获,这汤就像你的努力,虽不会立刻有成果,但它的味道甜甜的。”那汤的味道甜甜的,驱散了我心中的霾 (改:心中的阴霾) 。(段评:妈妈的话很有道理,汤的比喻也很棒!可以加一点你喝汤时的具体感受,比如汤的温度、味道,还有妈妈摸你头时的触感,这样情感更饱满。修改版:妈妈坐在床边,用温热的手掌轻轻抚摸我的头发,声音软软的:“一次失败算什么呀?就像你学画画时,第一次拿笔也画不好圆圈呀。”我吸着鼻子问:“可是我真的努力了……”妈妈舀起一勺汤送到我嘴边:“你看这汤,妈妈熬了一个小时才咕嘟出甜味。你的努力就像熬汤,现在喝到的甜,就是它给你的礼物呀。”我抿了一口,甜甜的红枣味混着暖暖的热气滑进肚子,心里好像真的不那么堵了。)
此后,每当遇到困难挫折,那碗汤的甜就会在舌尖蔓延,妈妈的话也会在耳边响起,激励我成长,勇往直前。(段评:结尾点出了妈妈的话带来的力量,很好!如果能把“困难挫折”换成一个具体的小例子,比如后来画画遇到瓶颈时想到汤的味道,会更真实哦。修改版:后来我再拿起画笔,遇到画不好的地方时,总会想起那碗红枣汤的甜味。现在我的画已经能贴在教室后墙上啦——每当看到画,就好像能摸到妈妈温热的手掌,听到她笑着说:“熬汤要耐心,成长也一样呀。”)
葛梓炜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甜》,老师首先要为你的深刻感悟点个赞!很多人写失败后的情绪,可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沮丧,而你却从妈妈的鼓励中感悟到“努力的过程本身就是收获”这个道理,这让文章一下子有了深度!
不过,文章在一些方面还有提升空间。道理虽然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我们能不能再深入想想,为什么努力的过程就是收获呢?是因为努力能让我们积累经验,还是能锻炼我们的意志?如果能在结尾处把“努力的意义”再剖析一两句,思想就会更有力量。
事件写清楚了,但部分过程有点快。比如“妈妈坐在我旁边,用手轻轻的抚摸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这里,是文章很关键的部分。我们可以把镜头推近,当时妈妈抚摸你头的动作是怎样轻柔?她语重心长说话时的表情如何?你听到妈妈的话,心里具体的感受是什么?用“五感法”把这个画面细致地呈现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更强。
从描述比赛失败后的沮丧,到妈妈进来安慰,段落之间的衔接可以更自然。我们能不能加一句像“在我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中时,妈妈轻轻的敲门声,打破了这份沉闷”这样的话?用这样一个巧妙的过渡句,让段落之间的转换更流畅。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在未来面对其他挫折时,怎样把“努力的过程就是收获”这个道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行动中? 2. 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妈妈鼓励这样温暖的场景,能让我们感受到别样的“甜”? 3. 如何通过更多的细节描写,让读者更真切地体会到你当时从沮丧到被激励的心情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