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叮嘱皆为念,句句唠叨皆是爱。
——题记
生活中总是藏着许多看不见的爱,“爱”是一种伟大而又暖心的情感,家庭需要它,社会需要它,全世界都需要它。(段评:你用简洁的语言点明了爱的重要性,主题很明确!不过这段内容有点太笼统啦,没有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读起来不够亲切。建议你把爱和妈妈的唠叨联系起来,这样能更快地引出下文哦。修改版:生活中藏着许多看不见的爱,就像妈妈每天挂在嘴边的唠叨,那些细碎的叮嘱里,藏着她对我满满的关心。)
清晨的阳光漫进窗前时,总会聆听到细碎的叮嘱,那是妈妈的唠叨,藏着藏不住的暖意。“欣欣!该起床咯!很晚啦,再不起,太阳就晒屁股了!”玩还没回过神 (改:我还没回过神) ,妈妈的声音轻软如棉就传入了我的耳旁。“知道了……”我漫不经心地回了句。没过多久,又开始了:“去洗漱呀,再晚点儿,早餐都凉透了呢!”“好!”(段评:这段描写了妈妈叫你起床的情景,很真实!不过有些句子可以更生动,比如“玩还没回过神”可以改成“我还没从美梦里回过神”,“轻软如棉”可以换成更贴合妈妈声音的词,比如“像棉花糖一样甜”。另外,“传入了我的耳旁”有点重复,“耳旁”本身就有“传入”的意思,可以简化一下。修改版:清晨的阳光漫进窗前时,我总能听到细碎的叮嘱,那是妈妈的唠叨,藏着暖暖的爱意。“欣欣!该起床咯!很晚啦,再不起,太阳就晒屁股了!”我还没从美梦里回过神,妈妈甜软的声音就钻进了我的耳朵。“知道了……”我揉着眼睛,漫不经心地回了句。没过多久,她的声音又响起来:“快去洗漱呀,再晚点儿,早餐都凉透了呢!”“好啦好啦!”)
刚来到餐桌上,妈妈的叮嘱声又在我的耳旁响起:“欣欣,吃早餐东西时 (改:吃早餐时) 可不能狼吞虎咽,要细嚼慢咽,吃得太快,不好消化,要噎着了你可不能哭鼻子呀! (改:噎着了你可不能哭鼻子呀!) ”“知道了!”上学时,妈妈的唠叨声也没停下:“水杯带了么? (改:水杯带了吗?) 红领巾系好的么? (改:红领巾系好吗?) 披件外套吧!今儿有点冷。”“好好好,都带上了!”我总会敷衍地回答。(段评:你把妈妈的唠叨写得很具体,从餐桌到上学,场景转换自然!如果能加上一些妈妈的动作,比如“边帮我整理书包边说”,或者“伸手帮我把外套拉好”,画面会更生动哦。还有“吃早餐东西时”可以简化成“吃早餐时”,更通顺。修改版:刚坐到餐桌前,妈妈的叮嘱又在耳边响起:“欣欣,吃早餐可不能狼吞虎咽,要细嚼慢咽,吃得太快不好消化,噎着了可别哭鼻子呀!”“知道啦!”上学时,妈妈的唠叨声也没停下,她一边帮我理了理红领巾,一边说:“水杯带了吗?红领巾系好啦?披件外套吧!今儿风有点大。”“好好好,都带上了!”我背着书包,敷衍地挥了挥手。)
有时候,我真觉得妈妈的唠叨声很烦人,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儿,用得着那么唠叨嘛?我心里不禁暗暗埋怨起来,耳朵都要起茧子了!(段评:你写出了对妈妈唠叨的真实感受,很诚实!要是能加上一个具体的例子,比如“上次我正看动画片,妈妈却催我写作业,我当时心里就有点烦”,会让这种“烦人”的感觉更真实哦。修改版:有时候,我真觉得妈妈的唠叨声很烦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用得着天天说嘛?上次我正津津有味地看动画片,妈妈却在旁边催我写作业,我当时耳朵都快起茧子了,心里暗暗埋怨:妈妈真啰嗦!)
有一次,妈妈要去外婆婆家了,把我扔给爸爸照顾,我开心得像一只被放出笼子的鸟。第二天我迷迷糊糊的起来 (改:我迷迷糊糊地起来) ,看了看时间,八点了!我急忙叫醒还在呼呼大睡的爸爸,洗完漱,我快步拿起早餐,大口大口地吃着,一不小心,噎着了。去到学校,我发现我不是忘了带水杯就是忘带红领巾。这一折腾,我又想起妈妈了,要是她在,我肯定什么都不会忘。那一刻,我忽然懂了,唠叨从不是烦扰,而是藏在声音中的关爱。(段评:这段通过对比,写出了妈妈不在时的混乱,突出了妈妈唠叨的重要性,想法很棒!如果能把“噎着了”的细节写得更具体,比如“我咳得眼泪都出来了”,或者“爸爸手忙脚乱地给我拍背”,会更有画面感。另外,“不是忘了带水杯就是忘带红领巾”可以改成“不是忘带水杯,就是找不到红领巾”,更符合当时慌乱的情景。修改版:有一次,妈妈要去外婆婆家,把我交给爸爸照顾,我开心得像一只被放出笼子的小鸟,终于不用听唠叨啦!第二天我迷迷糊糊地醒来,一看时间——八点了!我急忙叫醒还在打呼噜的爸爸,洗漱完抓起早餐就往嘴里塞,结果一大口面包咽下去,噎得我直拍胸脯,眼泪都快出来了。到了学校才发现,水杯落在家里,红领巾也歪歪扭扭的。这一整天我都手忙脚乱的,忽然就想起妈妈了,要是她在,我肯定不会忘这忘那。那一刻我才懂,妈妈的唠叨不是烦扰,是藏在声音里的爱。)
妈妈的唠叨,如春日的暖阳,原来,最动人的爱,从不在轰轰烈烈的时光里,而是在那细碎的叮嘱里。(段评:结尾用比喻升华了主题,很温暖!如果能把“春日的暖阳”和妈妈的唠叨结合得更紧密,比如“妈妈的唠叨,就像春日的暖阳,不刺眼,却一直暖着我的心”,会更贴切哦。修改版:妈妈的唠叨,就像春日的暖阳,不刺眼,却悄悄暖着我的心。原来最动人的爱,从不在轰轰烈烈的大事里,就藏在那些细碎的叮嘱中,陪着我长大。)
黄嘉欣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爱》,老师首先被你“以小见大”的立意打动——从妈妈的唠叨里读懂藏在日常里的爱,这个发现特别珍贵!你用“被放出笼子的鸟”和“噎着、忘带东西”的对比,把“不懂爱”到“懂得爱”的转变写得真实又细腻,结尾用“春日暖阳”的比喻点题,让文章的情感一下子温暖起来。
我们可以试试给文章“加个特写镜头”:妈妈唠叨时,她的眼神是怎样的?是盯着你碗里的粥,还是边叠衣服边抬头看你?把这个细节写出来,爱就更具体啦!还有,从“埋怨”到“想念”的心理变化,可以加一句“那天风刮在脸上冷冷的,我忽然想起妈妈递外套的手总是暖的”,这样过渡会更自然。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除了妈妈的唠叨,生活里还有哪些“听着烦,缺了又想”的爱?
- 如果让你给妈妈写一张小纸条,你会把“懂了她的爱”用什么细节告诉她?
- 你觉得“爱”这个字,除了“藏”,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形容?比如“抱”“递”“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