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令人陶醉的花香味扑鼻而来,原来是丁香花开了。这花香飘进教室里,飘到操场上,飘进同学们的鼻子里。(段评:你这段作为开头很不错呀,通过花香引出丁香花开,很自然地开启了故事。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把花香飘到的地方写得很生动,有童真童趣。不过呢,可以再增加点细节,比如描述一下丁香花的样子,让画面感更强。修改版:一阵令人陶醉的花香味扑鼻而来,原来是丁香花开了。那一朵朵紫色的丁香花,像一个个小喇叭,可爱极了。这花香飘进教室里,飘到操场上,飘进同学们的鼻子里。)
一朵弱小的丁香花被风吹到了地上,张明注意到了这朵花,走过去将这朵小小的丁香花捡起。这时,雷厉风行的班长王寒冰也注意到了张明的举动,大步流星地朝张明走去。(段评:这一段把张明捡花和班长走来的情节写得很清楚,人物形象也有一定展现。但在描写人物动作的时候,可以再生动一些,比如加上人物的神态,让故事更精彩。修改版:一朵弱小的丁香花被风吹到了地上,张明眼睛一亮,连忙走过去,小心翼翼地将这朵小小的丁香花捡起。这时,雷厉风行的班长王寒冰皱着眉头,也注意到了张明的举动,大步流星地朝张明走去。)
“住手!”班长厉声呵斥到 (改:呵斥道) ,张明急忙解释,可班长怎么都不听。班长把张明带到老师面前,老师上来就批评了张明,正当张明不知怎么办时,一位同学走了过来。(段评:这一段情节推进得挺紧凑的,把班长呵斥张明的场景写出来了。不过“呵斥到”应该是“呵斥道”哦。另外,可以多写点张明解释时的神态和语气,让情节更丰富。修改版:“住手!”班长厉声呵斥道。张明着急得脸都红了,急忙摆着手解释,可班长板着脸,怎么都不听。班长气呼呼地把张明带到老师面前,老师上来就批评了张明,正当张明不知所措时,一位同学走了过来。)
“老师,你们好像错怪他了。”李明说到 (改:说道) ,当时的李明恰好在旁边看着呢,李明说了具体的来龙去脉,张明也应声点了点头。(段评:这一段把事情真相揭示出来了,逻辑很清晰。可以增加一些李明说话时的细节,比如他的表情,让人物形象更鲜明。修改版:“老师,你们好像错怪他了。”李明着急地跑过来,涨红了脸说到。当时的李明恰好在旁边看着呢,他一边比划一边说了具体的来龙去脉,张明也在一旁使劲地点了点头。)
后来,老师知道后,先是一惊,然后又问了问张明“你为什么要把花捡起来呢?”“我想送给我的妈妈,我觉得她一定会开心的。”张明的回答让所有人都愧疚不已。(段评:这一段张明的回答很感人,让故事有了温情的感觉。不过可以把老师“一惊”的样子再描写得具体些,让情感表达更强烈。修改版:后来,老师知道后,眼睛瞪得大大的,先是一惊,然后又温和地问了问张明“你为什么要把花捡起来呢?”“我想送给我的妈妈,我觉得她一定会开心的。”张明的回答让所有人都愧疚地低下了头。)
老师和班长都对张明道了歉,张明也说了声“没关系”这场误会也化解掉了。(段评:这一段把误会化解的情节写得很完整。可以加上一些大家的表情或者语言,让场景更有氛围。修改版:老师和班长都红着脸,对张明道了歉,班长还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对不起,是我没弄清楚。”张明笑着说了声“没关系”,这场误会也化解掉了。)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不要盲目的去辨别别人做的事,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还要认真听进别人说的话,不要伤了和气。(段评:作为结尾,你把从故事中得到的道理写出来了,主题很明确。不过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说得更生动一些,不要太像讲道理哦。修改版: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以后可不能着急给别人下结论,要先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像这次张明被误会一样,要是不弄清楚,就会伤了和气呢。我以后一定会多听听别人怎么说的!)
龙青毅同学,你好!读完你的《误会》,老师首先要为你的深刻思考点个赞!很多人只写了误会的经过,而你却从中感悟到了“不要盲目的去辨别别人做的事,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还要认真听进别人说的话,不要伤了和气”这个道理,这让你的文章一下子就有了深度!
老师发现你文章的“建筑结构”搭得不错。开头用“一阵令人陶醉的花香味扑鼻而来,原来是丁香花开了”营造出一种美好的氛围,自然地引出故事;结尾误会化解,使整个故事完整。这个结构很清晰。而且在描写人物方面也有亮点,比如“雷厉风行的班长王寒冰也注意到了张明的举动,大步流星地朝张明走去”,通过“大步流星”这个词,生动地写出了班长当时的状态。
不过呢,文章还有一些可以提升的地方。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看,你写了不要盲目辨别别人做的事。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为什么不能盲目辨别呢?是因为盲目判断可能会伤害到别人的心灵,破坏彼此的信任吗?如果能在结尾处,把这个背后的原因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力量。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像“张明急忙解释,可班长怎么都不听。班长把张明带到老师面前,老师上来就批评了张明”这里,是误会发展的关键部分。我们能不能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张明解释时是什么表情、语气?班长不听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老师批评张明时,张明心里最委屈的念头是什么?用“五感法”把这个情节丰富起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总而言之,这篇作文展现了你出色的思考能力和表达潜力。你已经学会了如何搭建文章的框架,接下来,我们可以在细节的填充和思想的深化上继续下功夫。比如你可以想想:
-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误会是因为没有深入了解就下判断造成的?
- 当我们遇到类似可能产生误会的情况时,除了了解来龙去脉,还能做些什么避免误会发生?
- 如何通过更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更能感同身受这个误会发生和化解的过程?
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更精彩的文章,期待你的下一次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