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既爱吃又爱“演戏”的小家伙,你能猜到他是谁吗?没错,他就是我的弟弟。(段评:此段作为开头,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出主题——弟弟,能吸引读者的兴趣,符合小学记叙文开头的要求。不过,语言表达较为普通,可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描述。建议在描述弟弟特点时,使用更生动形象的词汇,比如把“既爱吃又爱‘演戏’”改为“超级爱吃还特别爱‘演戏’”。修改版:有个超级爱吃还特别爱“演戏”的小家伙,你能猜到他是谁吗?没错,他就是我的弟弟。)
我的弟弟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好像能看穿一切,小鼻子挺可爱又天真,嘴巴总是挂着笑,露出两颗小虎牙,可爱极了。(段评:该段对弟弟的外貌进行了描写,人物形象较鲜明,但细节描写还可更丰富。比如可以具体描述一下眼睛“好像能看穿一切”的样子,以及小鼻子“可爱又天真”的具体表现。建议增加一些比喻或拟人等修辞手法,让描写更生动。修改版:我的弟弟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像两颗明亮的黑宝石,仿佛藏着无数小秘密,好像能看穿一切。他的小鼻子小巧玲珑,鼻尖微微翘起,可爱又天真,嘴巴总是挂着笑,露出两颗小虎牙,就像两颗小贝壳,可爱极了。)
我的弟弟是我们家的“戏精”。有一次,他把我的水打翻了,我又气又急,刚想把他收拾一顿,结果,我刚点到他的毛,他就爬到地上张嘴大哭,把奶奶引来了,奶奶不分青红皂白的 (改:不分青红皂白地) 批评了我,但只有我知道,他是在演戏呢!(段评:此段围绕弟弟“戏精”的特点讲述了一件具体事例,情节完整,但“刚点到他的毛”表述不通顺,影响了表达的流畅性。应改为更合理的表达,如“刚要教训他”。同时,在描述弟弟“演戏”的情节时,可以增加一些细节,让故事更生动。修改版:我的弟弟是我们家的“戏精”。有一次,他把我的水打翻了,我又气又急,刚要教训他,结果,他立马爬到地上,嘴巴张得大大的,扯着嗓子大哭起来,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滚落下来,把奶奶引来了。奶奶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了我,但只有我知道,他是在演戏呢!)
还有一回,我学着他演戏的样子,眉开眼笑地把他带到我的房间,假装要“教训”他,结果,他的哭声顺着窗户送到了跳舞回来的奶奶的耳朵里……哎,每次都是我被批评,他却跟没事人一样,这戏精的本事也太绝了吧!(段评:继续通过事例体现弟弟“戏精”的特点,与上文衔接自然。不过,“眉开眼笑地把他带到我的房间,假装要‘教训’他”逻辑上有点矛盾,“眉开眼笑”不太符合假装“教训”的情境,可改为“板着脸”。另外,描述弟弟哭声的部分可以更生动些。修改版:还有一回,我板着脸把他带到我的房间,假装要“教训”他,结果,他扯着那尖锐的哭声,像警报声一样顺着窗户送到了跳舞回来的奶奶的耳朵里……哎,每次都是我被批评,他却跟没事人一样,这戏精的本事也太绝了吧!)
弟弟还是个小吃货。有一次,我刚要把吃掉的糖纸扔掉,但是我的脑海想到了一个绝妙的,逗弟弟的好办:我把小石头洗干净,在外面刷了一层糖水,然后把石头放在糖纸里给他吃!真是个好办法!说干就干,我把“石头糖”假装成特制糖拿给他吃,他赶紧要塞进嘴里 (改:赶紧塞进嘴里) ,“咔”的一声咬到石子,只见他的脸团成一团 (改:脸皱成一团) ,眉毛打成了“八字结”那样子逗的我哈哈大笑 (改:逗得我哈哈大笑) ,并“祝福”道:“哈哈,你中奖啦!”(段评:该段围绕弟弟“小吃货”的特点展开故事,但“想到了一个绝妙的,逗弟弟的好办”存在语病,应改为“想到了一个绝妙的逗弟弟的好办法”。同时,在描述弟弟吃到“石头糖”的反应时,可以增加一些动作和神态的细节描写。修改版:弟弟还是个小吃货。有一次,我刚要把吃掉的糖纸扔掉,突然脑海里想到了一个绝妙的逗弟弟的好办法:我把小石头洗干净,在外面刷了一层糖水,然后把石头放在糖纸里给他吃!真是个好办法!说干就干,我把“石头糖”假装成特制糖拿给他吃,他迫不及待地一把抢过去,赶紧要塞进嘴里,“咔”的一声咬到石子,只见他瞬间瞪大了眼睛,脸团成一团,眉毛紧紧地皱在一起,打成了“八字结”,那样子逗得我哈哈大笑,我还“祝福”道:“哈哈,你中奖啦!”)
这就是我可爱又贪吃的弟弟,我对他真是又爱又恨。(段评:此段作为结尾,总结了弟弟“可爱又贪吃”的特点,表达了“我”对弟弟“又爱又恨”的情感,主题明确。不过,语言比较平淡,可以增加一些情感的抒发,让结尾更有感染力。建议在结尾处加上一句对弟弟的喜爱之情的升华语句。修改版:这就是我可爱又贪吃的弟弟,我对他真是又爱又恨。虽然他总爱搞些小把戏,但他的天真和活泼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生活,我真的很爱这个古灵精怪的弟弟。)
孙灵钰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我我的弟弟》,老师首先要为你对弟弟形象生动的展现点个赞!你通过描述弟弟的日常趣事,让一个既爱吃又爱“演戏”的可爱弟弟形象跃然纸上,充满了生活气息。
老师发现你对弟弟的描写十分生动。比如“我的弟弟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好像能看穿一切,小鼻子挺可爱又天真,嘴巴总是挂着笑,露出两颗小虎牙,可爱极了”,通过对弟弟外貌细致的描写,让读者一下子就对弟弟的形象有了清晰的认识。还有描写弟弟“演戏”的情节,“他爬到地上张嘴大哭”,简单的动作描写,就把弟弟耍赖的模样生动地呈现出来了。
不过呢,这篇文章还有一些地方可以变得更精彩。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看,你写了弟弟爱“演戏”和贪吃这些特点,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为什么弟弟这么爱“演戏”呢?是为了引起大家的关注,还是有其他原因?如果能在结尾处,把弟弟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深度。
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像“我把小石头洗干净,在外面刷了一层糖水,然后把石头放在糖纸里给他吃”这里,是文章很有趣的部分。我们能不能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弟弟看到“石头糖”时,眼睛是什么样的神情?房间里是什么氛围?你心里期待他有什么反应?用“五感法”把这个过程详细地写出来,文章的趣味性会大大增加。
从写完弟弟爱“演戏”到写弟弟是小吃货,中间好像缺了一座小桥。我们能不能加一句像“弟弟不仅是个爱‘演戏’的小机灵鬼,还是个十足的小吃货”这样的话?用这样一个巧妙的过渡句,就能让段落之间的衔接更自然,读起来更流畅。
总而言之,这篇作文展现了你出色的观察能力和表达潜力。你已经学会了如何通过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接下来,我们可以在深化立意、丰富细节和强化过渡上继续下功夫。比如你可以想想:
- 弟弟的这些行为除了给家人带来欢乐,还对家庭氛围有什么更深的影响?
- 在和弟弟相处的其他事情中,有没有能进一步体现他性格特点的情节?
- 如何通过对弟弟的描写,更好地表达出你对他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感? 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更精彩的佳作,期待你的下一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