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心里,有两个最让我感到骄傲的地方:一个是孕育我的家乡——苏州,另一个是守护我的大家——伟大的祖国。(段评:本段作为开头,直接点明了文章主题,用“两个最骄傲的地方”引出家乡和祖国,简洁明了。不过,如果能加入一点具体的感受或小细节,比如“每次看到苏州的小桥流水,或者在电视里看到祖国的航天发射,我心里都会涌起一股骄傲的暖流”,就能让开头更有画面感,也更能打动读者啦!修改版:每次走在苏州的青石板路上,或者在电视里看到祖国的高铁飞驰而过,我心里都会涌起一股暖暖的骄傲。在我心里,有两个最让我自豪的地方:一个是生我养我的水乡苏州,另一个是守护着我们的伟大祖国。)
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祖国妈妈的名字叫中国,您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承载着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书本上,我了解了祖国的四大发明、雄伟的万里长城、奔流不息的长江黄河。祖国从蒸汽火车到绿皮火车到我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高铁,从电报普通通信到北斗高清智能导航系统,这正是祖国这些年飞速发展的写照。(段评:本段围绕“为祖国骄傲”展开,列举了四大发明、长城、长江黄河,还有科技发展的例子,内容很充实!不过,如果能把科技发展的例子写得更具体一点,比如“以前爷爷坐火车去北京要一天一夜,现在我坐复兴号高铁,四个小时就能到啦”,用生活中的小例子来体现变化,会更有亲切感哦!另外,“您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这句话里的“您”,前面用了“祖国妈妈”,这里可以改成“她”,这样称呼更统一。修改版: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祖国妈妈的名字叫中国,她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承载着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书本里,我认识了造纸术、印刷术这些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也想象过万里长城像一条巨龙卧在群山之间,长江黄河奔腾着滋养大地。最让我惊讶的是祖国的变化:以前爷爷坐绿皮火车去北京要晃一天一夜,现在我坐自主研发的“复兴号”高铁,四个小时就能看到天安门啦;以前打电话要靠固定电话,现在用北斗导航,连山里的爷爷都能视频聊天。这些变化,就像给祖国插上了翅膀,飞得越来越快!)
同时,我也为我的家乡苏州感到骄傲,苏州是祖国大地的一颗闪亮明珠。这里不仅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是江南文化的代表。它不是喧嚣的都市,而是水墨画中走出的清秀佳人。苏州的古典园林,如拙政园、狮子林、留园,是古老历史最好的见证。园中的精巧的假山 (改:精巧假山) 、弯弯曲曲的长廊,以及雕刻精美的窗格,都是几百年前工匠智慧的结晶。如今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林立,创新精神勃发。它巧妙地将“鱼米之乡”的温润底色,与“创新之城”的时代脉搏完美结合。这种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的独特魅力,让我对家乡的未来充满了无限憧憬。(段评:本段描写苏州的部分特别棒!用“水墨画里的清秀佳人”来比喻苏州,还写了园林的假山、长廊,很有画面感。不过,如果能加入一点自己的亲身经历,比如“上次我在拙政园里,摸着雕刻精美的窗格,仿佛能听到几百年前工匠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就能让细节更生动。另外,“它不是喧嚣的都市”这句话可以调整一下,比如“它不像大城市那样喧嚣”,这样表达更通顺哦!修改版:我也为我的家乡苏州感到骄傲,它就像祖国大地上一颗闪亮的明珠。这里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是江南文化的活化石。它不像大城市那样喧嚣,更像从水墨画里走出来的清秀佳人。苏州的古典园林可有名啦,拙政园的荷花池、狮子林的怪石阵、留园的花窗,都是古老历史的见证。上次我在拙政园里,摸着窗格上雕刻的小莲花,冰凉的木头仿佛还留着几百年前工匠的温度。现在的苏州工业园区更厉害,高楼里全是做高科技的叔叔阿姨,他们发明的机器人还能帮我们上课呢!苏州就像一位会变魔术的阿姨,一边穿着绣着荷花的旗袍,一边捧着最新的平板电脑,把传统和现代融合得刚刚好。)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的本能与责任,而热爱家乡则是这份大爱最细腻、最具体的体现。我愿意从热爱苏州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开始,将这份对家乡的热爱,汇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之中。(段评:本段作为结尾,总结了对家乡和祖国的爱,主题很明确。不过,如果能把“汇入磅礴力量”写得更具体一点,比如“我要好好学习苏州的园林文化,也要学好科学知识,将来用自己的小手,把苏州建得更美丽,也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这样的升华就不会空洞,而是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更真实自然啦!修改版:热爱祖国是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话,而热爱家乡就是这份爱的小种子。我要好好爱护苏州的一草一木,跟着老师学习园林里的小知识;也要努力学科学,像工业园区的叔叔阿姨那样搞发明。等我长大了,要用自己的双手,把苏州的小桥流水守护好,也为祖国的明天添上一抹属于我的色彩!)
李承优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我为祖国和家乡的骄傲》,老师首先被你“以小见大”的深刻立意打动——从苏州这颗“明珠”看到祖国的发展,把对家乡的细腻热爱融入对祖国的磅礴深情,这份将“小爱”与“大爱”相连的思考,让文章充满温度与高度!
文章的结构清晰,从祖国到家乡的双线并行很巧妙,但我们可以给段落间搭一座更自然的“小桥”。比如写完祖国的高铁、北斗后,加一句“而在祖国的江南水乡,我的家乡苏州正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这份发展”,过渡会更丝滑。另外,描写苏州园林时,若能给“精巧的假山”“雕刻窗格”加个特写——比如“假山上的青苔像给石头披了件绿纱,窗格里的牡丹纹仿佛要绽出花瓣”,用视觉细节让古典美更鲜活,文章会更有画面感。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家乡的哪一处变化(比如老巷里的新书店、园林旁的科创园)让你最直观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共生”?
- 你生活中的小事(如坐高铁出游、用导航找路)如何体现祖国发展与你的联系?
- 若用一个具体的苏州物件(如苏绣、评弹)代表家乡,它能折射出祖国的什么特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