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日,看到了路边鲜红的西瓜,我不禁又想起那次温暖的经历。(段评:此段作为开头,通过夏日看到西瓜引出温暖经历,自然点题。不过表述稍显平淡,缺乏新颖感和感染力。建议运用更生动的描写或修辞手法来增强吸引力。修改版要点:在段落定位与功能上,开头采用环境描写渲染氛围,更有效地引出主题;内容与主题上,增添细节让引出主题更自然;语言与表达上,运用比喻使语言更生动。质量提升:从平淡引出变为生动引入,增强了作文吸引力。修改版:“炽热的骄阳如一个大火球,无情地炙烤着大地。路边那一个个鲜红的西瓜,宛如一个个小灯笼,格外引人注目。看到它们,我不禁又想起那次温暖的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正在街边漫无目的地游荡着,小城夏天的微风轻轻地吹拂过脸颊,令人感到无比的惬意。(段评:该段对夏日下午的环境描写较为细腻,能让读者感受到惬意的氛围。但存在不足,一是情节推进较慢,“漫无目的地游荡”未体现出后续买瓜的铺垫;二是语言表达稍显普通,“阳光明媚”“微风轻轻吹拂”等表述缺乏新意。修改版要点:在段落定位与功能上,优化内部逻辑,为下文买瓜做铺垫;内容与主题上,补充细节使情节更连贯;语言与表达上,替换词语让表述更生动。质量提升:从情节松散变为情节紧凑,增强了与下文的关联性。修改版:“那是一个阳光炽热的下午,我怀揣着些许无聊,在街边慢悠悠地走着。小城夏天的微风,如同一只温柔的手,轻轻抚过我的脸颊,让人心旷神怡。走着走着,我隐隐感到口渴难耐,这时,前方路边的一个卖西瓜小摊吸引了我的目光。”)
不一会儿,我便感到口干舌燥,忽然看见路边有个卖西瓜的小摊,我便走了过去。摊主是一个面相敦厚的老人,看见我过来,便切了一小片西瓜递给我试尝。咬下去,西瓜的甘甜让人口舌生津,缓解了我的焦渴。(段评:这段详细描述了看到西瓜摊并试尝西瓜的过程,内容较充实。但存在问题,一是人物描写较单一,仅描述了老人的面相,未体现出其性格特点;二是语言表达较直白,“咬下去,西瓜的甘甜让人口舌生津”表述缺乏文采。修改版要点:在段落定位与功能上,丰富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内容与主题上,增添人物动作和神态描写;语言与表达上,运用比喻让表述更生动。质量提升:从人物形象模糊变为形象鲜明,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修改版:“不一会儿,我便感到口干舌燥,喉咙仿佛要冒烟了。忽然,我眼前一亮,看见路边有个卖西瓜的小摊。摊主是一个面相敦厚的老人,他正笑眯眯地招呼着过往的行人。看到我过来,他热情地切了一小片西瓜递给我,那西瓜瓤红得像火,汁水顺着瓜皮往下滴。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那甘甜的汁水瞬间在口中散开,如同一股清泉,滋润了我干涸的喉咙,缓解了我的焦渴。”)
“来一个!”老人从一堆西瓜中选出一个,动作娴熟地过秤,装进袋子中递给我。(段评:此段简洁地叙述了买瓜的过程,但情节简单,缺乏细节。可以增加一些老人选瓜的动作和语言描写,使情节更丰富。修改版要点:在段落定位与功能上,优化段落内部逻辑,增添细节使情节更连贯;内容与主题上,补充老人选瓜的细节;语言与表达上,运用动词让表述更生动。质量提升:从情节简单变为情节丰富,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修改版:““来一个!”我说道。老人立刻来了精神,他俯下身,在那一堆西瓜中仔细挑选着。他轻轻拍了拍这个西瓜,又敲了敲那个西瓜,嘴里还念叨着:“嗯,这个不错,声音挺清脆。”然后,他熟练地抱起那个选中的西瓜,放在秤上,眼睛紧紧盯着秤杆,手指灵活地拨弄着秤砣。过了一会儿,他满意地点点头,把西瓜装进袋子中,递给我。”)
正当我准备付钱时,发现手机竟然关机了。老人看出了我的尴尬、窘迫,安慰道:“没事,这账你记着,下次再来还吧。”说完,他那饱经风霜的憨厚的脸上,露出了一个慈祥的笑容。顿时一股暖流涌向我心间。“谢谢!明天我一定给您把钱送过来!”(段评:这段将“手机关机没钱付款”的尴尬和老人的宽容刻画得比较生动,人物对话自然。然而,心理描写不够深入,没有充分体现出“尴尬、窘迫”的程度。修改版要点:在段落定位与功能上,丰富细节描写,增强情感表达;内容与主题上,增加心理描写;语言与表达上,运用夸张手法突出情感。质量提升:从情感表达较浅变为情感表达深刻,增强了读者的代入感。修改版:“正当我准备付钱时,我满心欢喜地掏出手机,却发现屏幕一片漆黑,竟然关机了。我的笑容瞬间僵在脸上,心也“咯噔”一下,仿佛坠入了冰窖。我感觉自己的脸火辣辣的,像被火烤一样,双手也不自觉地捏紧了衣角。老人看出了我的尴尬、窘迫,他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安慰道:“没事,这账你记着,下次再来还吧。”说完,他那饱经风霜的憨厚的脸上,露出了一个慈祥的笑容,那笑容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温暖了我冰冷的心。顿时一股暖流涌向我心间。“谢谢!明天我一定给您把钱送过来!”我激动地说道,声音都有些颤抖。”)
第二天,我正准备出门,忽然发现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妈妈劝我先别急,等雨停再去送也不迟,但我并没有听妈妈的话,而是义无反顾地带上伞出了门。一路上,我一直担心摊主会不会提前收摊,这心中不禁增添了几分忧虑。(段评:该段对“冒雨还钱”的心理活动描写较为真实,但环境描写可更生动,以更好地烘托人物心情。修改版要点:在段落定位与功能上,运用环境描写烘托心情,增强情感表达;内容与主题上,增添环境描写细节;语言与表达上,运用比喻使描写更生动。质量提升:从环境描写平淡变为生动,增强了情感的感染力。修改版:“第二天,我正准备出门,忽然,窗外传来“噼里啪啦”的声响。我透过窗户望去,只见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豆大的雨点像断了线的珠子,狠狠地砸在地面上,溅起高高的水花。狂风呼啸着,吹得树枝疯狂地摇晃。妈妈劝我先别急,等雨停再去送也不迟,但我并没有听妈妈的话,而是义无反顾地带上伞出了门。一路上,狂风裹挟着雨点,如子弹般打在我的伞上,发出“砰砰”的声响。我艰难地在雨中前行,心中一直担心摊主会不会提前收摊,这份忧虑就像一块大石头,沉甸甸地压在我的心头。”)
来到水果摊前,只见老人正准备收摊,他都把东西都装进了一辆面包车中。摊主看见我,感叹:“雨这么大,你还过来送钱?为了这点钱不值得。”我说:“没事,言出必行嘛。”这时,老人憨厚的脸上又露出了笑容,这一次多了一些赞许。(段评:这段描述了还钱时与老人的对话,体现出诚信的主题。不过,情节发展较平淡,可增加一些细节,如老人的动作和表情变化。修改版要点:在段落定位与功能上,丰富细节描写,使情节更生动;内容与主题上,增添老人的动作和表情;语言与表达上,运用词语使描写更生动。质量提升:从情节平淡变为情节生动,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修改版:“来到水果摊前,只见老人正准备收摊,他把东西一件一件地装进了一辆面包车中。他的头发被雨水打湿,贴在额头上,脸上满是疲惫。摊主看见我,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停下手中的动作,朝我摆了摆手,感叹道:“雨这么大,你还过来送钱?为了这点钱不值得。”我说:“没事,言出必行嘛。”这时,老人憨厚的脸上又露出了笑容,这一次,那笑容里多了一些赞许,他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眼角的皱纹也舒展开来,仿佛一朵盛开的菊花。”)
老人的笑容带给我了 (改:带给我) 温暖,他对陌生人毫无保留的信任也在不经意间照亮了我的世界。(段评:此段作为结尾,总结了老人的笑容和信任带来的温暖,升华了主题。但表述较笼统,可更具体地阐述这种温暖和照亮的意义。修改版要点:在段落定位与功能上,结尾通过抒情升华主题,增强感染力;内容与主题上,深化主题,具体阐述温暖和照亮的意义;语言与表达上,运用排比使表达更有气势。质量提升:从主题升华较浅变为主题升华深刻,增强了文章的思想深度。修改版:“老人的笑容,如同一束明亮的光,驱散了我心中的阴霾,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温暖;他对陌生人毫无保留的信任,宛如一泓清澈的泉水,滋润了我的心田,让我懂得了诚信和感恩的价值;他那朴实的举动,恰似一座巍峨的灯塔,在我人生的道路上,照亮了我前行的方向,让我明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依然有善良和美好存在。”)
汤敏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卖西瓜的老人》,老师感受到了一种温暖的力量。你讲述了自己买西瓜时手机没电,老人信任让你赊账,而后你冒雨还钱的故事,把这个小小的经历写得充满温情,非常不错。
不过呢,文章如果想要更出彩,还可以再改进一些地方。在立意方面,故事讲得很完整,但深度还可以再挖掘一下。现在故事更多是停留在事情的叙述上,你可以在结尾处进一步思考这件事对你的成长或者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些新的认识,让文章的立意能够更上一层楼。另外,在细节描写上,还有提升的空间。比如说在描写老人的时候,可以增加一些关于老人外貌、动作等更细致的描写,像老人选西瓜时手部的动作,他脸上皱纹的样子等,这样可以让老人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 我们还可以继续思考:
-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陌生人之间充满信任的瞬间,这些瞬间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
- 当我们遇到像手机没电这样的尴尬情况时,我们内心真正期待的是什么样的对待呢?
- 从这个故事出发,你觉得在现代社会中,如何才能让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信任更好地传递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