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巷口那盏老路灯时,蝉正蜕到第三只。最先与我说话的是卖豆浆的张叔。凌晨三点,他的三轮车碾过露水,铁桶晃出细碎的响。“又亮着呐。”他擦汗时抬头笑,我把光揉软些,照清他帆布兜里递给孙子带的糖糕。(段评:该段落作为开头,以独特的想象“我成了巷口那盏老路灯”引入,吸引读者兴趣,很好地契合了记叙文主题。语言表达生动,如“把光揉软些”,画面感十足。不过,可在“蝉正蜕到第三只”处稍作解释,让读者更好理解时间设定。修改版:我成了巷口那盏老路灯,夏日里蝉正努力蜕变着,这已经是第三只蝉在蜕变啦。最先与我说话的是卖豆浆的张叔。凌晨三点,他的三轮车碾过露水,铁桶晃出细碎的响。“又亮着呐。”他擦汗时抬头笑,我把光揉软些,照清他帆布兜里递给孙子带的糖糕。)
五点会来一个穿校服的姑娘。她总在灯杆下背单词,声音轻得像蒲公英。有次雨把课本把湿了 (改:打湿了) ,她就蹲在我投下的光圈里擦纸页,我便把光聚成小伞,看她把单词表贴在我底座上,字被雨水晕成浅蓝。(段评:段落围绕穿校服的姑娘展开,情节具体,符合记叙文特点。运用比喻“声音轻得像蒲公英”,生动形象。但“有次雨把课本把湿了”存在语病。可改为“有次雨把课本淋湿了”,让表达更通顺。修改版:五点会来一个穿校服的姑娘。她总在灯杆下背单词,声音轻得像蒲公英。有次雨把课本淋湿了,她就蹲在我投下的光圈里擦纸页,我便把光聚成小伞,看她把单词表贴在我底座上,字被雨水晕成浅蓝。)
深夜常来一个捡废品的啊婆 (改:阿婆) 。她的麻袋蹭过地面,像在数巷子里的石子。有次她摸到我底座下的硬币,是白天孩子落下的,她对着光看了又看,最后把硬币放进了巷尾的流浪猫猫碗 (改:猫碗) 里。(段评:此段叙述了捡废品阿婆的故事,细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体现了记叙文的情节性。逻辑清晰,自然展现阿婆的善良。不过,语言可以更活泼些,比如“麻袋蹭过地面,像在数巷子里的石子”可进一步优化。修改版:深夜常来一个捡废品的阿婆。她的麻袋在地面上摩挲着,就像一位细心的老人在细数巷子里的石子。有次她摸到我底座下的硬币,是白天孩子落下的,她对着光看了又看,最后把硬币放进了巷尾的流浪猫猫碗里。)
后来我学会了在起风时晃一晃光,提醒晚归的人裹紧衣领,在梅雨季把光调暖些,烘一烘行人潮湿的裤脚。蝉蜕落第七只时,电线突然嗡一声,我最后看见的,是张叔的豆浆桶冒着白汽,正穿过我渐暗的影子。(段评:作为结尾,总结了“我”作为路灯为行人做的事,画面温馨,主题积极向上。但“蝉蜕落第七只时”表述稍显生硬,可改为“当第七只蝉完成蜕变时”,使表达更自然。修改版:后来我学会了在起风时晃一晃光,提醒晚归的人裹紧衣领,在梅雨季把光调暖些,烘一烘行人潮湿的裤脚。当第七只蝉完成蜕变时,电线突然嗡一声,我最后看见的,是张叔的豆浆桶冒着白汽,正穿过我渐暗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