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华山一条路"道尽了华山的惊险。绿色大巴将我们送到山脚后,所有人转乘小巴继续向上盘旋。车轮碾过的每一寸山路都让人胆战心惊——左侧是灰白色的峭壁,右侧就是云气翻涌的万丈深渊。我把脸贴在冰凉的车窗上,手指在玻璃上压出十个白印,直到看见索道站的红屋顶才松开汗湿的手心。缆车的钢索发出吱呀声,带着我们飞向云霄。导游阿姨告诉我们,这条7400米的索道落差相当于250层楼高。透过脚下的玻璃看去,当年解放军智取华山的羊肠小道,此刻如同草蛇灰线般时隐时现。灰褐色的山体上,白石英岩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是给险峰披上了银甲。下了缆车,我们站在刻着"回心石"三字的巨石前整理装备。爸爸拿着导览图说:"东西南北中五座主峰,西峰既有沉香劈山的传说,又是华山之冠。"秋日阳光正好,我把遮阳帽檐往上一推:"那还等什么!"攀登从擦耳崖开始变得艰难。岩壁上凿出的石阶只容半脚,铁链在秋风中叮当作响。过了形似龟壳的龟背石,苍龙岭果真如苍龙耸脊:宽不盈尺的石阶笔直插入云端,两侧云海翻腾似龙鳞滚动。妈妈抓着岩壁挪了十几级,摆摆手回休息站去了。我和爸爸像两只要强的蜗牛,前胸几乎贴着石阶,手脚并用地向上挪动。石缝里的野山菊擦过脸颊,汗珠滴在花岗岩上洇出深色斑点。当最后一级石阶消失在脚下,西峰云雾中忽然天光大亮。流云在脚下聚散成海,来时路上的险峰都成了云涛中的礁石。古松枝头金铃随风轻摇,不知从哪个山坳里传来清越鸟鸣。爸爸摘下被雾气打湿的眼镜轻声说:"你看,那些让我们腿软的陡坡,现在都成了画框里的墨痕。"山风扬起我的衣襟,背上的汗渐渐凉了,心却愈发滚烫——原来最美的风景,真的都在最倔强的坚持之后。(段评:这段记叙文围绕攀登华山展开,情节清晰,语言生动,生动描绘了华山的惊险和攀登的艰难,结尾的感悟也升华了主题。不过,存在一些可提升之处:一是心理描写较少,读者难以深入体会“我”在攀登过程中的内心感受;二是情节发展稍显平淡,缺乏一些波折来增强故事的吸引力;三是人物形象塑造不够鲜明,“爸爸”“妈妈”等人物的特点不够突出。 修改版: “自古华山一条路”,这句俗语如同一把重锤,狠狠砸在我对华山的期待上,未到山脚,心已被惊险填满。绿色大巴在蜿蜒山路上摇晃,像一叶孤舟在波涛中起伏,把我们送到山脚。换乘小巴继续向上,每一次车轮的转动都像在命运的悬崖边试探——左侧,灰白色的峭壁如狰狞巨兽,张牙舞爪;右侧,云气翻涌的万丈深渊,像一张无形的大嘴,随时准备将我们吞噬。我把脸贴在冰凉的车窗上,手指不自觉地在玻璃上抠出十个白印,心也随着车轮的滚动悬到了嗓子眼,直到看见索道站的红屋顶,才敢松开汗湿的手心。 缆车的钢索发出吱呀声,像岁月的叹息,带着我们飞向云霄。导游阿姨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这条7400米的索道落差相当于250层楼高。”我的心猛地一紧,透过脚下的玻璃看去,当年解放军智取华山的羊肠小道,此刻如同草蛇灰线般时隐时现,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灰褐色的山体上,白石英岩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是给险峰披上了银甲,更添几分神秘与威严。 下了缆车,我们站在刻着“回心石”三字的巨石前整理装备。爸爸拿着导览图,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东西南北中五座主峰,西峰既有沉香劈山的传说,又是华山之冠。”秋日阳光正好,我把遮阳帽檐往上一推,嘴上说着“那还等什么”,可心里却像揣了只小兔子,七上八下。 攀登从擦耳崖开始变得艰难。岩壁上凿出的石阶只容半脚,每一步都像是在钢丝上行走。铁链在秋风中叮当作响,仿佛是命运的警钟。过了形似龟壳的龟背石,苍龙岭果真如苍龙耸脊:宽不盈尺的石阶笔直插入云端,两侧云海翻腾似龙鳞滚动。妈妈抓着岩壁挪了十几级,脸色煞白,摆摆手回休息站去了。看着妈妈离去的背影,我心里有些动摇,脚步也慢了下来。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拍了拍我的肩膀:“孩子,坚持一下,最美的风景往往在最险处。”我咬了咬牙,深吸一口气,和爸爸像两只要强的蜗牛,前胸几乎贴着石阶,手脚并用地向上挪动。石缝里的野山菊擦过脸颊,痒痒的,汗珠滴在花岗岩上洇出深色斑点,每一滴都像是我努力的勋章。 当最后一级石阶消失在脚下,西峰云雾中忽然天光大亮。流云在脚下聚散成海,来时路上的险峰都成了云涛中的礁石。古松枝头金铃随风轻摇,不知从哪个山坳里传来清越鸟鸣,仿佛是大自然为我们奏响的赞歌。爸爸摘下被雾气打湿的眼镜,眼中满是感慨:“你看,那些让我们腿软的陡坡,现在都成了画框里的墨痕。”山风扬起我的衣襟,背上的汗渐渐凉了,心却愈发滚烫——原来最美的风景,真的都在最倔强的坚持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