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失不一定是坏事,它要比收获更可贵。(段评:本段直接点明了“失不一定是坏事”的主题,作为开头简洁明了,能快速引出下文。但如果能加入一点具体的生活小场景,比如用大家熟悉的“丢了玩具却交到朋友”这样的小例子开头,会更有画面感,也能更好地吸引读者哦!修改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不小心弄丢了一颗糖果,却和帮忙找糖的同学成了好朋友。其实呀,有时候“失去”不一定是坏事,它藏着比收获更珍贵的小惊喜呢!)
失去十分常见,有一次我同学在写作业,我从他身旁走过,他突然拉住我,在我手里塞了一些什么,有一点硌手,我张开手掌一看——是两颗不大不小的糖,都是爱心形的。回家吃了一颗感觉甜到了心里。后来,我们成了好朋友,而剩下那颗糖则是我与他的一座桥梁。我朋友失去了那两颗糖,可因失去,他收获了友谊,拥有了一个好朋友。(段评:你用和同学分享糖果的故事来写“失去换来了友谊”,这个例子选得特别好,很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不过写的时候可以多加点细节,比如同学塞糖时的表情、糖的味道,还有你们怎么成为好朋友的小过程,这样故事就更生动啦!修改版:失去其实藏在我们身边的小事里。那天自习课,我从同桌乐乐身边走过,他突然拉住我的衣角,把什么东西飞快地塞进我手心——有点硌手,还带着他手心的温度。我偷偷摊开手一看,是两颗粉粉的爱心糖!放学路上我剥开一颗,橘子味的甜水一下子漫开,比以前吃过的任何糖都甜。后来我们总一起分享零食、讨论题目,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那颗没舍得吃的糖,我一直放在铅笔盒里,每次看到它,就想起乐乐塞糖时红着脸的样子。你看,乐乐失去了两颗糖,却收获了我这个好朋友呀!)
失去有时那么珍贵。那一天冷风狂吹,好像刀在脸上乱舞一样,生疼生疼的。我跑回家,把被风吹得呜呜叫的窗户关上,开了灯才放松下来。我从书包里拿出了演讲稿,有气无力地背起来:“记得爱迪生的吗?细节在于……”背着背着,头就低下来,沉思一会儿……晚上,我爸爸回来了,让我好好背,还给我加油,让我不要给家里人丢脸!我一下子来了低气 (改:底气) ,开始背诵,慢慢地,我越来越熟,差不多会背了。不知不觉,天色已暗,光线暗下来,我早以 (改:早已) 口干舌燥,背完最后一遍的我好像身体被掏空了,十分虚无,我真希望明天可以在全班大展身手啊!第二天,我就要演讲了,我十分紧张,深息一口气,放声演讲:“尊敬的老师……”到我讲好后,全班哗然,我很开心,很自豪,因为我虽失去了时间,可收获了成功和坚持的理 (改:理念) 。(段评:你想写“失去时间换来了演讲成功”,这个想法很棒!不过故事里有些地方可以更清楚:比如演讲稿是要参加什么比赛呀?爸爸鼓励你的时候说了什么具体的话?还有“低气”应该是“底气”哦!另外,冷风的描写很生动,但可以把背演讲稿时的辛苦和后来熟练的过程写得更具体,这样“失去时间”的珍贵感就更明显啦!修改版:失去有时藏着成长的小秘密。那天放学,冷风像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我裹紧外套冲回家,赶紧关上呜呜作响的窗户。书包里躺着明天要演讲的稿子,我趴在桌上有气无力地念:“爱迪生说过,细节……”念着念着就耷拉下脑袋,连字都模糊了。爸爸下班回来,摸了摸我的头说:“别着急,我们一句一句来,爸爸相信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我一下子有了底气,跟着爸爸的节奏慢慢背。窗外的天越来越暗,台灯下我的影子晃来晃去,嘴巴干得像裂了缝,可稿子却越背越顺。第二天站在讲台上,我深吸一口气,把背了无数遍的话轻轻说出来,最后全班响起掌声时,我才发现——昨晚背稿子的时间没白费,它让我收获了站在台上的勇气呀!)
失去亦是如此,就像作家和科学家那样,作家为了写出完美的作品,科学家为了让科学实验成功,他们都把自己硌在了 (改:投入到) 一个地方,他们失去了放松时刻和自由,但也收获了最后的成功。(段评:你用作家和科学家的例子来写“失去换成功”,这个角度很好!不过可以把例子写得更具体一点,比如“作家熬夜改稿”“科学家反复做实验”,这样能让大家更明白他们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道理也更清楚啦!修改版:其实很多人都藏着“失去”的小宝藏呢!作家叔叔为了写出好看的故事,会熬夜坐在书桌前改稿子,失去了和家人散步的时间,却让更多人读到了温暖的故事;科学家爷爷为了做好实验,会在实验室里待一整天,失去了晒太阳的时间,却让我们用上了更方便的东西。他们失去了轻松的时刻,却收获了自己想要的成功呀!)
我想说的就是:失去从来就不是坏事,它反而会让我们成长。如果失去让我们失落,那失去后的反思也让我们幸福。(段评:本段作为结尾,总结了“失去让人成长”的主题,很完整!不过如果能把道理和开头、中间的故事联系起来,比如提到那颗爱心糖、背稿子的台灯,会让结尾更温暖,也更有回味感哦!修改版:原来“失去”不是抢走我们东西的小坏蛋,而是藏着惊喜的小天使呀!它可能是一颗换来友谊的糖,可能是熬夜背稿的夜晚,也可能是为了梦想付出的时间。这些“失去”就像拼图的碎片,慢慢拼成了成长的样子——让我们变成更勇敢、更懂得珍惜的人。)
袁满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围绕一个字 写中心意思 “失”》,老师特别欣赏你对“失”的独特感悟——“失不一定是坏事,它要比收获更可贵”,这个立意跳出了“失去即遗憾”的常规思维,很有深度!
文章用两个事例支撑观点,选材贴近生活,尤其同学分享糖果的细节,用“爱心形糖是友谊桥梁”的比喻,把“失”与“得”的关联写得很温暖。不过可以再打磨得更精致:比如演讲前准备的段落,“冷风像刀割脸”的环境描写很好,但背演讲稿时的心理活动可以更具体——是怕忘词的紧张?还是对爸爸期待的压力?加一两句内心独白,能让“失去时间换成功”的感悟更动人。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
- 除了友谊和成功,生活中还有哪些“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得”?比如失去一次比赛机会,却学会了接受遗憾?
- 如果给“失”加个修饰词,你觉得“主动的失”和“被动的失”,带来的成长会有什么不同?
- 试着用“失”串联三个不同场景(比如自己、他人、名人),会不会让“失之可贵”的主题更丰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