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有一头乌黑的长发,总爱戴着发 (改:戴着发卡) ,还戴着一个眼镜,王老师个子可能没有你高,但是你一定比不上她的那张嘴!你光是看那张嘴,一秒钟就张了十几次!你再加上声音……那就更不敢想了!王老师的性格变化多端,有时温柔的像一只可爱的小猫,而有时,又“凶惨 (改:凶狠) ”的像一只凶猛的老虎,一不注意,她就能把你给吃掉!
你可别看王老师戴着个眼镜,其实,她就像“孙悟空”一样“火眼金睛”。记得有一次,早上刚到学校时我忘交作业了,在大课间回来后,王老师一眼望去,然后皱了眉头,又看了看时间。接着大声地喊:“都几点了!好习惯怎么还没交齐!”随后又接着说:“我看那里也就二十几本。”话音刚落,有许多同学都不信,连忙跑去数。不一会儿,一个声音传出来了,“只有二十三本好习惯!”听到这番信息我们全班都惊掉了下巴,王老师点了点头又说:“那还不快交!”这一句话把全班都拉回到了现实里。
还有一次,我和同桌在讨论时间画画 (改:讨论画画) ,王老师的目光在扫了一圈全班后,锁定在我们身上,当时我还沉浸在画画的世界里完全没感到异常。但 (改:感到异常,但) 过了一会,我感到不对劲后。 (改:感到不对劲后,) 发现已经晚了,王老师的眼睛似乎开了追踪雷达一样 (改:开了追踪雷达似的) ,死死地盯我的画本。那个都快把 (改:那眼神都快把) 我的画盯透了的神眼从金丝框眼镜上穿过全班同学的脑袋,最终落到了我身上。她没有大声喊我,只是静静地盯着我。在沉默了10秒钟后,王老师又开始了涛涛不绝 (改:滔滔不绝) 的课堂。
这就是我们班的语文老师。
王诗瑜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火眼金睛的语文老师》,老师首先要为你敏锐的观察力点个赞!很多人写老师可能只是泛泛而谈,而你却抓住了语文老师“火眼金睛”这个独特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老师的这一特质,让文章很有看点。
老师发现你在描写老师方面很有一套。比如描写老师发现没交齐作业那一段,“王老师一眼望去,然后皱了眉头,又看了看时间。接着大声地喊:‘都几点了!好习惯怎么还没交齐!’”这里通过动作、语言描写,生动地把老师认真负责、关注细节的形象展现了出来,让读者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老师的“威力”。
不过呢,文章还有一些地方可以变得更精彩。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看,你写了老师“火眼金睛”,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为什么老师能这么“火眼金睛”?是因为她对学生的关注,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吗?如果能在结尾处,把“火眼金睛”背后的原因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力量。
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像写你和同桌画画被老师发现这一段,“王老师的目光在扫了一圈全班后,锁定在我们身上,当时我还沉浸在画画的世界里完全没感到异常。”这里是文章很关键的部分,我们能不能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教室里的气氛是怎样的?周围同学有没有什么反应?你心里最紧张的念头是什么?用“五感法”把这个“特写镜头”拍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从写完老师发现没交齐作业这件事到写画画被老师发现,中间好像缺了一座小桥。我们能不能加一句像“处理完作业的事情,老师又投入到了课堂的关注中,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更让我见识到了老师的‘火眼金睛’。”这样的话?用一个巧妙的过渡句,就能让段落之间的衔接天衣无缝,读起来更流畅。
总而言之,这篇作文展现了你出色的观察能力和表达潜力。你已经学会了通过具体事例来展现人物特点,接下来,我们可以在细节描写和思想深化上继续下功夫。比如你可以想想:
- 老师的“火眼金睛”除了在学习方面,在生活中有没有体现呢?
- 老师“火眼金睛”背后,对你们的成长有着怎样深远的影响?
- 如何通过更多不同的场景来突出老师“火眼金睛”这一特质,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更精彩的佳作,期待你的下一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