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 星期六 晴
我忽然想起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作业:回去泡豆子。我想到哥哥泡绿 (改:泡绿豆) 的样子,心想为何不自己来做一次呢?(段评:本段点明了泡豆子的起因,能结合哥哥泡绿豆的经历引出自己的想法,很真实。但可以把想法写得更具体些,比如哥哥泡的绿豆长什么样,这样你想尝试的心情会更自然哦!修改版:我忽然想起老师布置的作业:回家泡豆子观察。上次看到哥哥泡的绿豆,几天就长出了细细的嫩芽,嫩黄嫩黄的,可爱极了。我心里痒痒的,心想:为什么不自己试试,看看我的绿豆会怎么长大呢?)
于是,我拿这 (改:拿着) 一个装满绿豆的袋子,它们就像一个个坚硬的小石子。然后把它们小心翼翼的 (改:小心翼翼地) 放在一个装满水的盆里,它们像一个个小精灵,我非常期待它们长大的样了 (改:样子) 。(段评:本段写出了泡豆子的动作和对绿豆的期待,还用了比喻,很棒!不过有几个小问题:一是“拿这”“小心翼翼的”“样了”是错别字,要注意哦;二是可以给绿豆加点动作,比如放进水里时的样子,会更生动。修改版:于是,我拿来一个装满绿豆的袋子,绿豆圆滚滚的,硬邦邦的,像一粒粒小石子。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们倒进装满水的盆里,绿豆“扑通扑通”跳进水里,有的沉到盆底,有的浮在水面,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我盯着它们,心里满是期待:它们明天会变成什么样呢?)
10月12日 星期日 阴
傍晚,刚来到它们旁边就闻到了一个奇性 (改:奇怪) 的味道,我想不会它们 (改:不会是它们) 坏了(段评:本段写了闻到奇怪味道的担心,很真实。但“奇性”是错别字,而且可以把闻到味道时的反应写出来,比如皱鼻子、凑近看,这样更具体。修改版:傍晚,我刚走到盆边,就闻到一股怪怪的味道,像受潮的豆子味。我赶紧皱着鼻子凑近看:不会是绿豆坏了吧?)
了吧!我只好先给它们换水,可它们长的还很好呀!还了一会儿 (改:过了一会儿) ,我就没有在怀疑 (改:再怀疑) 它们了。(段评:本段写了换水后打消怀疑的过程,很有条理。但“长的还很好呀”“还了一会儿”“没有在怀疑”有语病和错别字,要注意。可以把换水时的发现写得更清楚,比如绿豆的变化,这样你的不怀疑会更合理。修改版:我赶紧给它们换水,手指碰到绿豆时,发现它们比昨天胖了一圈,摸起来软乎乎的,根本没坏呀!换完水,我凑近闻了闻,怪味消失了,这下我彻底不担心了。)
豆子们圆溜溜的,像一个个小皮球,它们已经脱掉了它们那绿油油的衣服,露出了雪白的仁。甚至有的已经长出了嫩芽。(段评:本段写出了绿豆脱皮、露仁、长芽的变化,观察得很仔细!比喻也用得很形象。如果能写一写你看到这些变化时的心情,比如惊喜,会更有感染力哦!修改版:再看豆子们,圆溜溜的像小皮球,已经脱掉了绿油油的“小外套”,露出雪白的豆仁,像胖娃娃露出了白肚皮。有的豆仁中间还冒出了尖尖的嫩芽,嫩黄嫩黄的,像小尾巴一样。我惊喜地睁大眼睛:它们真的开始长大啦!)
10月13日 星期一 雨
下午,我一放学就去看我的绿豆,它们最长的有四五厘米,最小一厘米不到,它们有的像一个锤子,有的还有一个“小皮球”,有的嫩芽已经穿过水面。它们那绿绿的“衣服”在水面上漂来漂去的,像一艘艘小船。(段评:本段写出了绿豆芽的长度和形状,观察得很细致!“像锤子”“像小船”的比喻很生动。如果能加一点你看到时的动作,比如蹲下来看、用手指轻轻碰,会更有画面感。修改版:下午放学一回家,我就蹲到盆边看绿豆。它们的嫩芽长了好多!最长的有四五厘米,最短的还不到一厘米。有的嫩芽粗粗的,像小锤子;有的芽尖上还带着没掉完的豆皮,像挂了个小铃铛;还有的嫩芽直直地穿过水面,像举着小旗子。盆里漂着一层绿绿的豆皮,像一艘艘小绿船,真好玩!)
10月14日 星期二 晴
早晨,我刚起床,就来看我的“小精灵”们。它们经已 (改:已经) 全部长出了“蛹手 (改:小手) ”。它们的嫩芽有的笔直,有的弯曲,有的像小音符,有的像小逗号……甚至有的站了起来。(段评:本段用了排比和比喻写嫩芽的形状,很有创意!但“经已”“蛹手”“叶了”是错别字哦。可以把“小精灵”的特点和嫩芽联系起来,比如“伸懒腰”,会更有童趣。修改版:早晨一睁开眼,我就跑去看我的“小精灵”。呀!它们已经全都长出了小芽,有的笔直笔直的,像在站岗;有的弯弯的,像个小逗号;还有的卷成一圈,像个小音符……甚至有几颗绿豆站了起来,芽尖朝上,好像在伸懒腰呢!)
10月15日 星期四 阴
下午回到到家 (改:回到家) ,第一件事就是看我的“小精灵”它们最长的足足有十四厘米,像一个小竹子,最欧 (改:最短) 的只有三厘米,它们下面的根像打乱的绳子。(段评:本段写出了豆芽的长度和根的样子,观察得很认真!但“回到到家”“最欧”是错别字哦。可以把豆芽的样子写得更具体,比如芽的颜色,这样会更生动。修改版:下午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看我的“小精灵”。它们长得好快!最长的足足有十四厘米,细细长长的,像一小段小竹子;最短的只有三厘米,还萌萌的。绿豆底部的根须缠在一起,像一团打乱的白绳子,真有趣!)
10月16日 星期五 大风
早上,大风呼呼的吹着,我的小“竹子”们经已 (改:已经) 长的很长 (改:长得很长) 了最长最壮的有十六厘米了,它的叶子像一双翅膀,头上尖尖的,刚长出来的叶了 (改:叶子) 像尖刺一样。(段评:本段写出了豆芽的长度和叶子的形状,能注意到叶子的细节,很棒!但“经已”“叶了”是错别字哦。可以加一点风里豆芽的样子,比如有没有晃,这样会更真实。修改版:早上,大风呼呼地吹着,我的小“竹子”们已经长得更长了!最长最壮的有十六厘米,顶端长出了两片小小的叶子,像一双展开的小翅膀,叶尖尖尖的,刚长出来的嫩叶还卷着,像小尖刺一样。风从窗户缝吹进来,豆芽轻轻晃了晃,好像在和我打招呼。)
10月17日 星期六 小风
早上,风拍打着窗户,我的小“竹子”被吹弯了,最长的有二十厘米了,叶子绿绿的,从远处看去像一棵超极小 (改:超小) 的树。(段评:本段写出了风吹后豆芽的样子和长度,能结合环境写豆芽,很聪明!但“风拍打着窗户”可以写得更符合小风的感觉,比如“风轻轻拍着窗户”。另外,“超极小的树”可以换个更可爱的说法哦。修改版:早上,风轻轻拍着窗户,我的小“竹子”被吹得弯了腰。最长的豆芽已经有二十厘米了,叶子变得绿绿的,嫩嫩的。从远处看,一盆豆芽像一片小小的树林,每一棵“小树”都仰着脑袋,可爱极了!)
沈裕锋同学,你好!读完你的《观察日记》,老师首先要为你认真观察的态度和丰富的想象力点个赞!你详细记录了绿豆成长的全过程,让老师看到了生命的神奇变化。而且你把绿豆比作“小精灵”“小皮球”“小竹子”等,这些比喻特别生动形象,让日记充满了趣味。
不过,这篇日记在一些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哦。观察报道的完整性上,日记整体记录了绿豆从开始浸泡到不断生长的过程,这一点很不错。但如果能在结尾处,对这次泡绿豆的观察做一个小小的总结,说说自己通过这次观察有什么收获或者感受,会让整个观察报道更完整。
在细致描述方面,你对绿豆不同阶段的样子描述得比较细致,可对于一些变化过程的描述还能更深入。比如,绿豆是怎么一点点脱掉“衣服”,又是怎样慢慢长出嫩芽的,要是能把这些变化的细节写得更清楚,读者就能更真切地感受到生命成长的奇妙啦。
心路历程及思考部分,日记里体现得相对较少。老师建议你可以多写写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心情,比如看到绿豆有新变化时的惊喜,闻到奇怪味道时的担忧等等。另外,对于绿豆生长的这些现象,你有没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呢?把这些内心的想法写进日记里,会让文章更有深度。
写作技巧上,大部分语句很通顺,也运用了不少比喻的修辞手法。但有些地方的用词还可以更准确,比如“奇性的味道”,这里用“奇怪的味道”会更好。还有,在段落之间,如果能加上一些过渡的语句,让日记的连贯性更强,读起来就更流畅啦。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绿豆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速度和状态会不一样,你觉得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绿豆的生长呢?
- 在观察绿豆生长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一些和其他植物生长相似或者不同的地方?
- 这次观察绿豆的经历,对你观察其他事物有什么启发吗?
老师相信,只要你继续保持认真观察和积极思考的习惯,以后一定能写出更精彩的观察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