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像一个调味瓶,酸甜苦辣样样俱全。但是暖,就像是一颗糖,值得人细细品味。(段评:第一段用调味瓶和糖作比喻,很巧妙地引出了“暖”这个主题,语言也很生动!不过可以再加点画面感,比如说说“暖”像什么样的糖,让读者一下子就能感受到那种甜甜的、暖暖的感觉。修改版:生活就像一个五彩的调味瓶,酸甜苦辣都装在里面。可“暖”呀,就像冬天里含在嘴里的橘子糖,甜甜的,还带着一股香香的橘子味,能从舌尖一直暖到心里,值得人细细品味。)
有一天,外面寒风呼啸,妈妈让我出去买酱油。可走着走着,我突然发现路上有一块黑黑的东西,走近一看,哦!原来是一个钱包,我打开钱包,里面足足一千五百元呢!(段评:第二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和起因,很清楚!不过可以把“寒风呼啸”的感觉写具体点,比如风吹在脸上的感受,还有钱包的样子也可以再详细点,比如是布的还是皮的,这样画面感会更强。修改版:那天下午,外面的风像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我裹紧了棉袄还觉得冷。妈妈让我下楼买酱油,我缩着脖子往前走,忽然看见路边的台阶上有个黑乎乎的东西——原来是个磨破了边的布钱包!我好奇地打开一看,里面整整齐齐放着一千五百块钱,还有一张超市的小票呢!)
我站在道路两边 (改:道路边) 静静的 (改:静静地) 等待着失主,“我到底要不要把这个钱包带走呢?如果带走了,我就可以拿走这些钱。可如果我带走了,那警察也会找上门来啊!该怎么办!到底怎么办!我一边想,一边望着街道边的人。“我还要回家买酱油,等着妈妈给我炒菜吃呢!唉!回家之后又要被妈妈骂了。”(段评:第三段写出了你的心理斗争,很真实!不过“道路两边”可以改成“路边”更自然,心里的想法可以分点写得更清楚,比如先想到钱能买什么,再想到失主会着急,最后想到妈妈的话,这样逻辑会更顺。修改版:我蹲在路边,手里攥着钱包,心里像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小人说“把钱包藏起来吧,一千五百块能买好多玩具呢!”另一个小人马上跳出来:“不行不行!丢钱的人肯定急坏了,说不定这是他给家人看病的钱呢!”我抬头看看灰蒙蒙的天,风还在呼呼地吹,心里又犯愁:“要是等不到失主,回家晚了买不成酱油,妈妈会不会批评我呀?”)
我还在那想着,但突然,一阵脚步声走了过 (改:走了过来) ,问道:“小朋友,你有没有看到一个黑色,里面装着一千五百块钱的钱包?”我回到一个 (改:回头一看) ,是个穿着白色衬衫的年轻人,我回复着:“大哥哥,是这个吗?还给你!”大哥哥回答:“谢谢你,小朋友。”说完,他便向家的方向跑去。(段评:第四段写了失主找来的情节,很关键!不过“一阵脚步声走了过”有小语病,“回到一个”应该是“回头一看”,还有大哥哥的样子和说话的语气可以加一点,比如他是不是很着急,这样更生动。修改版:我正想着,忽然听见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有人喘着气问:“小朋友,你有没有看到一个黑色的布钱包?里面装着一千五百块钱,是我给妈妈买药的钱!”我回头一看,是个穿白色衬衫的大哥哥,他额头上都是汗,脸冻得红红的。我赶紧举起钱包:“大哥哥,是不是这个?给你!”大哥哥接过钱包,激动地说:“太谢谢你了小朋友!你可帮了我大忙!”说完还朝我鞠了个躬,才急急忙忙地跑走了。)
在这个寒冷的下午,这件事暖了我的内心。所以暖,是一种很美好的味道。(段评:第五段总结了这件事带来的温暖,很好!不过可以把“暖了我的内心”写得更具体,比如心里是什么感觉,和开头的比喻呼应一下,这样主题会更突出。修改版:风还在吹,可我站在路边,心里却像揣了个小太阳一样暖和。原来“暖”不只是嘴里的糖味,更是帮了别人之后,那种甜甜的、亮亮的感觉,真的像橘子糖一样,让人越品越觉得美好。)
翁鸿睿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暖》,老师首先被你用“生活调味瓶”和“糖”比喻暖的巧思打动——能从一件小事里品味到“暖是美好的味道”,这份细腻的感悟让文章有了温度!
不过我们可以一起给这篇文章“升级”:比如第三段你的内心挣扎很真实,但可以把“镜头”推近些——寒风刮在脸上是什么感觉?攥着钱包的手心有没有出汗?大哥哥跑来时,他的声音是急切还是惊喜?把这些细节像电影特写一样拍出来,暖的感觉会更真切。另外,结尾如果能加一句“原来把温暖传递出去,自己心里会更甜”,这份感悟就更深啦!
💡 我们再想想:
- 那个下午除了这件事,还有没有其他“暖”的小细节(比如妈妈后来没骂你?)能让主题更丰满?
- 如果把“寒风呼啸”的环境和你内心的“暖”再对比写一写,会不会更有张力?
- 大哥哥接过钱包时的表情、动作,能不能再补充一两句,让“暖”的画面更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