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春节这本书,满眼都是喜气洋洋和张灯结彩。千家万户都贴上了崭新的春联,大家在春晚的欢声笑语中享用着丰盛的年夜饭,空中还绽放着绚烂的烟花,这是人们迎接新年的传统方式。(段评:开头用"翻开春节这本书"的比喻很有新意,能快速引出主题,也让文章充满童趣。不过描写春节场景时,如果能加入一些孩子的感官体验,比如闻到的饭菜香、摸到春联的红纸质感,会让画面更生动哦!修改版:翻开春节这本书,满眼都是红通通的热闹劲儿!我闻到邻居家飘来的红烧肉香,摸到自家门上刚贴的春联纸滑溜溜的,耳边还传来远处的鞭炮声。千家万户都贴着崭新的春联,大家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空中绽放着绚烂的烟花,这就是我们迎接新年的传统呀!)
春节在那一副副迎祥纳福的春联里。“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除夕的上午,爸爸在我的完美配合下贴上了新对联,妈妈还在家里贴上了很多福字,寓意着福气来到,瞬间充满了春节的气息。 (段评:这段写贴春联很真实,还引用了古诗,很棒!要是能加上贴春联时的小细节,比如爸爸怎么教你对齐春联、你沾了一手胶水的样子,会更有画面感哦。修改版:春节藏在那一副副红通通的春联里。"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爸爸教我念着这句诗,我们一起贴春联。我踮着脚举着春联,爸爸边指挥边刷胶水:"往左一点,再往上!"贴好后我摸了摸春联上的金边,妈妈还在门上贴了倒着的福字,笑着说:"福倒啦,福到啦!"家里一下子就有了春节的味道。)
春节在那充满欢声笑语的年夜饭里。印象中,我只有在除夕这晚可以边看电视边吃饭。桌上摆着丰盛的年夜饭,有钱串子、春卷、全家福、羹,还有红烧鱼;电视里放着春节联欢晚会,一会儿是扣人心悬 (改:扣人心弦) 的魔术,一会儿是令人捧腹大笑的小品,一会儿是精彩绝伦的舞蹈……(段评:这段把年夜饭和春晚结合起来写,想法很好!不过写菜名的时候,可以说说你最爱吃哪道菜,为什么喜欢;看春晚时,也可以写写你看到哪个节目时笑出了声,这样会更有真情实感哦。修改版:春节藏在热气腾腾的年夜饭里。除夕晚上我终于可以边看电视边吃饭啦!桌上摆着我最爱的钱串子、春卷,还有妈妈炖的全家福汤。电视里的春晚真好看,看到小品里的叔叔摔了一跤,我笑得饭都喷出来了;魔术表演时,我瞪大眼睛盯着屏幕,连嘴里的鱼都忘了嚼,真是太精彩啦!)
春节在那绚烂的烟火里。伴随着“劈里啪啦 (改:噼里啪啦) ”的鞭炮声和孩童们的嬉笑与惊呼声,空中绽放着绚丽多彩的烟花。这是我最爱的春节项目,我在爸爸的陪伴下小心翼翼地点着烟花,然后迅速跑开,并捂紧耳朵,仰着头,看着烟花在空中绽放出千姿百态,心中别提有多激动了!(段评:这段写放烟花很生动,尤其是点烟花时的动作描写得很棒!要是能加上烟花的颜色、形状,比如像星星、像花朵,还有你当时心里的想法,会更吸引人哦。修改版:春节藏在绚烂的烟花里。伴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空中炸开了一朵朵烟花。爸爸陪我点烟花,我小心翼翼地拿着打火机,手都在抖,点着后赶紧跑开,捂住耳朵仰起头。看!那朵烟花像金色的星星,这朵像红色的牡丹,还有的像紫色的瀑布,我跳着喊:"爸爸你看!像仙女散花!"心里开心得快要飞起来啦!)
合上春节这本书,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我盼望着下一个春节快快到来,还可以和家人一起贴春联、看春晚,放烟花。(段评:结尾呼应开头,用"合上春节这本书"的比喻很完整,还表达了对春节的期盼,很棒!要是能加上你对春节的小感悟,比如春节就是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会更有温度哦。修改版:合上春节这本书,我心里暖暖的。原来春节不只是贴春联、吃年夜饭、放烟花,更是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时光。我盼着下一个春节快点来,再和爸爸妈妈一起贴春联、看春晚,还要放更多更漂亮的烟花!)
夏张杰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喜气洋洋过春节》,老师特别欣赏你用“翻开春节这本书”的巧妙比喻串联全文,最后还升华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这份对节日文化的深层感悟,让文章一下子有了温度和深度!
你把春节拆成“春联、年夜饭、烟花”三个典型场景,每个场景都写得很生动——尤其是放烟花时“小心翼翼点着、迅速跑开、捂紧耳朵仰头看”的细节,把孩子的紧张与激动写活了!不过老师有个小建议:如果能给场景之间搭座“小桥”,比如写完贴春联,加一句“春联刚粘牢,厨房里飘来的香味就勾着我往餐桌跑”,过渡会更自然,文章的“骨架”会更紧凑。
我们还可以再往深处挖一挖:
- 贴春联时,爸爸的手冻红了却笑着说“新联贴好,福气就到”,这样的小对话会不会让“年味”更浓?
- 年夜饭里的“钱串子”“全家福”,背后藏着长辈对家人的什么心愿?问问奶奶,把这些故事写进去,传统文化的根脉会不会更清晰?
- 烟花绽放时,你看着身边的爸爸妈妈,心里除了激动,有没有“想让时间停在这一刻”的小念头?把这份细腻的情感加进去,文章会更打动人哦!
期待你下次把这些小细节揉进去,让“春节这本书”更厚实、更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