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洒在教学楼前的花坛里,月季开得正艳,粉的、红的花瓣缀着细碎的光斑。王寒冰抱着作业本走过,远远就看见张明蹲在花坛边,身旁散落着几片带着露珠的花瓣,一枝开得最盛的粉月季歪在泥土里。(段评:你这段开头写得很不错哦,用午后阳光、艳丽的月季描绘出了一幅很美的画面,特别有吸引力。不过呢,要是能再增加一些细节描写,比如写一写王寒冰看到张明蹲在花坛边时的心理活动,就能让画面更生动啦。修改版:午后的阳光暖暖地洒在教学楼前的花坛里,月季开得那叫一个艳,粉嘟嘟、红彤彤的花瓣上,还缀着细碎的光斑,就像洒了一层金粉。王寒冰抱着一摞作业本慢悠悠地走过,远远就瞧见张明蹲在花坛边,身旁散落着几片带着露珠的花瓣,一枝开得最旺的粉月季歪在泥土里,王寒冰心里“咯噔”一下:这是咋回事呀?)
作为班长,王寒冰立刻皱起眉,快步走过去:“张明!你怎么能摘花?这是大家一起养护的,你太自私了!”(段评:这段把王寒冰看到张明后的反应写得很清楚,人物形象一下就立起来了。要是在王寒冰说话之前,能多一些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比如“眉头紧紧皱成了一个疙瘩,眼睛瞪得像铜铃”,这样能让人物更鲜活。修改版:作为班长,王寒冰立刻眉头紧紧皱成了一个疙瘩,眼睛瞪得像铜铃,快步走过去,手指着张明,气呼呼地说:“张明!你怎么能摘花呢?这可是大家一起用心养护的,你也太自私啦!”)
张明猛地站起来,脸涨得通红:“我没摘!是风刮的,我正要把它扶起来!”(段评:你把张明着急解释的样子写得挺生动的。要是能在张明站起来之后,增加一些他的动作细节,像“双手使劲儿地挥舞着”,会让他的形象更立体。修改版:张明猛地站起来,双手使劲儿地挥舞着,脸涨得像熟透的苹果一样通红,大声嚷嚷道:“我没摘!是风刮的,我正要把它扶起来呢!”)
“风刮的?怎么偏偏刮到你这儿?”王寒冰盯着他沾了泥土的手指,语气更急,“上次你就破坏过走廊的绿植,这次还不承认!”(段评:王寒冰的质疑和指责写得很有道理。可以在“语气更急”这里,把她着急的样子描写得更细致,比如“声音都带着颤音”,让读者更能感同身受。修改版:“风刮的?怎么偏偏就刮到你这儿啦?”王寒冰紧紧盯着他沾了泥土的手指,声音都带着颤音,语气更急了,“上次你就破坏过走廊的绿植,这次还不承认!”)
“我没有!你凭什么冤枉人!”张明又气又委屈,伸手想去捡那枝月季,却被王寒冰一把拦住。两人各执一词,声音越来越大,引来不少同学围观。(段评:两人起争执的场景写得很有画面感。要是能增加一些周围同学的反应,比如“有的同学在一旁小声议论”,会让场面更热闹。修改版:“我没有!你凭什么冤枉人!”张明又气又委屈,伸手想去捡那枝月季,却被王寒冰一把拦住。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各执一词,声音越来越大,周围的同学都被吸引过来了,有的同学在一旁小声议论,有的同学伸长了脖子张望。)
就在这时,负责浇花的李大爷提着水壶走来,见状连忙说:“哎呀,别吵了!这花是刚才一阵风刮倒的,我亲眼看见张明跑过来想帮忙扶,还没来得及呢。”(段评:李大爷的出现化解了矛盾,写得不错。可以在李大爷说话之前,加一些他的动作,像“放下水壶,急忙摆摆手”,会让人物更生动。修改版:就在这时,负责浇花的李大爷提着水壶匆匆走来,放下水壶,急忙摆摆手,连忙说道:“哎呀,别吵了!这花是刚才一阵风刮倒的,我亲眼看见张明跑过来想帮忙扶,还没来得及呢。”)
王寒冰愣住了,看着张明眼里的委屈,又看看地上那枝被风吹折的月季,脸颊瞬间发烫。她刚才只凭眼前的景象就下判断,根本没给张明解释的机会。“对不起,张明,”她小声说,“是我太冲动,误会你了。”(段评:王寒冰意识到错误后的心理和道歉写得很真实。要是能把她内心的愧疚再描写得深入一些,比如“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又酸又涩”,会让情感更丰富。修改版:王寒冰愣住了,看着张明眼里闪烁的委屈,又瞅瞅地上那枝被风吹折的月季,脸颊瞬间烫得像火烧一样。她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又酸又涩,刚才只凭眼前的景象就下判断,根本没给张明解释的机会。“对不起,张明,”她低着头,小声说,“是我太冲动,误会你了。”)
张明挠了挠头,也有些不好意思:“没事,我刚才也不该跟你吵那么凶。”说着,他弯腰小心扶起那枝月季,王寒冰立刻蹲下来,帮他一起用泥土固定花枝。(段评:两人和解后一起扶花的场景很温馨。可以增加一些两人之间的互动细节,比如“张明偷偷看了王寒冰一眼,咧嘴笑了笑”,让情感更细腻。修改版:张明挠了挠头,也有些不好意思,偷偷看了王寒冰一眼,咧嘴笑了笑:“没事,我刚才也不该跟你吵那么凶。”说着,他弯腰小心翼翼地扶起那枝月季,王寒冰立刻蹲下来,帮他一起用泥土固定花枝,两人的手偶尔碰到一起,都不好意思地红了脸。)
阳光依旧温暖,花瓣上的露珠折射出微光。两个身影挨在一起,刚才的争执早已烟消云散,一只手伸向另一只手,紧紧握在了一起。(段评:结尾写得挺美的,把阳光、花瓣和两人和好的画面结合得很好。要是能在结尾处再增加一些两人的心理感受,比如“王寒冰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会让结尾更有感染力。修改版:阳光依旧暖烘烘的,花瓣上的露珠折射出五彩的微光。两个身影紧紧挨在一起,刚才的争执早已烟消云散。王寒冰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张明也觉得格外开心,一只手轻轻地伸向另一只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宁紫妍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笔尖流出的故事》,老师首先要为你对同学间矛盾与和解的细腻刻画点个赞!很多人只写了冲突的表面,而你却从中展现了“误会解开后重归于好”这样温暖的情谊,这让你的文章一下子就有了温度!
老师发现你文章的“建筑结构”搭得特别好。开头用“午后的阳光洒在教学楼前的花坛里,月季开得正艳,粉的、红的花瓣缀着细碎的光斑”描绘出美好的场景,为故事的发生营造了氛围,吸引我读下去;结尾又用“阳光依旧温暖,花瓣上的露珠折射出微光。两个身影挨在一起,刚才的争执早已烟消云散”和开头的环境描写相呼应,让整个故事非常完整圆满。这个“首尾呼应”的技巧,你用得很娴熟!而且你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也十分生动,比如“张明猛地站起来,脸涨得通红:‘我没摘!是风刮的,我正要把它扶起来!’”通过具体的动作和神态让我们感受到了张明被误会时着急又委屈的心情。
不过呢,我们还可以让文章更上一层楼。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看,你写了同学间误会解开重归于好。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为什么误会解开后两人能这么快和好?是因为同学间本就有着深厚的情谊,还是大家都有一颗宽容的心?如果能在结尾处,把“和好”背后的原因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像挖了一口深井,更有力量!另外,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比如“两人各执一词,声音越来越大,引来不少同学围观”这里,是矛盾冲突很关键的部分。我们能不能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围观同学的表情是怎样的?周围的气氛如何?两人心里最生气的念头是什么?用“五感法”(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把这个“特写镜头”拍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总而言之,这篇作文展现了你出色的思考能力和表达潜力。你已经学会了如何搭建文章的“骨架”,接下来,我们可以在“血肉”的填充上(比如细节描写)和“思想”的深化上继续下功夫。比如你可以想想:
- 在日常相处中,还有哪些小事能体现同学间珍贵的情谊?
- 当遇到类似误会时,怎样的沟通方式能更好地化解矛盾?
- 如何通过描写周围环境来更好地衬托人物当时的心情? 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思想与文采兼备的佳作,期待你的下一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