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爱,像糖果一样甜蜜,像火炉一样温暖!(比喻)它让我的童年变得幸福美好……(段评:本段作为开头,用比喻点明了妈妈的爱,主题明确,情感真挚。但语言可以更生动,比如把比喻和具体的生活场景结合,让妈妈的爱更有画面感,也能更好地引出下文的故事。修改版:妈妈的爱,像我最爱的草莓味糖果,含在嘴里甜到心里;又像冬天里暖烘烘的小太阳,晒得我浑身暖洋洋的。它藏在我童年的每一个小细节里,让我的日子像裹了蜜一样甜……)
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周末的上午,我做完了所有的作业,刚要松一口气,妈妈的叮嘱就像唐僧对孙悟空念的紧箍咒一样,在我耳边回荡:“倩倩,写完作业要自己复习学过的知识……”只想赶紧出门玩的我,越想越气,就在稿纸上乱写乱画来发泄内心的怒火。最后,连复习资料也被我扔到地上……(动作描写)(段评:本段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我"的任性,情节真实,但可以增加一些环境细节,比如寒风的样子、妈妈叮嘱时的语气,让场景更具体。另外,"紧箍咒"的比喻有点小夸张,换成更贴合妈妈语气的表达会更温暖哦。修改版:那是一个寒风呼呼刮着的周末上午,我刚写完作业,正想趴在窗户边看楼下小朋友玩,妈妈的声音就轻轻飘过来了:"倩倩,写完作业记得把昨天学的生字再写一遍呀。"我心里的火气一下子冒上来,把铅笔在稿纸上乱涂乱画,最后还把生字本“啪”地扔在了地上。)
这时,“嘎吱”的推门声响起,妈妈回来了。我手忙脚乱地把复习资料捡起来,又装模作样地坐着,假装在认真复习。妈妈推门进来,见我正用功复习,什么也不说,把一件新织的毛衣披在我身上,就退了出去。摸着崭新的毛衣,我为自己刚才的行为感到羞愧……(心理描写)(段评:本段的心理描写很真实,从慌乱到羞愧的变化写得很自然。如果能增加毛衣的细节,比如毛衣的颜色、触感,还有妈妈织毛衣时的小特征(比如袖口的小花),就能让妈妈的爱更具体啦。修改版:这时,“嘎吱”一声,妈妈推门进来了。我赶紧手忙脚乱地捡起生字本,假装低头写字。妈妈没说什么,只是把一件刚织好的粉色毛衣披在我肩上,毛衣上还带着妈妈手心的温度,袖口上还有她特意织的小草莓图案呢。摸着软软的毛衣,我的脸一下子红了,刚才的任性好像变成了小刺,扎得我有点难受。)
一会儿,妈妈捧着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进来了,笑眯眯地对我说:“倩倩,复习了一上午,一定累了,来,喝杯牛奶暖暖身子……”我因为心怀愧疚,飞快地接过妈妈递过来的牛奶,低头就喝,结果被呛得满脸通红。妈妈见了,怜爱地轻声斥责我:“都这么大的孩子了,喝个牛奶也被呛着,真是的……”(语言描写)说完,妈妈拿着纸巾轻轻地给我擦嘴。我为自己的任性羞愧得无地自容,更被妈妈无处不在的温暖的爱感动得说不出话来……(段评:本段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很生动,妈妈的温柔跃然纸上。可以增加牛奶的细节,比如牛奶的温度、香味,还有“我”被呛到时妈妈的动作细节,让情感更饱满。修改版:过了一会儿,妈妈捧着一杯冒着热气的牛奶进来了,笑眯眯地说:“倩倩,写了这么久,喝点牛奶暖暖肚子吧。”我心里的愧疚像小鼓一样敲着,接过牛奶就猛喝一口,结果“咳咳咳”地呛得眼泪都出来了。妈妈赶紧放下杯子,用温热的纸巾轻轻擦着我的嘴角,柔声说:“慢点喝呀,又没人跟你抢。”她的手轻轻拍着我的背,我心里的愧疚和感动混在一起,鼻子酸酸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那个寒风刺骨的上午,妈妈为我编织的毛衣,温暖了我的童年;那个寒冷的冬天,妈妈为我热的牛奶,将温暖我的一生……(段评:本段作为结尾,升华了主题,但可以把“温暖一生”的感觉和具体的细节结合,比如毛衣的温暖、牛奶的香味,让结尾更有画面感,也更真实动人。修改版:那个寒风呼呼的上午,妈妈织的粉色毛衣裹着我,把冬天的冷都挡在了外面;那杯冒着热气的牛奶,甜甜的香味一直飘在我心里。妈妈的爱就像这些小细节,藏在我成长的每一步里,暖着我的童年,也会一直暖着我长大的每一天。)
李长钊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暖》,老师被你细腻的情感和巧妙的构思打动了!你用“糖果”“火炉”的比喻开篇,结尾又用“毛衣”“牛奶”呼应主题,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特别棒,把妈妈的爱写得既具体又温暖,让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你内心的愧疚与感动。
不过,我们可以给文章再加一点“魔法细节”让它更动人。比如你写“摸着崭新的毛衣,我为自己刚才的行为感到羞愧”,这里可以像拍电影特写一样,把“摸毛衣”的感觉写得更具体:是毛衣上还带着妈妈手心的温度?还是织针留下的细细纹路像妈妈的叮咛?把这些细节加进去,情感会更饱满。还有妈妈说“喝个牛奶也被呛着”时,她的眼神是笑着的还是带着心疼?如果能写出妈妈的神态,画面感会更强哦!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除了毛衣和牛奶,妈妈的“暖”还藏在你生活中的哪个小瞬间里?
- 如果让你把“暖”比作另一种事物,你会选什么?为什么?
- 下次写类似的文章,能不能试着在开头设置一个小悬念,比如先写“我今天差点把妈妈的爱弄丢了”,再引出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