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我最喜欢的“漫画”老师,那当属我们班的班主任吴老师。每周星期一的早上就是数学课。数学课也是我每周最期待最喜欢的一节课。(段评:此段作为开头,点明了主题,引出“漫画”老师吴老师,且表明数学课是自己期待的课,能吸引读者兴趣。不过可更突出“漫画”老师的特点,让开头更具吸引力。比如可以描述一下“漫画”老师给你留下的最初的特别印象。修改版:说起我最喜欢的“漫画”老师,那当属我们班的班主任吴老师。第一次见到她,她那夸张的表情和生动的肢体动作,就像漫画里走出来的人物一样,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每周星期一的早上就是数学课,这也是我每周最期待最喜欢的一节课。)
在我的印象之中,数学老师的样子是最漂亮的。她每一天都扎着一条单马尾,不大的鼻子上面,却每一天都要架着一副金黄色的睛镜 (改:眼镜) ,她的身材不瘦也不胖,走起来就好像一阵风一样轻,走起来就好像没有声音一样。老师虽然带着一副眼镜,但是眼镜的底下却有着一双锐利的鹰眼。(段评:该段对老师外貌描写较细致,能让读者初步了解老师形象。但表述较啰嗦,像“每一天”重复使用,且“睛镜”有误。可简洁表达,让语言更流畅。修改版:在我的印象中,数学老师是最漂亮的。她总扎着一条单马尾,不大的鼻子上架着一副金黄色的眼镜。她身材匀称,走起路来轻盈无声。老师虽然戴着眼镜,但眼镜下却有着一双锐利的鹰眼。)
我班的吴老师这是一位绝世“神医,”什么“病”都可以治。有一次就在上课的时候,有一位同学开小差,他的思想都坐上了火箭飞上了外太空去了。老师的鹰眼还是在发现了在上课的时候,他在课上面,开小差的这一位同学。老师说这是“上课出差课。”于是老师给他开了一个病方,抄二十遍数学公式。结果这一个同学上课在也 (改:再也) 不上课开小差了。(段评:把老师比作“神医”,构思新颖,通过具体事例体现老师能治学生“开小差”的“病”。不过语句不够通顺,“老师的鹰眼还是在发现了”表述有误。可梳理语句,让逻辑更清晰。修改版:我班的吴老师是一位绝世“神医”,什么“病”都能治。有一次上课,一位同学开小差,思想都飞到外太空去了。老师的鹰眼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位在课上开小差的同学。老师说这是“上课出差病”,于是给他开了个药方——抄二十遍数学公式。结果这位同学再也不在上课开小差了。)
还记得有一次,我数学考试只考了七十多分,老师叫我去“病房”给我看病。她拿出“针”和“听诊器”,看了看我的试卷,发现我得了“粗心大意病。”于是她给我开了一个病方,抄十遍错题。果然病到病除,我在也 (改:再也) 没有错过这一种题了。(段评:延续“神医”的设定,讲述老师帮“我”治“粗心大意病”的事,情节完整。但“病到病除”用词有误,应是“药到病除”。可准确用词,提升表达效果。修改版:还记得有一次,我数学考试只考了七十多分,老师叫我去“病房”给我看病。她拿出“针”和“听诊器”,看了看我的试卷,发现我得了“粗心大意病”。于是她给我开了个药方——抄十遍错题。果然药到病除,我再也没错过这类题了。)
这就是我的“漫画”老师——吴老师,我真的很喜欢她。(段评:作为结尾,总结全文,直接表达对老师的喜爱,情感真挚。不过较简单平淡,可适当升华情感,让结尾更有感染力。修改版:这就是我的“漫画”老师——吴老师,她用独特的方式教育我们,让我们在快乐中学习。我真的很喜欢她,也会永远记住她的教诲。)
吕明朗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我的“漫画”老师》,老师首先要为你独特的立意点个赞!你把吴老师比作“神医”,通过老师给同学“治病”的事例来展现老师的教学方法,这个角度很新颖,让文章一下子有了亮点!
老师发现你在描写老师外貌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写得很生动。比如“她每一天都扎着一条单马尾,不大的鼻子上面,却每一天都要架着一副金黄色的眼镜,她的身材不瘦也不胖,走起来就好像一阵风一样轻,走起来就好像没有声音一样”,从发型、配饰、身材到走路姿态都进行了细致描绘,让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且将老师走路比作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字的表现力。
不过呢,文章在一些方面还有提升空间。从立意上来说,可以再深刻一些。比如在写老师给同学“治病”后,可以进一步思考这种教育方式背后对学生成长的深远影响,在结尾处简单阐述一下,会让文章更有深度。从结构上看,两件事例之间的过渡可以更自然些,比如在写完第一个同学开小差被“治病”后,加一句类似“处理完这位同学的问题,老师又把关心的目光投向了其他同学,而我也没想到,很快老师就关注到了我的学习问题”这样的过渡语,文章读起来会更连贯。另外,在描写老师“看病”过程时,细节还可以更丰富,比如老师当时的表情、说话的语气等,都可以具体描写,这样能让老师的形象更加鲜活。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吴老师这种“治病”的教育方法,在其他学科老师身上有没有类似的体现呢?如果有,你觉得这反映了老师们怎样共同的教育理念?
- 从吴老师对不同同学“病症”的处理方式中,你能体会到老师对每个学生怎样不同的期望吗?
- 假如你是吴老师,面对不同“病症”的学生,除了文中的方法,你还会想到哪些独特的“治疗方案”呢?
总而言之,这篇作文展现了你很好的思考能力和表达潜力。你已经学会了通过具体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接下来,我们可以在立意深化、结构优化和细节丰富上继续下功夫。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更精彩的佳作,期待你的下一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