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和表哥很无聊,想干点儿事。我灵光一闪,说:“要不我们一起捉蚊子?”表哥说:“好呀!”于是我们就出发了。(段评:开头能简洁交代时间、人物和事件起因,很清楚!要是能加点夏天的热感细节,比如“太阳烤得柏油路都要化了”,再写写你和表哥无聊的样子,比如“瘫在沙发上扇扇子都觉得没劲”,就能让开头更有画面感啦!修改版:太阳像个大火球挂在天上,柏油路都被烤得冒热气。我和表哥瘫在沙发上扇扇子,扇出来的风都是热的,无聊得直挠头。突然我灵光一闪,坐直身子喊:“表哥,咱们去捉蚊子玩吧?”表哥眼睛一亮,立马跳起来:“好呀!这热天蚊子最烦人,正好收拾它们!”)
我们先来到了杂物房,这里简直就是蚊子的圣地,为什么呢?因为在房间有 (改:房间里有) 风扇和空调,很容易把蚊子们吹走,杂物房不同,又闷又热,所以蚊子就喜欢在那儿“开聚会”。接着,就是消灭蚊子了!我们用一个小瓶子装着它们,装完之后就对它们“下死手”,先装半瓶花露水,然后摇晃,最后放出去晒半小时,蚊子就“安然”地去西天了。然后我们去了后院,只听的一声 (改:只听得一声) ,一大群蚊子飞奔而来,我们就拿起蚊子们的“核武器”—电蚊拍。这里“啪”,那里“啪”,还有终极大招,一群蚊子在我们头上飞,我们就用电蚊拍往上一捞,被捞到的蚊子就像鞭炮一样“啪啪,啪啪啪”死在了我们的手里。最后,我们放出了在老家捉的大青蛙,大青蛙一蹦一跳地去到客厅,舌头一卷蚊子就全没了。(段评:捉蚊子的过程写得很有趣,尤其电蚊拍“啪啪”响的细节很棒!不过杂物房的蚊子为什么多,要是把“风扇空调吹走蚊子”改成“杂物房堆着旧纸箱、破布,又闷又潮”,就更准确啦。还有装花露水杀蚊子的部分,加上“我捏着鼻子倒花露水,表哥举着瓶子晃得胳膊都酸了”,会更生动哦!修改版:我们先冲进杂物房——这里堆着旧纸箱、破布和爷爷的旧草帽,又闷又潮,简直是蚊子的“快乐大本营”!我和表哥蹲在角落,用空矿泉水瓶偷偷扣蚊子,不一会儿就装了半瓶“嗡嗡军团”。接着表哥拿来花露水,我捏着鼻子倒了小半瓶,他赶紧拧紧瓶盖使劲晃,瓶子里“嗡嗡”声越来越小。最后我们把瓶子放在太阳底下晒,半小时后打开一看,蚊子全不动啦! 然后我们跑到后院,刚站稳就听见“嗡”的一声,一大群蚊子扑过来!我们举起电蚊拍“啪啪啪”地打,这里一挥“啪”死一只,那里一扬“啪啪”炸一串。最爽的是蚊子在头顶转圈时,我们一起把电蚊拍往上一捞,“噼里啪啦”像放小鞭炮,蚊子全变成了“小黑渣”! 最后我们抱来老家捉的大青蛙,它一蹦一跳到客厅,舌头“唰”地一卷,天花板上的蚊子就没影啦,比电蚊拍还厉害!)
这件捉蚊趣事让我久久难忘,至今我还在怀念。(段评:结尾能点出这件事难忘,很好!要是把“怀念”换成具体的小细节,比如“现在想起电蚊拍的‘啪啪’声,还觉得像在放小鞭炮呢”,就能让结尾更有童真,也和中间的有趣情节呼应啦!修改版:那天捉蚊子的事我到现在都忘不了。一听见电蚊拍“啪啪”响,我就想起和表哥在太阳下晃花露水、举着拍子追蚊子的样子,连梦里都能听见我们的笑声和蚊子的“嗡嗡”声呢!)
张美玺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捉蚊趣事》,老师眼前立刻浮现出你和表哥夏日里活力满满的身影,更被你“捉蚊”这个充满童趣的创意点子打动——把无聊时光变成一场“灭蚊大作战”,这份观察力和想象力真了不起!
文章的结构像一座清晰的小房子:开头提议捉蚊、中间分杂物房和后院两个“战场”、结尾点出难忘之情,骨架搭得很稳。特别是写电蚊拍“捞蚊子”时“像鞭炮一样‘啪啪’响”的比喻,让场景瞬间活了起来,这是你文字的闪光点!
不过我们可以给文章“拍个更生动的电影”。比如杂物房捉蚊时,你和表哥是怎么悄悄靠近蚊子的?瓶子凑近时手有没有发抖?花露水倒进去时蚊子在瓶里“嗡嗡”挣扎的声音你听到了吗?把这些“慢镜头”用眼睛看、耳朵听、心里想的细节补进去,趣事会更“趣”!
最后,为什么这件事让你“久久难忘”呢?是表哥的笑声?还是战胜蚊子的成就感?把这份藏在“难忘”背后的小心情写出来,文章的结尾会像加了颗甜甜的糖,更有回味哦!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捉蚊时你和表哥有没有分工?比如谁负责“侦察”蚊子,谁负责“主攻”?
- 被花露水“攻击”的蚊子,在瓶子里的动作能不能写得更具体些?
- 放出大青蛙后,你当时心里最惊喜的是什么?




