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的“了不起老师”(段评:此段作为开头,简短点出了写作对象“了不起老师”,但表述过于简单平淡,缺乏吸引力。可以增加一些能引起读者兴趣的内容,比如用一个有趣的小场景引出这位老师。修改版:在我们班,只要一提到“了不起老师”,同学们都会眼睛发亮。到底是怎样一位老师如此让人称赞呢,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我们的语文老师姓廖,在我心里,她特别了不起——不是因为她会讲好多知识,而是她总能把难事儿变简单,还教会我们敢思考、敢表达。(段评:该段清晰地介绍了语文老师廖老师,点明她“了不起”的原因,与主题紧密相关,语言表达流畅。不过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让表达更生动。比如“不是因为她会讲好多知识,而是她总能把难事儿变简单”可改为“不是因为她知识如浩瀚星河,而是她能把难题像变魔术一样变简单”。修改版:我们的语文老师姓廖,在我心里,她特别了不起——不是因为她知识如浩瀚星河,而是她能把难题像变魔术一样变简单,还教会我们敢思考、敢表达。)
前阵子学《将相和》,“负荆请罪”那段里,我总不明白廉颇为什么放着大将军的面子不顾,非要光着背去认错。我攥着课本皱着眉,连笔记都忘了写。廖老师路过时一眼就看出我的困惑,却没直接给答案,而是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小头像:一个写着“廉颇”,一个写着“赵国”。“你想想,”她指着“赵国”问我,“如果廉颇和蔺相如一直闹矛盾,敌人来了怎么办?”我盯着黑板突然反应过来:原来廉颇的“低头”,是为了整个国家的安危!廖老师笑着点头:“会为大局着想的人,才是真了不起——你能想到这层,也很厉害!”(段评:这一段通过具体事例展现廖老师的“了不起”,细节丰富,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但语言可以更活泼些,增强童真童趣。比如“我攥着课本皱着眉,连笔记都忘了写”可改为“我紧紧攥着课本,眉头皱得像个小麻花,连笔记都忘写啦”。修改版:前阵子学《将相和》,“负荆请罪”那段里,我总不明白廉颇为什么放着大将军的面子不顾,非要光着背去认错。我紧紧攥着课本,眉头皱得像个小麻花,连笔记都忘写啦。廖老师路过时一眼就看出我的困惑,却没直接给答案,而是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小头像:一个写着“廉颇”,一个写着“赵国”。“你想想,”她指着“赵国”问我,“如果廉颇和蔺相如一直闹矛盾,敌人来了怎么办?”我盯着黑板突然反应过来:原来廉颇的“低头”,是为了整个国家的安危!廖老师笑着点头:“会为大局着想的人,才是真了不起——你能想到这层,也很厉害!”)
廖老师的语文课,更是藏着好多“了不起”的办法。讲《将相和》里蔺相如智斗秦王时,她没让我们死记段落,而是把我们分成小组,让大家演一演“完璧归赵”的场景。有的同学当秦王,有的当蔺相如,连“和氏璧”都是用彩纸做的。原本难懂的对话,一演就全明白了;遇到有人不敢举手发言,廖老师会把话筒递到他面前,轻声说:“没关系,你的想法说不定能给大家新启发。”慢慢的,班里越来越多同学敢站起来分享观点。(段评:此段继续用具体事例体现廖老师教学方法的“了不起”,内容充实,逻辑清晰。但在描写同学们表演场景时,可以增加一些同学们的神态、动作描写,让画面更生动。比如“有的同学当秦王,有的当蔺相如”可改为“有的同学雄赳赳地扮作秦王,眼睛里透着一股威严;有的同学则文质彬彬地演蔺相如,神情镇定自若”。修改版:廖老师的语文课,更是藏着好多“了不起”的办法。讲《将相和》里蔺相如智斗秦王时,她没让我们死记段落,而是把我们分成小组,让大家演一演“完璧归赵”的场景。有的同学雄赳赳地扮作秦王,眼睛里透着一股威严;有的同学则文质彬彬地演蔺相如,神情镇定自若,连“和氏璧”都是用彩纸做的。原本难懂的对话,一演就全明白了;遇到有人不敢举手发言,廖老师会把话筒递到他面前,轻声说:“没关系,你的想法说不定能给大家新启发。”慢慢的,班里越来越多同学敢站起来分享观点。)
最让我佩服的是,廖老师还会把我们的作文编成“班级小书”。每次她把印着我们名字的小书递过来时,都会说:“你们写的故事,比课文还精彩。”看着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我忽然觉得,原来写作也不是难事儿——这都是廖老师的功劳。(段评:这一段写廖老师把同学们的作文编成“班级小书”,突出了廖老师的用心和对同学们的鼓励,内容真实感人。不过可以在结尾处增加一些自己的心理活动,进一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比如“看着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我忽然觉得,原来写作也不是难事儿——这都是廖老师的功劳。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写出更多精彩的故事,不辜负廖老师的期望”。修改版:最让我佩服的是,廖老师还会把我们的作文编成“班级小书”。每次她把印着我们名字的小书递过来时,都会说:“你们写的故事,比课文还精彩。”看着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我忽然觉得,原来写作也不是难事儿——这都是廖老师的功劳。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写出更多精彩的故事,不辜负廖老师的期望。)
这就是我们的廖老师,她不仅教会我们知识,更让我们相信自己也能很“了不起”。每次上语文课,我都特别期待:不知道今天,她又会带我们发现什么新惊喜呢?(段评:作为结尾,总结了廖老师对同学们的影响,主题得到升华,情感真挚。但可以运用一个比喻句,让结尾更有感染力。比如“这就是我们的廖老师,她就像一盏明灯,不仅教会我们知识,更让我们相信自己也能很“了不起””。修改版:这就是我们的廖老师,她就像一盏明灯,不仅教会我们知识,更让我们相信自己也能很“了不起”。每次上语文课,我都特别期待:不知道今天,她又会带我们发现什么新惊喜呢?)
彭麒祯同学,你好!读完你的《了不起的语文老师》,老师首先要为你的深刻立意点个赞!很多人写老师只关注教学知识,而你却从廖老师的教学方法中感悟到她“让我们相信自己也能很‘了不起’”,这个立意让文章有了深度!
老师发现你文章的“建筑结构”搭得不错。开头直接表明廖老师在你心中很了不起,引出下文;结尾总结廖老师不仅教会知识,更让大家相信自己,和开头呼应,让文章很完整。而且,你在叙述事例时条理清晰,把廖老师帮助你理解课文、创新教学方法以及编“班级小书”等事情依次道来,使读者能清楚感受到廖老师的了不起。
另外,你对人物的描写也较为生动。在描述你对“负荆请罪”的困惑时,“攥着课本皱着眉,连笔记都忘了写”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你的迷茫。廖老师通过在黑板画头像引导你思考的情节,语言和动作描写简洁且到位,让廖老师循循善诱的形象跃然纸上 。
不过呢,文章还有一些提升空间。比如在深化立意方面,你写了廖老师让大家相信自己了不起,那我们可以再深入想想,为什么廖老师这样的教学方式就能让大家相信自己了不起呢?是因为她关注学生的困惑、尊重学生的想法,还是因为她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大家的潜能?如果能在结尾处把这个原因剖析一两句,思想会更有力量。
在丰富细节与层次上,写“完璧归赵”的小组表演时,可以把镜头推近,当时教室的布置是怎样的?同学们表演时的语气、表情如何?大家在表演过程中的心情怎样?用“五感法”把这个场景拍出来,文章感染力会更强。
从讲述理解“负荆请罪”到“完璧归赵”的表演,段落之间稍显生硬,我们可以加一句像“解决了廉颇‘负荆请罪’的疑惑后,廖老师在课堂上还有很多精彩的教学方法,接下来的小组表演更是让我们对课文有了全新认识”这样的过渡句,让文章衔接更自然。
总而言之,这篇作文展现了你出色的思考能力和表达潜力。你已经学会了搭建文章的基本框架,接下来,我们可以在细节描写和思想深化上继续努力。比如你可以想想:
- 廖老师的教学方法对同学们的长远发展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
- 在廖老师让大家敢思考、敢表达的过程中,有没有某个瞬间让你特别触动,能详细描述一下吗?
- 除了文中提到的,还有哪些具体的事例可以体现廖老师对同学们自信心的培养?
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更优秀的作品,期待你的下一次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