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物品。有人喜欢博大精深的书本,有人喜欢激发思维的拼图,还有人喜欢带来快乐的布娃娃。而我却喜欢一只呆头呆脑、贪吃又淘气的、刚断奶的小猫。(段评:这段作为开头,采用对比的方式引出自己喜欢的小猫,能吸引读者兴趣,主题明确。不过,“呆头呆脑、贪吃又淘气的、刚断奶的”表述稍显拖沓。建议调整语序,使表达更简洁。修改版: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物品。有人喜欢博大精深的书本,有人喜欢激发思维的拼图,还有人喜欢带来快乐的布娃娃。而我却喜欢一只刚断奶的、呆头呆脑又贪吃淘气的小猫。)
这只小猫也挺聪明还有些运气,被我希里糊涂 (改:稀里糊涂) 的撞见,那时它也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了。见它可怜,我把它带回了家。(段评:此段讲述遇见小猫并带回家的情节,丰富了故事内容。但“希里糊涂”用词不当,可换为更合适的表达;“那时它也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了”表述较口语化。建议用更书面的词语替换,让表达更规范。修改版:这只小猫挺聪明还有些运气,偶然被我遇见,那时它已经饿得气息微弱了。见它可怜,我把它带回了家。)
这只小猫的斑点像奶牛,一个斑点在着 (改:这) 眼睛上,刚好把眼睛圈住了。尾巴长得又长又粗。因为它长得圆圆的,所以我们叫它“面团”。(段评:该段介绍小猫外貌并说明名字由来,条理清晰。“一个斑点在着眼睛上”存在语病。可修改语病,使句子通顺。修改版:这只小猫的斑点像奶牛,有一个斑点刚好把眼睛圈住了。它的尾巴又长又粗。因为它长得圆圆的,所以我们叫它“面团”。)
面团很淘气、贪吃。见我向它靠近,便迈着小短短 (改:短短) 腿跑了过来。用后腿站立,前爪抱着我的脚,把尾巴抬得比自己的头还高,圆圆的眼睛望着我,嘴里“喵亚尼亚尼”地叫着,我知道,它又在讨吃的了。我摸摸它的圆脑袋,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回地上。把好早 (改:很早) 就准备好的猫粮放到它跟前。面团把爪子塔 (改:搭) 上盘子,眯着眼,脸贴上粮食,一口吃三块,三两下就吃完了。吃完后,还拍着尾巴看着我,肯定还想吃。(段评:此段生动地描写了面团讨吃和吃东西的情景,细节丰富,体现了小猫的淘气和贪吃。“把爪子塔上盘子”存在错别字;“好早就准备好”表述较口语化。可改正错别字,并用更书面的表达替换口语化词语。修改版:面团很淘气、贪吃。见我向它靠近,便迈着小短腿跑了过来。用后腿站立,前爪抱着我的脚,把尾巴抬得比自己的头还高,圆圆的眼睛望着我,嘴里“喵呜喵呜”地叫着,我知道,它又在讨吃的了。我摸摸它的圆脑袋,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回地上。把早就准备好的猫粮放到它跟前。面团把爪子搭在盘子上,眯着眼,脸贴上粮食,一口吃三块,三两下就吃完了。吃完后,还摇着尾巴看着我,肯定还想吃。)
面团睡觉时摆的动作都是一样的。睡前,它要把一盘鱼干叼进小小的房子中,那便是它的窝。睡觉时,它把双爪交叉在身前,大大的圆脸放在爪子上,腿放在身下,尾巴围在身边。在窝旁打鼓它也不醒 (改:就算打鼓它也不醒) 。(段评:这段详细描写了面团睡觉的动作和习惯,画面感强。“在窝旁打鼓它也不醒”表意不明。可明确表达,让读者更清楚。修改版:面团睡觉时摆的动作都是一样的。睡前,它要把一盘鱼干叼进小小的房子中,那便是它的窝。睡觉时,它把双爪交叉在身前,大大的圆脸放在爪子上,腿放在身下,尾巴围在身边。就算在它的窝旁敲鼓,它也不会醒来。)
面团活泼、淘气,它带给我很多快乐,它也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段评:作为结尾,总结了小猫的特点以及它在“我”生活中的重要性,主题积极向上。但表述比较平淡。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感染力。修改版:面团活泼、淘气,就像一个快乐的小天使,它带给我很多快乐,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